多煮幾分鐘,鈉含量暴增百倍以上!最該少吃的3大恐怖火鍋料,「愛鍋一族」更該記下來

2018-01-12 11:32
9,578人氣
無論是吃哪一種火鍋,都要小心美味背後的「鈉」危機!(圖/hirotomo t@Flickr)
無論是吃哪一種火鍋,都要小心美味背後的「鈉」危機!(圖/hirotomo t@Flickr)

麻辣鍋、涮涮鍋、泡菜鍋、咖哩鍋、牛奶鍋……,許多人是死忠的「火鍋黨」,一星期不吃上3鍋就渾身不對勁,但營養師提醒,吃火鍋時盡量避開3大類吸鈉食材、少喝湯底,餐後多攝取3大高鉀水果,以免體內囤積太多鈉離子,引發水腫和血壓等健康隱憂。

火鍋吃「鈉」麼多!小心水腫、偏頭痛、骨鬆找上身

台灣人愛吃火鍋,尤其是在冬天,只要氣溫一下降,各家火鍋店門口就大排長龍。然而,無論是吃哪一種火鍋,都要小心美味背後的「鈉」危機!火鍋吃「鈉」麼多,不但容易水腫、偏頭痛、加重黑眼圈,也會增加高血壓、中風、骨質疏鬆等疾病的風險。

2
新營養食代實驗發現,絲瓜和蒲瓜等瓜類在火鍋中的吸鈉能力驚人,煮15分鐘的吸鈉率比未煮之前多出百倍上下。

3大吸鈉食材排行榜 瓜類居第一

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建議攝取量為2000毫克,但新營養食代團隊曾經針對中部地區12家火鍋店進行鈉含量檢測,發現雖然湯底口味、各家配方都有不同,但平均計算下來,每100毫升(相當於半個食用碗的容量)湯底的鈉含量約200至300毫克,而且隨著火鍋持續加熱,水分蒸散越多,鈉濃度也變得更高。

火鍋湯底「鈉」太高,少喝一點湯,改吃火鍋中的食材行不行?先看看你吃的是什麼料!在火鍋加熱烹煮的過程中,食材質地會變鬆軟,更容易吸收湯底中的鈉,新營養食代團隊經由實驗發現,包括南瓜、絲瓜、菇類、炸豆皮、冬粉、凍豆腐、肉片、海鮮、葉菜類蔬菜等15項常見食材中,吸鈉食材TOP3分別為:1.瓜類(蒲瓜、絲瓜)、2.炸豆皮和菇類、3.冬粉和凍豆腐,在入火鍋烹煮前和烹煮後15分鐘的鈉含量可相差10倍以上,甚至超過百倍。

高鈉食材吃太多!3大高鉀水果助排鈉

如果不小心吃了太多鈉,該怎麼辦?新營養食代團隊鄭師嘉營養師建議,吃完水鍋後,記得多吃一些高鉀水果吧!鉀能幫助鈉的排出,維持體內礦物質的平衡,減少水腫,保護血管健康。

【排鈉高手:高鉀水果TOP 3】

國人飲食普遍有「高鈉低鉀」的問題,而美國「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簡稱DRIs)則建議成人每日鉀充足攝取量為4700毫克,通常可從蔬菜、水果與全榖根莖類中攝取到鉀。以下列舉3種高鉀水果:

1.黃金聖女小番茄:每一份黃金聖女小番茄約為22顆,約含有335毫克的鉀。另外,番茄富含茄紅素,是類胡蘿蔔素家族之一員,具有抗氧化力,可以清除自由基,調控體內不平衡的氧化壓力,降低心血管疾病之發生率。

1
番茄和奇異果都富含鉀離子,有助身體排鈉,維護健康。

2.奇異果:每一份奇異果約為一顆,約含有335毫克的鉀,除了有助體內鈉和鉀的平衡,奇異果平均每100公克含維生素C約116毫克,屬於高C食物,有助改善因維生素C缺乏所引發的病症,例如:營養缺乏、疲勞、憂鬱和煩躁等。

3.香蕉:每一份香蕉約為半根,約含有258毫克的鉀。而且,香蕉富含高比例的色胺酸(Tryptophan),為體內合成血清素(Serotonin)的原料,血清素可促使放鬆心情、維持愉悅情緒,也有助於舒眠。

【營養師小叮嚀】:

除了攝取高鉀食材之外,吃火鍋時少喝湯,高吸鈉食材約10分鐘後立即起鍋,以白飯或烏龍麵取代容易吸鈉的冬粉,減少加工製品和沾醬,飯後多喝水,也有助身體排出更多的鈉。 (相關報導: 台灣人,你還要傻多久?味精才不是最該拒吃的健康殺手,化工博士一句話揪出真兇 更多文章

文/駱慧雯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火鍋黨必看!3大吸鈉鍋物害人腫,3大排鈉水果來解救)責任編輯/鐘敏瑜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66歲張菲重返主持、79歲瓊瑤另起爐灶,為何有錢老人這麼愛工作?他們「這觀念」超特殊
台灣自來水質不但世界前5,而且還能直接喝!但因為這個緣故「不鼓勵民眾生飲」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長由陳學台真除、體育局長由李再立接任
M503航路爭議》羅馬第一大報《消息報》專題報導「台灣抗議中國」
「醫生,我想死,可是我不想自殺…」精神科醫師給你的4帖自我急救方箋
謝金河與司機談勞基法 「每天開16小時沒喊過勞,會過勞死是上夜店、網咖」
讀者投書:獸醫不能用人藥治療毛小孩?藥師現身說法,狠狠駁斥獸醫師
擋勞基法失利傳內訌,黃國昌:見縫插針、挑撥離間
當海鮮不再生猛:瑞士禁止餐廳活煮龍蝦
全國首創區塊鏈技術音樂發行平台「Soundscape在田」正式上線
鴨血真的是「純鴨血」?血液來源乾淨嗎?一張流程圖,讓你看見業者不說的製作真相
《勞基法》修法抗爭失利 時代力量再拋公投複決
4年內建造60艘突擊艇!台灣海軍的「海上游擊隊」能擋住解放軍嗎?
當股神準備退出江湖,誰是巴菲特接班人
三十年前的小學生時尚!重溫當年風靡全台的3款最強文具,厲害的絕不只72色彩色筆
遊艇運一噸安毒!印尼史上最大規模安非他命走私案 8台人被求處死刑
林靜儀、蔡培慧將與縣黨部「聯合作戰」!助洪國浩角逐南投縣長寶座
民進黨「團結程度前所未有」 南投縣長之爭升級「兩個主席的對決」
風評:華視變成小民視?陳郁秀郭倍宏有事嗎?
為何失戀那麼痛?別再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藥!心理學家實證研究找出4招快速走出情傷
吳祚來專欄:對中共中央辦關於朝鮮問題絕密文件的縱深分析
葉耀元專欄:兩岸若開戰肇因在訊息不對稱
台灣人,你還要傻多久?味精才不是最該拒吃的健康殺手,化工博士一句話揪出真兇
汪葛雷觀點:求饒的小英 妳的名字叫做無能
王瀚興觀點:歷史與法律看M503航線爭議
張守一觀點:勞基法修法的癥結與建議
夏珍專欄:北檢助拳,馬英九不能只靠蔣經國自證清白
一份長達60年的追蹤研究證實「憂鬱症」會讓人短命!尤其是女性患者…
觀點投書:台灣貧富差距的惡化跟人口老化的速度一樣快
觀點投書:綠議員的真心話─柯文哲不如朱立倫
楊建銘專欄:風險資本家的天下父母心
觀點投書:自我閹割的執政黨立委是人民公敵
不要急著太早出門!首波寒流來勢洶洶,避免天冷猝死作好8動作!
觀點投書:時力臨演,豈止這兩下子而已?
土地正義背後的陰影與實像─戰後城鄉發展與田僑仔:對徐世榮台灣農村土改論述的批判總綱(4)
鄭國威專文:電流之戰
彰化2天12猝死 醫生呼籲加強保暖
民進黨組黨當天才知道 蔣經國一句話都沒有說
台南市長初選辯論前 黃偉哲高民調成黨內箭靶
果粉資料會落入中國手中嗎?蘋果官方答覆:台灣香港用戶資料在美國,目前不受影響
川普高唱「美國優先」恐將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加拿大:我們已經做好準備
蔡英文未提劉世芳將退選 洪耀福:我是下午看到簡訊才知
幕後》劉世芳元旦後開始醞釀退選 陳菊不會支持其他人
郭建宏遭拔控訴政治操弄 「華視要陣亡了」
美國遭遇超強寒流 美洲短吻鱷變「冰棒」求生...可不是每種鱷魚都會這招喔!
M503航路衍生飛安風險 陸委會:應盡速與台灣技術性協商
「華視成為台獨三台之一」?郭建宏:任期內多次抗拒不合理的要求
華視總經理郭建宏下台 陳郁秀提「七宗罪」:領導力不足、個人交際費用控管問題
桃園客運司機腦溢血又一例!月休3天是常態 司機嘆:這職業經常會這樣,很多…
幕後》選前議員爭政績! 柯P幼托利多做球給無黨議員 藍綠很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