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  

約 738 項搜尋結果
員榮醫院骨科部主任陳建甫為旅居加拿大女患者,以「正前開式」置換人工髖關節。(員榮醫院提供)

旅居加拿大患者髖關節退化 回台靠這手術擺脫病痛

奇美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志偉手中拿的就是該院最新引進的可撐開式椎體間融合器(Elevate-CAGE),具備角度撐開、穩固體合椎體等功能,讓脊椎融合更精準。(奇美醫院提供)

椎間盤突出「新救星」 奇美醫院導入可撐開式椎體間融合器

泰國宣布將變性人荷爾蒙治療納入健保。(示意圖/pixabay)

1國家「變性荷爾蒙治療」納健保!官員嗨喊:LGBTQ+群體權益邁出重要一步

筆者表示,台灣生育率還能再低嗎?對於未來經濟狀況、社會環境的擔憂,就足以影響年輕人對生育的規劃。(資料照,美聯社)

觀點投書:「生孩子還要幫你查稅?」僅是家醜?不是國恥?

達文西系統結合3D影像、止血器械與螢光導航,能提高手術安全與精準度,特別適合高風險或複雜微創手術。(亞東醫院提供)

他剛出車禍又患急性膽囊炎 亞東醫院即刻啟動達文西手術救命

道奇火球男Michael Kopech右膝半月板撕裂。(美聯社)

MLB/道奇火球男「右膝半月板撕裂」!牛棚傷兵再+1 已完成手術最快8月底回歸

美國男子移植腎臟竟被寄生蟲感染。(示意圖/pixabay)

移植完腎臟突休克!捐贈者少做1檢查 61歲男呼吸衰竭「體內爬滿寄生蟲」

眼科醫師吳孟憲提醒,白內障已呈現年輕化趨勢,甚至有不到40歲的患者就出現症狀。(示意圖/取自pixabay)

年輕人狂滑手機,不到40歲就白內障!醫生曝「1秒鐘自我檢測法」:馬上知道你有沒有症狀

高中生小青(化名)打工嚴重燙傷,忍痛復健盼恢復正常行走能力。(陽光基金會提供)

暑假打工要小心!近4成燒燙傷來自職災 陽光基金會籲雇主打造安全環境

近來台灣社群平台掀起對「活摘器官」的討論。示意圖,與新聞個案無關。(資料照,柯承惠攝)

有心跳下摘器官?「薄瓜瓜」成宜蘭某醫院驚悚傳聞關鍵字 查核報告列手術過程

白內障手術一次看

【下班經濟學】自費水晶不一定好?白內障手術5大前兆不可不知!

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率先引入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新技術,醫師陳紹緯(左二)、醫師鄭羽廷(左三)。(長庚醫院提供)

9旬老翁主動脈瘤復發 林口長庚新技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手術成功

全聯加購的保鮮碗近日驚傳爆裂傷人意外,不少網友爆料這款保鮮碗早就發生過「自爆潮」。(示意圖/翻攝自全聯官網)

知名量販店1產品爆裂!她冰箱取出「未加熱就自爆」肌腱撕裂 海量苦主嘆:災情很嚴重

卵巢畸胎瘤是女性常見的卵巢腫瘤之一。示意圖,與新聞個案無關。(資料照,取自Pixabay)

一邊切完另一邊又長!45歲女卵巢畸胎瘤復發 醫師:超過這尺寸恐影響生育

年近百歲的蔡爺爺(中)日前突發主動脈剝離,生死一線間,但他挺過長達8小時手術,創下全台A型主動脈剝離手術最年長成功案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百歲老翁挺過主動脈剝離!搶命8小時逆轉生死 創最年長手術成功案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起)日前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於中南海會面。(資料照,美聯社)

習近平傳緊急手術後已失勢?學者爆新領導班子上位:露面是為美俄摸底演戲

手術麻醉時,為了保障病人安全並確保手術順利,有許多規定必須配合。 (示意圖/取自pixabay)

手術麻醉前最怕病人「做1事」!前護理師揭密:別為2000元賭命!

成大一名放射師偷拍。(示意圖/取自photo-ac)

成大醫院爆偷拍!「趁大家麻醉沒意識」變態放射師掀手術衣,手機藏逾10萬部色片

金屬中心憑藉卓越的研發實力與技術創新,於美國愛迪生獎大放異彩,榮獲 1 金、2 銀、1 銅殊榮。(圖/金屬中心提供)

穿金帶銀!金屬中心科研實力揚威國際 斬獲1金2銀1銅美國愛迪生獎

台中一名2歲多的女嬰「錢錢」(化名)2023年2月誕生於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出生未滿3個月就進行兩次腹部手術,第二次手術後突發缺氧,導致腦性麻痺、全身癱瘓,至今只能靠機器維生。(示意圖/pixabay)

台中2歲嬰手術成植物人!母心碎控疏失內幕 遭檢冷嗆「我都沒怪妳早產」

醫師指出,腦傷病人的治療與復原需跨專科密切合作。示意圖,與個案無關。(資料照,顏麟宇攝)

萬芳醫院神經外科成功搶救重度腦傷病人 多科整合協助恢復日常功能

遠見眼科入選「2025 亞洲最佳私人醫療院所(Asia’s Top Private Hospitals 2025)」榜單,展現國際級醫療水準。(圖為遠見眼科創辦人張聰麒院長,圖片來源:業者提供)

遠見眼科國際發光 榮獲亞洲最佳醫療院所與美國白內障屈光手術學會雙獎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外科醫生團隊成功完成了人類膀胱移植的世界首例。(此為示意圖,由ideogram 2.0 Turbo繪製)

不用再揹尿袋了!UCLA團隊攻克骨盆血管難關,完成「人類膀胱移植」首例

新北市三峽區北大國小前驚傳重大車禍。(圖/翻攝畫面)

三峽車禍釀3死,學生團保身故、失能最高賠100萬?住院理賠怎麼申請一文看懂

伊朗男子吸毒最後罹患垂頭症。(圖/翻攝自X)

千萬別做2行為!「脖子彎曲90度」恐怖病症找上身,他們全得手術救回來

陳昱斌醫師向歐洲足踝外科權威Prof. Nicola Maffulli學習,將微創技術結合豐富臨床經驗,現已廣泛應用於各年齡層病人。(萬芳醫院提供)

腳踝拉傷當小事!婦人半年後小腿萎縮、跛行難行 醫師警告:可能是阿基里斯腱斷裂

家屬不解手術中加蓋「被子」竟要自費千元,這條被子其實是為了導暖風的拋棄式保溫毯,用來維持患者的體溫。(示意圖/取自pexels)

手術中覺得冷「加條被子要1000元」還不能帶走!家屬怒問真相,用得好可保命

為何不少眼科醫師仍選擇配戴眼鏡,不做近視雷射?(示意圖/取自photoAC)

眼科醫師為何不做近視雷射?不是怕危險!專家揭5大考量,很多人都誤會了

達文西單孔手術系統獲臺灣食藥署上市許可,上市活動中,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中)、美國在台協會商務官柯思遠(Christian Koschil)(左十)及各大醫院的貴賓皆現場與會。

直覺公司達文西單孔手術系統獲臺灣食藥署上市許可

近視雷射手術已經成為不少民眾擺脫眼鏡和隱形眼鏡的選擇。(示意圖/Pixabay)

為何眼科醫師「自己不做近視雷射」?醫師公開大實話,留輕度近視有1功用

芭樂般大的13公分甲狀腺結節(箭頭處),將患者氣管擠到歪向右側,最後經手術切除。(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氣管被擠歪!7旬婦吞嚥困難、頸部腫脹 手術掏出「芭樂般大」甲狀腺結節

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爆出一名醫師出軌外科醫生,甚至拋棄手術中的病人。(圖/翻攝自微博)

名醫爆出軌「吃遍醫護6人」!讓病人手術台等死…帶小四「暫離40分鐘」

馬斯克聲稱機器人將在數年內超越人類外科醫生的手術能力。(資料照,美聯社)

馬斯克驚人預言 機器人動外科手術5年內達到頂尖人類醫生水準

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理事長郭書麟與麻醉安全衛教大使蔡黃汝(豆花)攜手,宣導「手術就像一場馬拉松」,將手術與麻醉流程結合馬拉松,說明怡樂適療程如何以科學方式從術前、術中、術後助病患快速康復。

手術就像一場「馬拉松」!醫籲應選擇最適合麻醉方式 怡樂適療程結合精準麻醉OMT全方位助6旬老婦重返馬拉松賽道

後天性腹股溝疝氣有時候與長時間站立、提重物、慢性咳嗽或便秘等腹壓增加有關。(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腹痛、無法排便!腹股溝疝氣復發 達文西手術有效修補

台大醫院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手術。重獲新生的蘇小姐(左起)與台大心臟外科醫師紀乃新合影。(台大醫院提供)

全球首例!台大醫院今完成「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 手術以葉克膜為靈感

筆者認為,川普以外科手術比喻其關稅政策,實則是一場無照介入的全球實驗,未診即切、未癒即止,讓世界經濟從震盪走向昏迷,留下深層創傷,至今無解。(美聯社)

韋安觀點:川普為全球經濟「開了三刀」─國際政治主流風向從「圍堵中國」到 「小心美國」?!

狐臭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往往在青春期就出現症狀。(示意圖/取自pexels)

狐臭竟然會遺傳!為什麼會有狐臭?醫師列4療法,1陷阱風險高別亂嘗試

花蓮縣凍卵補助今上路,設籍花蓮縣6個月以上,45歲(含)以下,且經由專科醫師認定,因罹癌須治療而可能影響生育功能的女性癌友,接受凍卵療程後可申請最高補助6萬元。(資料照/李艾庭攝)

婦女們別忘記申請!符合條件發6萬元現金,請領方式、時間一次看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玫瑰園宣佈新關稅。(美聯社)

韋安觀點:川普的「美國手術」─自損式強硬路線能讓美國浴火重生嗎?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見圖)4月2日在台北醫院完成手術後,隔日出院返回北所,其實比起腎結石,北所更害怕他的另一項病史。(顏麟宇攝)

獨家》騙過黃國昌!柯文哲另一次比腎結石更讓北所心驚的發病 魚目混珠計緊急送醫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玫瑰園宣佈新關稅。(美聯社)

華爾街蒸發102兆,歐美股市哀鴻遍野!川普誇稱:手術已結束,病人會更好

台北慈濟心臟外科醫師宋鎮宇醫師指出,主動脈瘤就像吹氣球一樣,被吹開之後就無法恢復。(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隱形不定時炸彈!主動脈瘤初期難顯徵兆 高血壓成為危險因子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2日一早由台北看守所戒護外出,抵達部立台北醫院接受手術。(讀者提供)

柯文哲手術完成!歷時45分鐘取出輸尿管結石 將留院觀察一天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健康狀況持續惡化,今(1)日再度戒護就醫。(資料照,蔡親傑攝)

柯文哲傳水腎明動手術 許立民曝醫療常規:羈押禁見連這都禁掉就太過了

輔大醫院28日舉行記者會,輔大醫院院長黃瑞仁(左3)、骨關節暨醫療器材副院長江清泉(右2)、個案韓德森(右3)及大學生(右4)等人出席。(圖/輔大醫院提供)

輔大醫院引進創新軟骨修復手術 「愛膝康」助百位患者重獲「膝望」

近日發生比特犬咬傷事件,再次引發社會對犬隻攻擊風險的關注。示意圖,與新聞個案無關。(資料照,柯承惠攝)

比特犬掀犬隻攻擊風險討論!醫美助傷口平復 醫師提醒術後護理很關鍵

美國匹茲堡驕傲遊行,小女孩在彩虹旗下玩耍。(AP)

「跨性別之痛」與「順性別女性之苦」:台灣跨性別者的「免術換證」兩難

王先生一度重達131公斤、BMI38.3,經過微創縮胃繞腸手術,1年內瘦了46公斤。(亞東醫院提供)

微創手術助重獲新生!34歲男靠「胃繞腸」減重46公斤

左起為台大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蘇乾嘉醫師、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賢立醫師、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醫師、資深媒體人許聖梅。

車禍才驚覺視野缺損!青光眼患者發生意外風險暴增65% 新型青光眼微創手術,多元治療助患者守護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