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棍棒敲打、電擊到喝酒…麻醉技術有多狂?手術前用7張圖,搞懂麻醉師對你做什麼

2017-11-02 12:12
幸虧有麻醉技術,人類終於有機會克服手術時的痛覺與恐懼。(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幸虧有麻醉技術,人類終於有機會克服手術時的痛覺與恐懼。(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當醫生要治療患者時,外科手術是其中一種選擇。當代患者之所以能受惠於手術治療,多少與麻醉技術的進步有關。 試想,若在未接受麻醉的情況下接受手術,應該沒多少人能忍受手術刀劃進皮膚的那一刻。(延伸閱讀:治療痔瘡,醫生竟用八根手指用力撐開「菊花」!)這一次,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認識這項重要的醫學技術吧!

麻醉簡史

古代

事實上,人類很早就有使用麻醉藥物的經驗,其成分多萃取自罌粟花、曼陀羅花,或是直接讓患者大量飲酒。除此之外,人類還想出以電魚發電、棍棒擊暈、箝制血液循環等方式麻醉患者,可想而知,這些麻醉法在達成目的之前,患者可能先經歷比疾病還嚴重的傷害。

說到麻醉,當然不能不提東漢末年的神醫華陀,他不只醫術高明,更發明了混和各式藥材而成的麻醉藥「麻沸散」,據說患者服後會喪失知覺,華佗便可順利執行外科手術。

當丞相曹操聽聞民間有此神醫,便立即聘為私人醫生。曹操一生受頭痛所苦,相傳華陀曾直言,若服用他獨家製成的麻沸散,搭配開顱手術,就可根除疾病。

然而,曹操怎會輕易讓人動他的腦袋,基於不信任感,曹操將華陀囚禁,沒多久便下令處死他,隨著華陀的死,麻沸散也因此失傳。直到19世紀,麻醉技術終於出現一道曙光。

近代

近代麻醉技術源於科技進步,科學家陸續合成許多化學物質,例如乙醚、一氧化二氮(俗稱笑氣),而人們無意間發現吸入上述氣體後,會失去知覺。

1846年,美國醫師莫頓 (William T.G. Morton) 在患者吸入適量乙醚後,成功地完成手術,隔年,另有醫生以氯仿 (chloroform) 為吸入物質,亦成功完成麻醉。而在1868年更有醫生合併笑氣與氧氣讓患者吸入,從此「吸入性麻醉」開始受醫界重視。

隨著技術演進,吸入麻醉氣體的方式也從體外進展至體內。1920年,「氣管內管麻醉術」誕生了,這是在患者接受麻醉後,從口或鼻置入一條軟管至氣管,確保麻醉過程呼吸暢通,並持續給予麻醉氣體的技術。有了氣管內管,醫生得以執行更大的手術(如胸腔手術)。

除了吸入式麻醉,人類也在1934年發明「靜脈注射麻醉術」,麻醉方法從此有了新的選擇。

1
 

總歸來說,麻醉創造了無痛、無知覺的手術情境,這些肌肉鬆弛、鎮靜、失憶、知覺喪失的情況是暫時的。從古至今,人類鑽研麻醉方法的目的,無非是減輕患者在治療期間的不適感,使患者更有勇氣,與醫生一同攜手對抗疾病。

麻醉的原理

既然麻醉的目的在於使人感受不到疼痛,因此認識「痛覺」能幫助我們了解麻醉的原理。

人之所以感到疼痛,原因是遍佈全身的神經受到刺激(如撞擊、燒燙傷等),這些神經細胞就會傳遞訊號至大腦,使大腦產生痛覺,大腦隨後會將痛覺訊號送回受刺激部位,以便即刻做出反應,避免更嚴重的傷害。

也就是說,如果訊號到不了大腦,人體便不會產生痛覺,因此,麻醉的原理便在於阻擋神經細胞訊號傳遞,這種麻醉狀況常見於局部麻醉或半身麻醉。 (相關報導: 3D列印把肋骨印出來了!肋骨骨折不想吃藥慢慢好,這項新手術時間短、併發症低 更多文章

另一方面,既然大腦是產生痛覺的器官,如果降低大腦運作能力,是否就能避免痛覺的出現呢?答案是肯定的,這也是全身麻醉的運作邏輯,藉由吸入或靜脈注射麻醉藥物,藥劑會隨著血液進入大腦,抑制腦神經細胞的運作,使患者暫時喪失知覺與意識,達到麻醉目的。

更多文章
工作壓力大?碰上爛桃花?小心再忍忍出病!業者創「洩憤房」救你,想砸什麼自己挑!
達比修有被打爆!「書僮」三局登板為時已晚,太空人勇奪隊史55年首冠
芬普尼毒蛋再現彰化 藍委集體「乾杯」生蛋、批蔡政府食安破功
到台灣交換卻被一再挑剔簡體字,受盡委屈!直到看了這封信,他才了解老師的用心
代小英出馬勸退涂醒哲 ,謝長廷:對嘉義只了解雞肉飯,要怎麼喬
馬英九任內交辦慶富案,顧立雄:當年金管會有收到兩密件
他們被殺害、全身肢解,只因屍首能讓村民「拐氣」…7張照片看見白化症孩子數十年的血淚
比骨質疏鬆更該擔心!專家曝「這件事」導致腰酸背痛,3招簡單運動有效改善長輩困擾!
正港的金萱茶會有「牛奶香氣」?食科專家3招分辨:1杯低於這個價錢,通常是假的
「見過他的人都叫我一定要躲好」隨母逃家、父持刀沿街尋人,她道出最驚悚10歲那年
《天空創意節》精彩作品演繹「原味」,跨界創作帶來無限驚喜
澳洲世遺「烏魯魯巨岩」對遊客封山兩2年 原住民聖山恢復「土地尊嚴」
為何在歐洲遇上搶劫,喊破喉嚨都沒人幫忙?當地人道出路見不平者發生過的悲慘案例
藍委酸比邱義仁還遜,謝長廷:妳這樣講我心中翻滾
世大運開幕涉毆警、丟煙霧彈 反年改團體3成員遭檢方起訴
韓國也中喪屍毒?韓妞最愛的來台行程竟是逛大賣場、狂掃奶茶!台灣奶茶瘋韓程度超乎想像
【英語學習:Call電話篇】「打我手機」千萬別講Call my phone啊!4個小貼士避免中式英文
太不公平啦,原來最漂亮景點都藏在台中清水!高美濕地不夠看,這5處堪稱台灣最強
鼓勵戒菸!日本企業新措施「不抽菸員工多放6天假」引話題
FED宣布利率不變!聯準會主席新任人選今揭曉
沒穩定頭路,卻靠打零工買下一間房!多數上班族望塵莫及,七年級的他道出生存真理
性醜聞發酵 《紙牌屋》主角凱文史貝西恐成溫斯坦第二
妨礙交通、噪音擾民、醉客行為猥褻 荷蘭「運河之都」阿姆斯特丹正式禁止「啤酒自行車」上路
風評:獵雷神隱國防部,以一銀為鑑,公股銀行要勇於說不!
不會開車沒關係,別被討厭就好!駕駛淚推,最痛恨副駕做這5件事
顧爾德專欄:42年前台灣人見證加泰隆尼亞苦難
林維熊觀點:「祖國統一」的經濟分析
神奈川分屍案》「8名女性都是推特找到的,剛認識不久就把她們殺了」社群網站成死亡陷阱
羅智強觀點:這一切,只能怪馬英九太清廉
林欣蘋觀點:不安的社會,失靈的建築專業
王瀚興觀點:文明戰勝野蠻?當RCA敗訴以後,若干司法實務問題之商榷
汪葛雷觀點:令人想罵髒話的賴神版一例一休
把父母給別人顧就是不孝?照顧者別再苦撐了,累倒前,諮商師建議放下3個傳統觀念
觀點投書:蔡英文的兩岸民調,那一份是真的?
觀點投書:別再譏笑黃國昌,罷免新制問題才開始
邱坤良專欄:廖瓊枝火燒紅蓮寺
觀點投書:新人需要公平的初選提名辦法,不是特殊優遇
觀點投書:公務員是「上帝的選民」,離天堂最近?
千萬別盤腿坐地上!神經內科醫師用圖解,5大NG姿勢讓你頭痛、肩痛、背痛不好!
「石刑」嚴禁婚外情:《解讀阿拉伯》選摘(2)
嫌犯燒紅鐵釘插傷口虐死童、法官評「良心未泯」 王昊姑姑怒提再審卻遭警察阻擋
真的不把你們當人看!白人羞愧到不敢再提的暗黑歷史:拐騙土著入獸籠的「人類動物園」
稅改各方惹議 財政部說分明:目標建立符合國際潮流、具競爭力的所得稅制
兩蔣園區遊客大減 桃園市議員諷:狗比銅像多
吐瓦魯傳統舞、小學生唱國語歌接待 蔡英文「噴香水」回禮
北市松菸文創傳槍響 警方初判工程糾紛被「警告」
川普首次亞洲行》不造訪南北韓非軍事區 不排除再進行「雙普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