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  

約 391 項搜尋結果
二戰以來世界各地有太多戰爭都與「美國耍詐」脫不了干係。甚至當阿富汗塔利班、伊拉克海珊、利比亞格達費看出美國侵略野心後力求讓步配合甚至投降以挽救和平,皆遭美國拒絕或已讀不回。(示意圖,許劍虹提供)

盧倩儀觀點:拆解「美國是否馳援台灣」的帝國殖民敘事

台積電有「護國神山」之稱。圖為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台積電攤位前擠滿人潮。(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半導體強到展現殖民性?學弟接盤台積房、拜拜放乖乖 專家盤點特殊生態圈

2025年6月18日,一枚SpaceX火箭在德克薩斯州的Starbase發射場爆炸。(美聯社)

馬斯克離開白宮後,還能實現他的火星殖民大夢嗎?星艦測試第四次爆炸,2026火星首航蒙陰影

因伊朗受到國際制裁,原油交易無法透過美元結算,多轉而使用人民幣,使伊朗幾乎只能利用石油收入購買中國商品。(美聯社)

伊朗石油若被斷,中國怎麼辦?90%供應瞬間斷鏈 陸煉油企業恐虧到脫褲

商人與移民在香港歷史中既是制度的調適者,也是跨境秩序的建立者。圖為香港尖沙咀前九廣鐵路鐘樓。(圖/取自香港旅遊發展局)

書頁下的戰場》殖民與資本之間:從五本書看香港商人與移民的歷史角色

1939年,蘇聯與納粹聯手瓜分波蘭,雙方曾經是合作挑戰英美秩序的盟友。(許劍虹提供)

許劍虹專欄:二戰時期的三大陣營

2025年5月26日,越南共產黨總書記蘇林在河內文廟與法國總統馬克宏舉行午餐會。(美聯社)

王慶民觀點:馬克宏訪問越印新三國─法蘭西在東南亞的歷史記憶與雄心

香港尖沙咀星光大道(圖/取自港旅局)

書頁下的戰場》香港移民及商人,一場穿越殖民、逃難與資本流動的百年旅程

兩岸統一路徑若侷限於主權對抗或「併購式統一」,易忽略制度與心理層面的複雜性。大英帝國的間接統治與心理文化策略提供啟示:融合不應是同化,而是創造一種容納差異、共享利益、內建認同的治理秩序。(取自Pixabay)

王冠璽觀點:跨體制融合的可能性—借鏡大英帝國的治理邏輯

「消滅所有野獸」這句話代表凶殘、毀滅的衝動,不惜一切代價,追求自身利益。正是這種至上主義心態,不僅認為民族和文化的徹底滅亡是進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而且視為人類演化有益的階段。(資料照,AP)

希特勒不只是他們的敵人,而是他們的影子──內心的惡魔:《分身》選摘(1)

圖為為香港維多利亞港。(新新聞資料照)

書頁下的戰場》我們曾如何觀看香港?—六件旅遊實物的記憶裝置

川普在美國掀起的MAGA運動,旅美工程師張一飛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分析,就是殖民主義基因的產物。(資料照,美聯社)

專訪》中國科學家掀海歸潮?IBM退休工程師揭「民主燈塔」黑暗面:中共專制但接地氣

民進黨立委林宜瑾稱,光復節是「台灣人再度被殖民」。(顏麟宇攝)

林宜瑾喊光復節是「台灣人被殖民」 作家提1事酸:無異於打臉賴清德

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指出,德國在台協會與部分歐洲駐台單位的發言,已非單純關切民主價值。(資料照,蔡親傑攝)

聲援朱立倫「希特勒說」?洪秀柱點名德國在台協會:台灣非歐洲的次殖民地

台籍日本兵設立「台灣之塔」慰靈碑。(取自網路)

帝國邊陲的無奈:「敵人」還是「同胞」?台籍日本兵的身份認同悲歌

2025年3月4日。馬斯克(Elon Musk)出席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國會聯席會議演說。(AP)

笑蜀觀點:馬斯克的戰爭─矽基生物對人類隱祕的殖民戰爭

我們身處的世界,人民、國族、國家的關係,有主權互相認同做前提。一個實體(一股勢力)不被其他所謂「國際共同體」的主權認同,就沒有主權地位,因為主權不能夠是不完整的,沒有部份的主權這回事。(資料照,台灣基進提供)

布洛薩專文:獨立事實與主權幻想─台獨論述如何說不通

日治時期台灣畫家郭雪湖的《南街殷賑》,描繪日治時期大稻埕永樂町通霞海城隍廟口人聲鼎沸的景象。(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莊淇銘觀點:從《日帝殖民下台灣美術教育歷史》談「殖民」與「統治」

當台灣政府奉送台積電以換取美國短視的政治好處時,台灣的核心國家利益正悄然流失,每位愛國者都應挺身而出,捍衛中華民國的尊嚴與未來。(資料照,AP)

觀點投書:誰是「台灣在地唯美帝是從協力者」?

為紀念孫中山逝世100周年,國民黨大陸部與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7日上午合辦「三民主義理想的永恆追求」學術座談會,朱立倫、吳伯雄、馬英九等黨內重量級人物到場致詞。(張鈞凱攝)

孫中山逝世百年》抗戰勝利竟扼殺中國民主?學者:三民主義在台灣開啟「這個進程」,國民黨卻把元功當成原罪

《超越國境:永不放棄追究日本帝國對慰安婦的責任》新書發表會,8日下午於「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舉行。(張鈞凱攝)

慰安婦是「自願」的?「日本帝國猶如詐騙集團!」東亞學者新書還原黑暗歷史

時任副總統賴清德2024年2月28日出席「台南市各界紀念二二八事件77周年和平追思會」時表示,政府非常重視轉型正義,未來他也會團結國家人民,不讓二二八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總統府提供)

風評:放下仇恨,二二八是和解與和平的起點

川普要烏克蘭簽的礦產協議是一種經濟殖民。(資料照片,AP)

呂紹煒專欄:礦產協議是第一層皮,美帝「清新脫俗」的3層皮經濟殖民!

2025年1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東廳發表談話。(美聯社)

川普獅子大開口:向烏克蘭索取5千億美元「回報」,還想掌握稀土、天然氣等戰略礦產

中共為了強調自己擁有台灣主權,在今年以「維護二戰秩序」為名的認知作戰中肯定會以台灣為頭號目標。(許劍虹提供)

許劍虹專欄:從二戰勝利80周年─談北京與俄羅斯聯手對台進行認知作戰

2024年7月2日,一名兒童在格陵蘭Sisimiut的住宅區前玩耍。(美聯社)

強制未成年女學生裝避孕器、拿貧困兒童做社會實驗!丹麥「同化」因紐特人醜聞,恐讓格陵蘭倒向美國

一本關於目前在「社會正義」這個好聽的口號下,正在廣泛推廣的語言和文化習慣的指南。我們掌握了社會正義的學術,和社會行動主義的語言和文化,我們期待引導讀者穿越這個陌生的世界,追溯這些思想過去五十年來的演變。(美聯社)

大寫的「社會正義」對言論自由帶來寒蟬效應:《左膠是如何煉成的》選摘(2)

進步左派不和現代性聯手,而是跟後現代主義搞在一起,後現代主義排斥客觀真理,並且將之視為由幼稚或是自大偏執的啟蒙思想家所提出的幻想,而貶低了伴隨現代性進步而來的種種成果。(美聯社)

批判理論主要關注在於「揭露隱藏的偏見」:《左膠是如何煉成的》選摘(1)

在譯者看來,台灣社會還處在持續深化現代性根基—「自由主義」之階段,所以現況其實是,我們的社會依然還有著對族群的偏見、對原住民、新住民、移工的歧視輕蔑。(美聯社)

蔡至哲專文:不要「過正」,但依舊同情社會正義

本書並非一本想要終結自由女性主義、終結反種族主義的社會行動,或者反對爭取LGBT平權的書。(美聯社)

李柏翰專文:崩潰的自由主義者與左/膠之建構—「反左膠」是如何煉成的?

「殖人」,意思就是「思想被殖民的人」或者「嚮往外國殖民主的人」。(資料照,顏麟宇攝)

胡又天專欄:殖人・潤人・巧克力 ─「戀殖」是沙包,好打又好笑

台灣中華隊拿下世棒12強賽冠軍。(圖/翻攝自臉書/CTbaseballteam)

王立本觀點:台灣棒球百年興衰,莫在殖民時代空轉

世界棒球12強決賽,台灣戰勝日本奪冠,為中華隊創造歷史性勝利。(黃信維攝)

從打假球到世界冠軍,棒球如何承載殖民歷史與國族認同?

從1895蕭壠事件、1915噍吧哖事件,來書寫戰爭侵略下,無辜的人民為保家衛鄉起而反抗,最後卻慘遭屠殺的下場。(取自維基百科)

觀點投書:孤魂!從1895蕭壠事件到1915噍吧哖事件

擁有龐大的人口市場與勞動力,印度近期頻頻被點名將能夠成為下一個中國。(示意圖/Pixabay)

觀點投書:虛榮與狹隘─印度絕望的強大之路

台劇《聽海湧》雖有反思殖民的意味,卻錯置了歷史加害者與受害者的位置。(公視)

張鈞凱專欄:虛構不是謊言的遮羞布

公視大戲《聽海湧》劇照。(聽海湧臉書粉絲頁)

段心儀觀點:兩岸對抗不就是場認知戰

新加坡福康寧公園的萊佛士(左)與瓦立希雕像(新加坡國家公園局)

閻紀宇專欄:兩百年前的殖民統治者,今日新加坡的雕像難題

《美食冒險中》藉由六個旅行者、兩種水果、兩家連鎖酒店、一餐飯與一杯水來講述環遊世界的飲食冒險故事。(資料照)

透過食物表達對中國推翻歐洲殖民的憂慮:《美食冒險中》選摘(1)

1965年10月,蘇哈托(左)與蘇卡諾總統衛隊司令薩布爾。(AP)

殖民與革命─印尼成為「國家」的源起:《殺戮的季節》選摘(1)

主體性是一個來自西方的概念,且有滑向唯我獨尊的右翼民族主義甚或法西斯主義的危險傾向。(取自Pixabay)

趙剛專文:不做西方知識學舌鳥,重思主體找回人間價值

作者指出,美國的實力並未衰退,但其影響力已經減弱了。(美聯社)

札卡瑞亞專文:美國仍強大,但光環已不再

近日,香港立法會修法刪除多條香港法例中出現的「女皇陛下」、「總督」、「立法局」等殖民時代用語,香港警隊也宣布改用中國製手槍。(資料照,美聯社)

告別「女皇陛下」!香港回歸27年,「總督」和「美製手槍」先後退場

經歷2019年「反修例」動蕩之後的香港確實改變了,但改變的方向卻與西方和台灣對香港的「懷舊」式想像背道而馳。(資料照,美聯社)

張鈞凱專欄:沒救的「香港沒救」論

英國在殖民香港期間,針對媒體和教育界實施政治監控和審查。( Hgrobe/維基百科)

吳海傑專文:港英時代有「言論自由」?英國如何在香港靠審查制度壓制異見

賴清德總統520演說提到,「1624年,台灣從台南出發,開啟台灣全球化的開端。站在『台南400』的歷史時刻,台灣更要展現自信,勇敢航向新世界,讓世界迎接新台灣。」圖為5月20日在台南舉行的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宴。(總統府提供)

張鈞凱專欄:賴清德演說裡的魔鬼,比「互不隸屬」更殺的「神秘數字」

2024年5月16日,新喀里多尼亞示威群眾。(AP)

新喀里多尼亞問題》獨立恐淪中國殖民地說法誇大 學者認為這國家緊張更該注意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推動將自衛隊定位寫入憲法,《讀賣新聞》最新民調有63%民意贊成修改憲法。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自衛隊官網)

張鈞凱專欄:民意如幻影,和戰一念間

20世紀第一場種族滅絕,德國在非洲納米比亞進行的「赫雷羅與納馬人種族滅絕」(Herero and Namaqua Genocide)(AP)

「納粹滅絕營」原型、鯊魚島集中營舊址找到了!非洲港口擴建工程可能暫停

2024年4月25日,葡萄牙民眾慶祝「康乃馨革命」50周年(AP)

閻紀宇專欄:二十世紀最美麗的一場革命——康乃馨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