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美中關係會陷入「冷戰」、台灣可能成為「閃點」?兩位重量級專家這麼看

2021-01-02 16:23

? 人氣

20201014-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伯克級飛彈驅逐艦貝瑞號(USS Barry-DDG 52)14日通過台灣海峽。(取自U.S. Pacific Fleet臉書)

20201014-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伯克級飛彈驅逐艦貝瑞號(USS Barry-DDG 52)14日通過台灣海峽。(取自U.S. Pacific Fleet臉書)

2020年,「冷戰」一詞幾乎充斥著有關美中關係的討論。一些人認為,川普總統餽贈給當選總統拜登的一大政治遺產就是與中國的「新冷戰」。然而,美國兩位著名的美中關係學者在新年前夕發表文章說,美中對抗不會走向類似美蘇的「冷戰」。不過,他們擔心,美中關係中的「閃點」問題可能會讓兩國緊張狀態升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中對抗並非美蘇意義的冷戰

美知名學者奈伊 (Joseph Nye)12月30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說,用「冷戰」比喻目前的美中關係具有「誤導性」。 他對冷戰的定義是除卻熱戰之外的激烈競爭。在「冷戰」中,蘇聯對美國構成直接的軍事和意識形態威脅,兩國幾乎沒有經濟或社會相互依存的關係,奈伊認為,現在的美中對抗並非如此。

奈伊說:「中國毫無疑問是我們的對手,但是與前蘇聯不同,中國不是美國真正意識形態領域的競爭者」。他進一步解釋說,美國及其盟友並沒有受到共產主義輸出的威脅,而是受到了中國可以操控的經濟和政治相互依存的混合制度的威脅。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中國,而不是美國,視為主要貿易夥伴。

另外,美國每年與中國的貿易額達5兆美元,更不用說旅遊等各種社會交流。中國已經學會利用市場的創造力為專制的共產黨所用,而這一點是蘇聯無法企及的。

中國放棄鄧小平「韜光養晦」政策

奈伊強調說,不能把美中對抗完全歸結於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他說,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領導人放棄了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溫和政策。他們變得更加強勢,在南海建造了人工島礁,並在經濟上脅迫了澳洲。在貿易方面,中國通過向國有企業提供補貼和強制智慧財產權轉移讓競爭環境向中國傾斜等。奈伊認為,這些問題將繼續成為拜登議程的一部分。

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布雷默(Ian Bremmer)12月28日在《時代》雜誌發表文章說,不管是從短期的地緣政治競爭還是長期的生存挑戰來說,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那樣給美國帶來真正的威脅,但是,美中之間不會走向傳統意義上的冷戰。他給出的一個理由是,世界各國會在美中兩個超級大國之間進行「對沖」(避險),而不是徹底倒向某一方。

布雷默還提到,美中對抗與舊冷戰的一個關鍵區別是,中國目前的軍事實力遠不及美國,而且看起來也不會在短期內挑戰美國的全球軍事霸主地位(當然在亞洲是另一回事)。舊冷戰中,蘇聯從來都不是美國的經濟競爭對手,但卻是一個軍事競爭對手。

美中相互依存,仍然需要合作

奈伊和布雷默都認為,美中之間依然相互依存,美中在許多跨國問題上依然需要合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