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的是英雄烈士,還是二戰殺人魔?揭日本靖國神社的爭議,天皇因1件事不願再參拜

2022-01-07 11:27

? 人氣

如今,人們已很難找出方法來加以補救這種局面。有些人建議將日本戰犯的亡魂「除祀」或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但靖國神社的神職人員堅稱,出於神學理由,這辦不到。然而,他們忘記提及的是,這麼做也將違背靖國神社方面自一九五○年代以來所奉行的政治信條。對神職人員而言,將負罪者與無辜者混為一談沒什麼不妥,就如同容許秘密警察紀念碑和一個充滿誤導與否認的博物館存在於界址內一樣。他們覺得無所謂。這一切同樣都是為了混淆視聽,以逃避日本需對二次大戰負責一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靖國神社的支持者指出,英國和美國的相關機構也經常在道德上模棱兩可,並逃避類似罪責,特別是對於轟炸行動及在東南亞的殖民事蹟。他們也把矛頭指向中國;相較於自身的人權爭議,中國更樂於強烈譴責日本的戰爭罪行。他們的論點似是而非──這些人會想,為什麼要用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標準看待日本?但他們忽視了一種本質上的差異。西方國家至少一直朝著正確方向前進,否認罪責的聲音大致上已日漸式微。經年累月,他們願意放下幾許尊嚴,進而承擔更多責任。靖國神社卻完全背道而馳,非但沒有稍微軟化否認的態度,立場反而越來越強硬。

一路走來,不僅戰爭中慘遭日軍殺害者的家屬痛苦不堪,就算日本人民也備受其擾。要不是靖國神社方面的敗德行為,日本家庭便可安心前來此地,不必去想戰犯的罪行。他們本來可在此向祖先表達敬意,不會遇到極端民族主義者揮舞標語或用大聲公對他們大呼小叫,也不必擔心可能發生縱火事件或炸彈攻擊。

來到這裡的普通日本百姓已不得不扛起歷史的重擔。如今,由於這種醜惡的權力遊戲,人們每一次的參拜行為都成了政治舉措,荼毒了過去,也威脅著未來。

作者介紹|齊斯・洛韋(Keith Lowe)

全職作家和歷史學者,曾於曼徹斯特大學攻讀英國文學,也曾擔任十二年的歷史圖書編輯。他被公認為二戰及其後續影響相關歷史的權威,曾任美國公共電視頻道紀錄片《德國大轟炸》(The Bombing of Germany)的主講人及歷史顧問。

洛韋經常在英美的電視廣播上發表洞見,並為《每日電訊報》、《泰唔士報》、《華爾街日報》、西班牙《國家報》與《新蘇黎世報》撰稿。此外,他也曾受邀於歐洲與北美等地以戰後歷史為題講學。著有《火焰地獄》、《二次大戰後的野蠻歐陸》、《恐懼與自由》,皆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出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八旗文化《25座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我們是定義歷史的人,還是歷史的囚徒?》(原標題:日本.東京|靖國神社──「二戰的亡魂,在何處安息?」)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