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
文章
166
追蹤
25
瀏覽數
20,115,948
《遠見》雜誌始終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透過嚴謹專業精神和流暢生動的文字,致力於普及國際知識,提升進取的世界觀。
曾是「殼牌石油」大中華區業務總經理,時值事業高峰,卻在45歲的壯年宣布退休,引發業界震撼...(圖/Roy Tien@facebook)

誰說沒工作會餓死?他45歲事業顛峰退休還嫌太晚,道出10年經營最幸福人生秘訣

退休生活該怎麼過?不要讓自己「無事而終」!(圖/遠見雜誌)

「雅退」潮流當道!60歲還能做很多事,讓退休生活也精彩

唸的好不如唸的對!看準未來熱門產業,幫你買到通往成功的單程票。(圖/遠見雜誌)

人才缺口在這裡!這四大熱門產業在未來將有大量「專業人力需求」!

碩、博士生的身份,不再是求職利器了嗎?(圖/遠見雜誌)

研究所畢業不再鍍金?碩博士生數量減,顯示了求職市場的哪些改變?

目前台灣許多老店都因為後繼無人只好收攤,令人扼腕。(圖/遠見雜誌)

店家收攤潮一波波,七大主因解析經濟蕭條

佳佳西市場吹熄燈號,執行長蔡佩烜感嘆錢潮進不來。(圖/遠見雜誌)

佳佳西市場熄燈,文創帶進人流卻難引進錢潮

GALOOP創辦人吳明龍夫婦。(圖/遠見雜誌)

MIT潮牌GALOOP結束營業,粉絲大嘆:「我的青春掰掰了。」

台灣已在全球富裕國家之列,但卻還有180萬人挨餓?(圖/Pxhere)

外匯存底全球排名第五,台灣卻有180萬人餓著肚子吃不飽?

景氣持續低迷,商家一間間都撐不下去,關門大吉。(圖/遠見雜誌)

飯店、餐廳、夜市、高爾夫球場一間間倒閉,台灣景氣低谷還要持續多久?

研究證實個性是影響職涯的關鍵因素。(圖/pixnio)

職場升遷好困難,美國研究證實個性影響職涯成就

就算是從小長大、彼此扶植的手足成功後,我們總是嫉妒,且遠遠大於祝福和感動。(圖/publicdomainpictures)

嫉妒朋友的收入、成就⋯讓人厭惡又揮之不去的比較心理

報考公務人員高普考的人數,今年已降到8萬4684人,創下10年來歷史新低。(圖/遠見雜誌)

軍公教年改衝擊在哪裡?可能產生這五大後遺症!

老人悲歌,不繼續工作就無法生活。(圖/pixnio)

被遺忘的世代,韓國65歲以上人口有一半都活在貧困中

年輕人很貧窮嗎?現在還沒,但是以後就會了。(圖/遠見提供)

「榨菜就著二鍋頭,騎上摩拜遛一遛」,中國的「隱形貧困人口」

吳慷仁除了演員還身兼自己的經紀人,每一件事都親自打理。(圖/遠見雜誌提供,攝影:魯皓平、紀玟伶)

吳慷仁走出自己的演員路,期待能更上一層樓

《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圖/遠見雜誌,攝影/蘇義傑)

林立青新書談八大女孩,《如此人生》訴說生活裡的模樣

「一開始我對接鬼片有些許遲疑,但跟導演聊過這結合傳統的鬼片後,我決定應該要試試看。」夏于喬說。(圖/影視電影提供)

主持到演戲的蛻變,夏于喬手沒鬆開過,牙咬著,她很努力

台大女孩周思妤,努力在中國找到自己的位置。(圖/遠見雜誌,攝影張智傑)

台大女孩闖北京,被陸企拒絕近60次

(圖/遠見雜誌)

邦交國不斷減少,台灣面前巨大的外交困境

鄭淳仁進入民生電商不到三年,本薪就成長了40%。(圖/遠見雜誌)

北漂青年不到三年本薪成長40%,提到台灣,還是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