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佔領台灣,民眾的抵抗從來沒有停止過、至少有1萬4千人遭殺害!揭台灣人壯烈的抗日鬥爭史

2021-03-31 15:50

? 人氣

日本原以為可以從清政府順利地接手臺灣,不料遭到本地人民的頑強抵抗。(示意圖/取自wikimedia commons)

日本原以為可以從清政府順利地接手臺灣,不料遭到本地人民的頑強抵抗。(示意圖/取自wikimedia commons)

甲午戰敗,巨額賠款自然讓中國人心痛不已,然而更心痛的是把臺灣和澎湖列島等割讓給日本。先來說說臺灣的歷史和日本對它的野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臺灣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一直是一處巨大的無主之地。宋代開始在澎湖列島戍兵防守,元朝試圖經營臺灣,並有福建沿海一帶居民移居到臺灣,但還沒有實行對臺灣的行政管轄。明代移居臺灣的大陸居民漸有增加,然而十七世紀初開始,荷蘭人勢力進入臺灣海峽,先是占據澎湖,一六二四年正式進入臺灣,並在同年擊敗占據臺灣北部的西班牙人,基本占領整個臺灣。據估計,這時在臺灣居住的大陸移民(漢人)大約有萬人左右。而這時,以鄭芝龍(鄭成功的父親)為首的海上商業軍事集團要利用臺灣來展開東亞貿易,於是與荷蘭人發生衝突。鄭芝龍集團在鼎盛時期大約擁有近二十萬兵力、五千餘艘大小船隻,在力量上絕對壓過荷蘭人。可是清兵打到福建時,他投降了清王朝,他的兒子鄭成功率領武裝力量繼續抗清,在大陸失敗後轉入臺灣,一六六一年,鄭成功率領二萬五千大軍向占據臺灣的荷蘭人發動進攻,第二年二月迫使荷蘭人投降,結束荷蘭人對臺灣三十八年的統治。

這一年五月,鄭成功病故,他的部將以臺灣為根據地繼續抗清。一六八三年,已完全平定中國大陸的清政府決定拔除這顆抗清的鐵釘,派遣水陸官兵二萬餘人攻克臺灣,第二年設立臺灣府, 從此, 臺灣正式進入中國的版圖, 福建一帶的居民大量移居到臺灣。一八八五年,清政府進一步認識到臺灣的重要性,改臺灣府為臺灣省,並派了洋務派人物劉銘傳擔任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到任後,積極開發建設臺灣省,一八九三年建成一條自基隆到新竹、全長一二〇‧七公里的鐵路,臺灣的各種近代產業和城市建設開始起步。

就在這時, 清政府一八九五年簽署的《馬關條約》, 把臺灣和澎湖列島等割讓給日本。對於居住在臺灣的人而言,自然是個晴天霹靂。事實上,日本對於臺灣的覬覦由來已久。早在江戶時代的十七世紀初期, 日本就曾企圖染指臺灣, 只是當時國力還不夠強大,加上後來施行鎖國政策,就不了了之了。但是日本從來沒有忽視過臺灣重要的地理位置, 幕府末年的吉田松陰就曾有占取臺灣的設想。甲午開戰不久, 曾兩度出任日本內閣首相的松方正義,向參謀次長川上操六提交一份意見書,把臺灣提到很高的位置,認為若不占領臺灣就結束戰爭,「將成為百年的遺憾、千秋的悔恨。」「為我國前途計」,須採取「北守南攻的方針」。他將臺灣定位為可向馬來半島和南洋群島推進的根據地。這樣的想法並非松方個人獨有,他稱這意見書是「天下有識之士的公論」,並說伊藤博文也對此表示「同感同情」。在馬關與中方進行談判的外務大臣陸奧宗光當年撰寫一份意見書《關於臺灣島的鎮撫之策》,提出想法:一、把臺灣做為將來向中國大陸和南洋群島擴展版圖的根據地;二、開發資源,培育工業,掌握通商的權益。為此目的,陸奧認為鎮撫統治的關鍵有三條:第一要以武威壓住島民;第二是從臺灣逐漸削弱支那的民俗;第三鼓勵我國民眾向臺灣遷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