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需要還是想要?心理師傳授7大有效方法,讓你擺脫選擇障礙

2021-03-27 10:40

? 人氣

結合「想要」與「需要」的需求

為什麼有效

洗碗、倒垃圾等是必須做的日常家務,有時我們會覺得麻煩而發懶逃避,甚至心生厭煩,但這樣的心態是可以克服的。關鍵就在於運用「活動配對」的概念,把「想要」與「需要」這兩者的需求相互結合,進而將必須做的事變成想要做的事,這種做法稱為「誘惑綑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把喜愛的事物與有挑戰性的事物合併進行,能夠紓緩你的焦慮,讓討厭或困難的工作變有趣。

二○一二年有項研究,提供受試者一套內容輕鬆有趣的有聲書,並鼓勵他們在上健身房時聆聽,但其中有幾本只能在健身房裡使用,不能帶出去。

最初的健身房報到率分別增加百分之五十一及百分之二十九,而在研究結束時,有百分之六十一的受試者決定購買那些只能在健身房聆聽的有聲書。這顯示把「想要」與「需要」的體驗結合,確實能提升嚮往或是效率的程度。

實行步驟

1.找出有哪些是比較困難、「需要」做的事
通常是你想逃避、不喜歡做的事,例如:燙衣服或是附餐想加點薯條。

2.列出你喜愛或「想要」做的事
例如:追劇或者打籃球。

3.聰明地結合以上兩件事,提升完成的可能性
例如:只有當你在洗衣服時,才能聽你最愛的播客節目;在剪指甲的空檔,回訊息給你早就該聯絡的人。

用「如果⋯⋯那就⋯⋯」造句法強化決心

為什麼有效

我的客戶瑪莉亞非常享受單獨上健身房的時光。事實上,無論是在做運動、閱讀或思考,如果她能有充足的時間與自己獨處,心裡會覺得非常充實而自在。

然而,瑪莉亞注意到她最近根本沒有獨處時間。因為她的家人與朋友常邀她一起出門,或者老闆總是要她完成非常急迫的任務,而她通常都會對他們的要求照單全收,這使她陷入心理拉鋸戰之中。一方面,瑪莉亞很開心能

與親友共度美好時光,和受到上司重視,但另一方面,卻也因為無法滿足自身需要獨處或休息的需求,而感到無比沮喪。

瑪莉亞起初認為與朋友保持互動就跟運動一樣重要。但是她最終意識到,假如沒有運動健身,讓身體維持在健康狀態,她就無法享受與朋友共處的時光,因為身心呈現疲累的狀態時,讓她覺得痛苦不堪。

為了幫助瑪利亞解決問題,我們一起努力找出她最重視的事情,並且判斷哪種狀況值得優先考量。她想衡量單獨享受健身時光和為好友慶生這兩件事,我們便採用「如果……那就……」造句法,好讓她更容易做出自己的選擇,或是了解該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矛盾。

舉例而言:「『如果』她要為好友慶祝生日,『那就』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如此她便明白,獨處的需求對她而言,會比去參加好友的生日聚會更重要。

「如果……那就……」造句法看似簡單,但其實很有效,因為它們能幫助你決定該如何處理衝動、誘惑和相互矛盾的需求,好讓你不會在當下陷入抉擇的難關。事實上,根據超過兩百項研究指出,「如果……那就……」造句法能使目標達成率與生產力平均提高二○○%至三○○%。

實行步驟

1.預先設想會遇到的阻礙
思考並試著寫下任何未來可能遭遇的衝突或困擾,例如:在你應該清理廚房時接到朋友的午餐邀約,或是在戒酒時別人突然請喝你一杯酒精飲料。


2.實行「如果……那就……」造句法,找到克服的方法
將衝突或困擾與可行的解決方法,一起套入「如果……那就……」的句子裡。例如:如果有人邀我在星期日共進午餐,那就在赴約前把廚房打掃乾淨好才能出門;如果有人請我喝杯酒,那就請他換成健怡可樂。事先擬定好解決方法,就能成功鞏固意志力!

斷開決策疲勞

為什麼有效

你知道我們每天都會做出許多細微又不需多加思索的選擇嗎?要穿藍色的鈕扣領還是法蘭絨襯衫?先帶小孩去日托再去喝咖啡,還是反過來?代糖要加三包還是兩包?這件事要立刻做還是等一下再做?這東西是要還是不要?

當我們把用來決策的時間加起來,包括列出正反意見、權衡各種選項等,所有看似微不足道的思慮過程,實際上都會消耗我們的精力。

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稱為「決策疲勞」許多時候就是因為決策疲勞,讓你容易妥協自己原本該堅持的事。比方說:應該堅持不給孩子亂買玩具,卻對孩子說出:「好,就買玩具給你吧!」或是在你試圖克制自己不要開媳婦糟糕廚藝的玩笑話時,卻不小心脫口吐她槽。

當你花太多時間做決定時,就會發生決策疲勞的現象,所以一天下來,你的決策品質便會逐漸受到負面影響。這狀況並不是說一定只會在晚上發生,但確實會發生在一長串連續決策的尾聲。

還有,在面對意外狀況時,千萬不能隨意應付,而是應該盡可能冷靜地做出判斷,避免做出錯誤決定。

實行步驟

1.提前做決定

美國記者約翰.提爾尼(John Tierney)在《紐約時報》中寫道:「自制力高的人,總是能藉由規畫自己的生活來保留意志力。」由此可知,原來意志力是可以「節約使用」的!這真是好消息。

為了實現良好的自制成效,重點不在於「擁有意志力」,而在於「能妥善安排行程的能力」,並且能付諸實行。這樣做的好處是,假如我們專注於為了實現成就,而規畫日常行程,並且依排程行事,我們就不需要消耗內在的意志力來決定要做或不要做什麼,只需要確認行事曆就夠了。

除了填寫你的行事曆並提前做出決定之外,同時也要對突發狀況做好心理準備。建議可運用在練習所學到的「如果……那就……」造句法。

2.適度休息,讓自己喘口氣

別忘了在做事之餘,也要排定休息時間,或假如你需要臨時休息一下,就想想做些什麼活動能使自己放鬆或補充能量。你要散步或是冥想嗎?透過在例行公事中安排適度的休息,就能幫助大腦重置心理空間,並能優化之後的專注力與判斷力。

作者介紹|艾莉亞.萊文森  Aliya Levinson

認證社工師、文學碩士、認證個人心理諮商師、能量領導力指標分析師,同時也是認證專業教練。

她協助人們排解自我懷疑與優柔寡斷,讓他們在獲得更大的信心與自我信任後,發展與分享他們獨特的才華,進而在個人與專業上創造更大的自由與意義。她也幫助剛剛嶄露頭角的人生教練招攬客戶,並且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教練事業。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意志的力量:告別懶、慢、拖,強化意志力的75種刻意練習》(原標題:結合「想要」與「需要」的需求)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