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上漲  

約 82 項搜尋結果
目前全台老屋比例已超過40%,大量屋齡逾30年以上的建物不僅住得不安全,還壓縮了都市的土地再利用效率。(資料照/洪煜勛攝)

台灣到處都是老房子,房價為何越漲越高?專家曝5大解方,否則房價難下跌

川普關稅、台幣升值太快、出口連三季衰退,台灣房市還有機會下跌嗎?(資料照/洪煜勛攝)

台幣升破紅線,房價還撐得住多久?胡偉良列6點分析:崩盤危機恐現形

新台幣升值,為何台灣房價還沒跌?(資料照/洪煜勛攝)

台幣強勢升值,台灣房價為何沒下跌?胡偉良分析5大背後真相:中產階級還是買不起房

川普關稅戰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以及匯率升值雙重打擊,房市未來有機會下跌嗎?(資料照/洪煜勛攝)

川普關稅戰讓台幣升值,房市有機會撿便宜嗎?胡偉良分析未來走向,房價恐不跌反增

為何台灣房價越漲越高?(資料照/洪煜勛攝)

台灣房價為何幾乎沒跌過?不是建商爆利炒作!他分析背後關鍵原因「難怪房市降不了溫」

為何台灣少子戶、空屋問題嚴重,房價卻居高不下?(資料照/洪煜勛攝)

台灣空屋問題嚴重,為何建商繼續狂蓋房子?專家分析背後原因,難怪房價跌不了

川普對台開徵32%關稅,房市未來有機會下跌嗎?(資料照/柯承惠攝)

川普開鍘台灣32%關稅「房價有機會下跌嗎」?胡偉良分析未來房市走向:難怪無法降溫

婚前買的房子為什麼離婚時,另一半分的到呢?(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婚前買房離婚時另一半恐也分的到!律師曝1招保住房產,房價上漲也不用分給他

房產專家林品揚認為,現在並不是房市最冷的時期,並點出2015~2019年間的房市才是最為嚴峻的。(資料照/柯承惠攝)

房市現在還不是最冷!專家曝1時間點「近十年最慘」:屋主賣到懷疑人生

胡偉良表示,從長期而宏觀的角度來看,台灣的都更才是真正解決高房價的解藥。(資料照/洪煜勛攝)

2025年台灣房價會跌嗎?胡偉良分析房市走向曝下修時間點,高房價唯一解藥是它

2022年8月8日,松菸文創園區、信義計畫區高樓、台北101。(顏麟宇攝)

附近房價清一色8字頭!北市1社區「每坪只要30萬」遠低行情,專家揭低價關鍵

台灣房價不斷上漲,央行也祭出打房政策。(陳昱凱攝)

全球「房價上漲最多國家」台灣榜上有名!日韓都排在20名外「香港跌幅最厲害」

央行近期祭出限貸令,對此,專家分析未來房市3大走向。(資料照/洪煜勛攝)

央行下重手打炒房,台灣房價為何依舊居高不下?專家分析未來房市3大走向,難怪房價難下跌

雪梨歌劇院。(美聯社)

想到澳洲留學?澳洲收緊外國留學生政策,緩解房價上漲與移民壓力

年輕人想在雙北地區買房,資產要多少才足夠?(資料照/洪煜勛攝)

夫妻月薪13萬、資產550萬買不起雙北房!他嘆「只剩40年老屋」,網曝唯一解方

經典神作《山道猴子》的作者Eric Duan近日再推新作品,描述面對親友罹癌的艱苦過程,引起不少網友熱議。(圖/翻攝自YouTube Eric Duan)

山道猴子作者推出新作《媽媽得了癌症》! 再次直擊人性和社會問題,網讚:看完直接哭爆

近年新竹房價大漲,令許多在新竹工作的人買房壓力倍增。(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年薪140萬不夠用!他嘆「新竹生活品質不如其他縣市」,網一面倒認同:根本高級監獄

中信房屋研展室彙整實價登錄資料,近一年全台人口最密集前十大行政區的平均房價均呈現上漲趨勢,且以高雄市新興區的漲勢最為顯著。(資料照/柯承惠攝)

不是雙北新竹!台灣哪裡房子最會漲?專家點名1地區,生活機能好、交通又方便

中信房屋研展室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所統計出的資訊顯示,今(2024)年第一季全台平均房價高達35.19萬元,與去年同期的30.92萬元相比,上漲13.8%。(示意圖/取自PhotoAC)

不只新青安!4大因素讓全台房市衝到高點 這1縣年漲幅破2成奪冠

網友們熱烈討論「台灣房價還會再漲幾年?」(柯承惠攝)

台灣房價狂飆…還會漲多久?內行點出「過熱恐崩盤」時機點:物極必反

冠億建設以張姓自然人名義,以總價4億元購入小北百貨九如店,創下該區新高價。(示意圖/取自pixabay)

台灣知名連鎖賣場熄燈!在地人嘆15年回憶沒了,土地賣出4億創新高價

美國房市。美國賓州的房屋出售告示。(美聯社)

感覺買房越來越貴?多國央行準備降息,《經濟學人》看好全球房價上漲

央行推動新的打房措施,但在新青安等政策助攻下房價易漲難跌。(資料照片,陳昱凱攝)

風評:打房、抗通膨尚未成功,新青安當然助攻房價上漲

央行13日理監事會後宣布,自14日針對六都與新竹縣市第2戶房貸成數最高僅6成;7月1日起提升存款準備率1碼。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升準不升息」能打炒房?專家指央行不得不出手:最在意的不是房價上漲

重大交通建設的銜接,能有效吸引建商投資蓋房,「以量制價」減緩房價漲幅。(資料照,柯承惠攝)

觀點投書:落實「交通平權」,有效減緩房價上漲!

隨著國際旅客回流,日本的旅宿房價開始節節升高。(圖/取自pexels)

東京飯店疫後房價狂飆!業者趁旺季「大撈一筆」 日本人怨嘆:住不起

網友獨自扛家中房貸,房價多年後因台積電設廠大漲到1500萬,讓哥哥弟弟都想分錢。(圖/AP)

獨自扛家中房貸,台積電設廠後房價大漲!家人見「200萬漲到1500萬」急喊分錢,網友一招解決

這八年來最有感的漲價是什麼?(示意圖/取自photo-ac)

近8年來哪種漲價最有感?PTT網友一面倒點名它「漲到絕子絕孫」:薪水跟不上

環境部預計於2025年開始徵收碳費,不過近期有媒體報導不動產相關業者宣稱徵收碳費可能造成房價上漲。示意圖,與新聞個案無關。(資料照,洪煜勛攝)

碳費開徵帶動房價上漲?內政部喊話勿哄抬:對成本影響不到1%

媒體人唐湘龍表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見圖)妻子任美鈴做的決定非常不值得,地價、房價上漲當然是民進黨的錯,難道買房子的人會希望地價跌嗎?(資料照,柯承惠攝)

凱旋苑將改作社宅 唐湘龍嘆不值得:房價上漲當然是民進黨的錯

分配財產時,會將房子歸其中一人所有,而持有房子的那一方補貼房屋價金的一半給沒拿到房子的那方。(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夫妻離婚後房子歸誰?房價上漲了財產怎麼計算?律師一篇文解答分產3大常見疑問

薪資成長遠追不上房價漲幅,台南成最想躺平城市。(資料照/蔡宜彣攝)

買房族絕望上班賺輸炒房!原來台北不是最慘的,這1縣市成「全台最想躺平城市」

打房真的能打下房價嗎?(示意圖/取自Pixabay)

謝明瑞觀點:大人寃枉啊,我只是沒有錢買房

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表示「週休三日」恐怕讓房價上漲。(示意圖/謝孟穎攝)

「週休三日」房價將飆2成? 賴正鎰點破產業1關鍵問題:政府別隨少數人意見起舞

周子瑜購入破億元的高雄「雄崗信義美術館」豪宅。(圖/取自周子瑜IG)

23歲周子瑜購入高雄破億豪宅!實價登錄「單價曝光」,直奔房價天花板

台灣市容另外國人無法接受,不僅如此台灣的物價、交通都被抱怨。(示意圖/取自pixabay)

12件外國人看不爽台灣的事情!低薪物價高、行人地獄...全上榜,網友:一針見血

打房真的能打下房價嗎?專家表示,現在不用打房,建商都只能保本,再打,除了出現爛尾樓,房價也難再下修。(資料照/柯承惠攝)

政府打炒房,房價何時才會下跌?專家列11點分析,普通人未來買房負擔更大

年輕人買房越來越困難,努力存到頭期款後,卻發現房價又上漲了。(資料照/洪煜勛攝)

無殼族夫妻存到頭期款要買房!見1慘況猶豫了,網掀共鳴:跟你一樣失落

房價居高不下,許多年輕人認為買房已經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示意圖/取自photoAC)

觀點投書:如何落實住者有其屋及改善少子女化問題

最新實價登錄曝光!六都僅桃園市房價上漲,台北、新北通通下跌。(資料照/柯承惠攝)

六都最新房價反轉下跌!這地區最慘「一戶便宜32萬」,專家預估房市未來2大走向

許多老宅重新翻修後,房價也跟著大幅增值。(示意圖/取自pixabay)

他買492萬老破透天,半年後悔慘賠售出!新屋主做1件事,房價增值「大賺8百萬」出場

全國各縣市,合計將有13區漲幅超過200%  。(資料照/洪煜勛攝)

全台13區房價「狂漲超過200%」!冠軍漲幅達345%,專家解析背後原因

台南自實價登錄上路後,就有14個行政區漲幅都衝破100%。(示意圖/取自photoAC)

280萬買大樓,10年間房價暴漲3倍!他嘆「想賣也買不起其他房」,專家曝根本不意外

近年因科學園區的話題及效應,使得台南、屏東等地區房價大幅上漲。(資料照/柯承惠攝)

南臺灣2縣市被點名房市升溫過高!專家分析下半年可能走向,房價在這範圍才合理

許多人認為「一輩子買不起房」而選擇租屋,但租金也正在逐年上漲。(資料照/柯承惠攝)

「堅持租屋」10年後反悔了!親戚提2要求讓他傻眼:房價早就翻倍漲

高雄文化中心生活圈具備濃厚文教氣息、明星學校多,房市需求熱,不少家長「搶破頭」想讓孩子擠進明星校區。(圖/好房網提供)

高雄這文教區房價飆升!明星學區讓家長搶破頭,中古屋平均成交價讓人超意外

房市交易量下滑但房價仍不見明顯下降,建商坦言無論預售還是中古屋都不會輕易降價。(資料照/洪煜勛攝)

為何房子難出售,房價卻不跌反漲?專家分析2大原因,只有1情況才可能降價

專家表示,假如今年交易量衝不上去、甚至全年交易量出現萎縮,那麼很可能會是這一波房價的高峰。(示意圖/取自photoAC)

為何央行升息、政府打炒房,台灣房價依舊高居不下?專家曝背後警訊,沒這麼容易

專家指出,過去兩年多,在低利率、資金熱潮不斷湧進下,加上「買房抗通膨」的心態促進民眾買房的熱潮,因此使房價不停地上漲。(資料照/洪敏隆攝)

政府炒房措施已發揮成效!炒房之風將逐漸減少,專家曝轉機:「倒閉潮」快來了

近年接連發生新冠肺炎、中美貿易戰、烏俄戰爭等事件,就有網友好奇發問「這六年來你最有感的改變是什麼?」(資料照/柯承惠攝)

不是新冠疫情!台灣六年來「最大改變」是什麼?網一致點名這2點:一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