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中美新冷戰 文章列表
#
中美新冷戰
約 75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大國博弈
風書房
美國利用台灣對中國發起「新冷戰」 英國知名學者預言這國必敗
英國著名學者彼得‧諾蘭(PeterNolan)即將出版新書,聚焦美國對中國發起的「新冷戰」,從歷史、文化、地緣政治等多角度解讀了這場對抗的背景、特徵及可能的結局。諾蘭在書中指出,美國利用新疆、南海、香港、台灣等被中國視為核心利益的領土與主權問題發起新冷戰,而中國則「以堅定回擊攻擊」的原則應對,這場美國對華新冷戰「注定失敗」。
兩岸中心
2024-12-16 19:19
新冷戰
中美新冷戰
冷戰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商業
VIP
經濟
大國博弈
中美貿易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太短視,制裁反而讓中國更強大
港媒《南華早報》14日刊出對曾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史迪格里茲(JosephStiglitz)獨家專訪,他特別談到了川普(DonaldTrump)時代以來美國發動的對華貿易戰所引發的影響。對史迪格里茲而言,美國對中國的制裁政策過於短視,反而鼓勵中國更快地發展自己的能力。
兩岸中心
2024-10-16 15:19
史迪格里茲
中美貿易戰
Joseph Stiglitz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軍事
下班經濟學
商業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華爾街日報》美國對敵人的管制與制裁,如何催生出「以中國為軸心的影子經濟」?
西方制裁和出口管制的目的是壓制住美國的敵人,利用美元的影響力迫使這些政府妥協,而無需動用武力引發流血事件。然而,這些措施卻在不經意間催生了一個全球影子經濟,讓民主主義的主要敵人站在了同一屋簷下,而美國的主要對手中國處於中心位置。
Ian Talley
2024-05-31 11:00
經濟戰
貿易戰
美中新冷戰
VIP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經濟學人:遊走於中美角力之間,日本經濟復甦的行路難
日經平均指數經歷數十年的低迷後,去年上漲了25%,今年2月更是超過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前的紀錄,日本企業的利潤率在過去10年左右增加一倍,日本公司治理有利於股東的變革讓外國投資者再次湧入日本。然而,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美國與中國競爭漸趨白熱化,地緣政治風險升高,日本企業擔憂困在美中博奕的夾縫間將危及復甦。
廖綉玉
2024-05-30 19:30
日本
中國
美國
新聞
國際
兩岸
美國大使稱美中高度競爭將持續10年 北京重申反對
美國駐中國大使勃恩斯日前表示,美中高度競爭的關係可能將持續10年,且不同意中方「東升西降」的說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8日重申,反對以競爭來定義中美關係。
中央社
2024-03-18 19:30
林劍
美中新冷戰
中美新冷戰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沈旭暉專欄:印尼新總統粉墨登場─他才是中美新冷戰最大贏家?
當全球對2024年選舉年的注視,集中在美國、英國、歐洲議會、俄羅斯、烏克蘭、台灣等等,其實亞洲大國印度,以及印尼的大選,同樣足以影響世界形勢。上月在印尼舉行總統大選,有軍方背景的候選人普拉伯沃(PrabowoSubianto)自行宣佈當選,此舉絕對是影響地緣政治的大事。
沈旭暉
2024-03-14 07:10
沈旭暉
沈旭暉專欄
印尼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狂人川普可能回歸白宮 裴敏欣:中國最好開始採取預防措施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共和黨愛荷華州與新罕布夏州總統提名初選取得壓倒性勝利,朝著獲得共和黨提名更進一步,美國的盟友及競爭對手都在為川普可能勝選做準備。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裴敏欣在《彭博》(Bloomberg)指出,如果川普重新回歸白宮,可能會導致中美兩國關係受重創,中國最好開始採取預防措施,應該採取明智做法,與其他懷有相似擔憂的國家友善相處。
廖綉玉
2024-01-27 11:00
2024美國總統大選
川普
拜登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自我革新才是最佳做法」!《外交政策》:美國不應依賴中國的衰弱
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對中國崛起的焦慮不斷加劇,但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曾表示「不要忘記衰弱的中國帶來的風險」。中國經濟成長近期放緩,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分析師韋恩在美國期刊《外交政策》寫道,美國的政策不應該依賴中國的衰弱,美國與中國長期競爭的最佳做法是自我革新,恢復實力的內部基礎,並確保聯盟與夥伴關係具有積極的目標,而且無論中國採取什麼手段,這些目標都能持續。
廖綉玉
2024-01-12 19:30
中國
美國
拜登
新聞
國際
兩岸
「北京仍致力於和平統一」 中國學者提5點穩定美中關係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王緝思近來表示,中美尚未進入冷戰,並指雙方應當緩和在台灣議題上的緊張局勢,無論誰在明年台灣選舉當選,都應謹慎行事以恢復兩岸接觸為目標,北京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回應。
中央社
2023-11-25 17:00
中美關係
美中關係
新冷戰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美國、中國「新冷戰」不同於冷戰!挪威前外交官建議這5部分加強護欄
2018年,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掀起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戰,當時就被認為是加速「新冷戰」步伐,而挪威國防研究所中國專家榮英格撰文指出,美國和中國的「新冷戰」與美國和前蘇聯的冷戰有所不同,而台灣會是為美中雙極體系不穩定因素之一。
簡恒宇
2022-12-31 15:00
美中競爭
中美競爭
美中關係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10年內取代美國,中國將成全球最大經濟體?《經濟學人》:3大因素將決定結果
美國與中國在經濟、軍事、外交等領域的交鋒越來越激烈,而許多分析師預計中國未來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指出,現在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認為那一天可能永遠不會到來。
廖綉玉
2022-12-31 03:00
美中新冷戰
中美新冷戰
美國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VIP
經濟
大國博弈
中美北極角力!不只為了豐富礦產 3個原因讓格陵蘭成為各方垂涎的地緣政治戰場
格陵蘭蘊藏豐富礦物,受到中國、美國、礦產公司垂涎,尤其是稀土礦物,但主張停止採礦的政黨「因紐特人共同體」目前是格陵蘭議會最大黨。美國期刊《外交政策》18日報導指出,中國投資格陵蘭是想在北極擁有一席之地,美國則是想阻止中國獲得影響力,這讓格陵蘭成為備受關注的地緣政治戰場。
廖綉玉
2022-12-20 22:14
格陵蘭
丹麥
因紐特人共同體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VIP
經濟
大國博弈
它有望崛起成下一個亞洲大國!《經濟學人》:全球權力平衡甚至可能改變
今年二十國集團峰會在印尼峇里島舉行,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指出,印尼將在接下來的10年裡變得更重要,而它的影響力可能將在未來25年內急劇增加,原因包括經濟、民主與經濟改革、地緣政治,前景看好。
廖綉玉
2022-11-22 18:00
東南亞
印尼
俄羅斯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過於咄咄逼人的軟實力!」 從東南亞到烏克蘭,中美處處較量
漢堡出版的德國時代周報網站刊登了一篇由德國阿登納基金會駐泰國辦事處主任Céline-AgatheCaro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以"過於咄咄逼人的軟實力"為題,指出中國盡管連續多年在東南亞國家投資各類援建項目並開展文化交流,但是北京苦心經營的軟實力卻因其在台海、南海的擴張主義行為而受到了削弱。
德國之聲
2022-10-08 21:00
烏克蘭戰爭
中美新冷戰
習近平
新聞
國際
兩岸
大疆科技、華大基因列美國防部黑名單 禁投資中企再增13家
美國國防部增加13家中國公司列入禁止美國人投資黑名單,包括無人機製造商大疆科技(DJITechnology)、監控設備製造商浙江大華科技(ZhejiangDahuaTechnology)等。
中央社
2022-10-08 17:00
中美新冷戰
大疆科技
華為
國際
兩岸
VIP
大國博弈
俄羅斯與西方能和平共存嗎?《外交政策》:莫斯科終將厭倦對中國的依賴,美國必須保持耐心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超過6個月,美國期刊《外交政策》29日指出俄烏戰爭重新調整了全球地緣政治,美國必須重新審視及修改對俄羅斯的長期戰略。俄羅斯遭到西方嚴厲制裁,開始增加對中國的依賴,而隨著中國逐漸了解其對俄羅斯的巨大影響力,它將試圖以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方式塑造俄羅斯的外交政策,而中國強硬的政策將讓俄羅斯有充分理由重新考慮其對西方根深蒂固的敵意,俄羅斯最終將厭倦對中國的依賴。
廖綉玉
2022-08-31 03:00
俄烏戰爭
烏克蘭戰爭
北約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VIP
經濟
大國博弈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面臨重重挑戰,美國推全球基礎建設計畫抗衡北京
近10年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每年在外國基礎設施計畫投入數十億美元,包括建設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與肯亞的高速公路。美國總統拜登與高官今年夏天到各國家宣傳,承諾將為貧窮國家提供數千億美元的基礎建設計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美國此舉的動機不言而喻,那就是與中國競爭。
廖綉玉
2022-08-24 05:00
中美新冷戰
一帶一路
G7
國際
兩岸
VIP
大國博弈
台海風雲》經濟學人:裴洛西離台之後,真正的危機才剛剛開始!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2至3日率領眾議員代表團抵達台灣進行訪問,成為25年來首位訪台的現任聯邦眾議院議長。憤怒的中國加強對台軍事威脅,中國軍方宣布4日至7日在台灣周圍全方位展開4天的空中和海上聯合行動,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3日則指出,裴洛西離台後,真正的危機可能才剛剛開始。
廖綉玉
2022-08-05 17:00
2022台海危機
裴洛西訪台
習近平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美國該如何面對中俄挑戰?專家解析:抱持「大國競爭」思維,恐讓華府面臨這三大困境
隨著美中競爭白熱化、俄烏戰爭持續延燒,二戰前至冷戰期間主導全球事務發展的「大國競爭」框架,在偃旗息鼓20年後,再次重返國際舞台,成為形塑當代地緣政治的重要概念。不過,全球最大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資深政策分析師韋恩近日卻指出,國家競爭雖是國際社會的特徵之一,但美國不須將其發展為外交政策的藍圖,因為這將影響華府的外交決策自主性。
陳艾伶
2022-07-28 02:00
新冷戰
中美新冷戰
大國競爭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VIP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台海戰爭最新兵推:關島恐成當代珍珠港,美中甚至可能引爆核戰
在普京下令入侵烏克蘭將近三個月後,世人已不像最初那樣每日追逐烏克蘭戰況,就連《外交事務》(ForeignAffairs)網站首頁的「最多人閱讀的五篇文章」,也僅剩一篇與俄烏情勢有關。其他四篇的主題分別是台海情勢兩篇、一篇關於中國的新冠疫情、以及一篇給四方安全會議的建議。總的來說,新冷戰態勢下的中國重回國際關係焦點,「台灣與烏克蘭的比較」則仍舊是眾人關注的題目。
李忠謙
2022-05-23 14:10
台海情勢
兵棋推演
美台關係
國際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拜登上任後首訪亞洲:尋求重新聚焦對抗中國
本周,美國總統拜登(JoeBiden)將開啟上任以來的首次亞洲之行,他將試圖把重心重新轉向對抗中國這一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之前烏克蘭戰爭的爆發分散了美國對這一要務的關注。
Ken Thomas
2022-05-20 19:00
拜登
拜登亞洲行
四方安全會談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歷史
拜登「中國政策」有何重點?華府如何打贏美中「世紀競爭」?《外交政策》重磅專文解析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正如火如荼,全球關注,不過美國許多分析家強調,21世紀美國最重要的競爭對手仍然是中國,美中關係與政策才會真正牽動美國的核心利益。甚至有分析家形容:烏克蘭戰爭有如海嘯來襲,需要快速處置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與威脅則有如氣候變遷,是無可迴避的長期戰略議題。
閻紀宇
2022-05-02 08:50
新冷戰
武力犯台
拜登 Joe Biden
VIP
國際
華府與北京該如何逃脫「修昔底德陷阱」?陸克文建言:美中應發展「聯合戰略框架」,有效管理競爭與意外
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距今已有七十多年,然而大規模戰爭從未遠離人類社會。即便歐洲與北美相對於中東與非洲來說安全穩定,但是當烏克蘭遭到俄羅斯侵略,數百萬難民湧入鄰近國家,世人這才驚覺,竟然連歐洲都無法免於大規模現代戰爭的威脅,而美中之間的潛在衝突如果成真,勢將帶來比烏克蘭戰爭更嚴重的破壞。《衛報》7日刊出澳洲前總理陸克文3月出版的新書選摘,他在書中探討華府與北京為何傾向雙方「必有一戰」,並且建言兩強共商「聯合戰略框架」,有效管理戰略競爭與突發事件。
李忠謙
2022-04-09 04:00
新冷戰
美中關係
中美關係
VIP
國際
誰才是美國的「頭號戰略假想敵」?智庫學者:中俄已成「聯合獨裁軸心」,想擊敗北京也得撂倒莫斯科
眾所周知,美國在冷戰時期的頭號戰略假想敵是蘇聯,不過到了21世紀的「新冷戰」,到底北京還是莫斯科才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敵手,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似乎難有定論。川普時期的「中國威脅論」如今深受挑戰,五角大廈官員甚至將俄羅斯開戰稱為「歐洲的911事件」,美國該將大部分心力放在太平洋對付中國,或者回防大西洋守護歐洲盟友?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哈爾‧布蘭德斯認為,不該將中國與俄羅斯看成截然不同的威脅,因為中俄已構成「聯合獨裁軸心」。
李忠謙
2022-04-07 04:00
新冷戰
中美新冷戰
美俄新冷戰
國際
兩岸
軍事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烏克蘭飽受侵略,中國還能跟俄國保持緊密關係?美國要讓北京付出代價
美國想挑撥中國與俄羅斯間的緊密夥伴關係。美國官員們稱,其中一步是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給中方帶來痛苦。
華爾街日報
2022-03-01 20:00
華爾街日報
中俄關係
中美關係
新聞
國際
兩岸
「習近平獨生女仍在哈佛留學」美共和黨議員提案:禁止中共官員及其家人留美深造,停止協助「破壞我們國家的人」
美國國會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哈特茲勒(Rep.VickyHartzler,R-MO)提出新法案,目標將禁止中國共產黨官員及其家人進入美國高等教育系統深造。哈特茲勒還披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女兒習明澤在哈佛大學完成本科學業後,仍繼續就讀美國研究所。哈特茲勒說,美國不應該「幫助那些積極破壞我們國家的人」。
美國之音
2022-02-24 02:00
新冷戰
中美關係
中美新冷戰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尼克森訪華50周年:邁向下一個50年,學者擔憂「美中關係將更難管理與維繫」
美中關係僵局破冰50週年之際,中國的國際關係專家敦促北京不要中斷與華盛頓的接觸與溝通。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說,未來某些不可控因素可能會加劇摩擦,也可能會有美中合作緩解緊張局勢的機會;但是美中關係已經遠比以往更加難以管理和維繫了。
美國之音
2022-02-23 04:30
新冷戰
中美關係
中美新冷戰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涉及對台軍售,北京宣布「制裁美國兩大軍火企業」
中國政府星期一(2月21日)宣布,將對兩家涉及最近一筆對台軍售的美國軍工企業實施制裁,但是並未透露制裁的內容和方式。
美國之音
2022-02-22 23:30
對台軍售
兩岸關係
台美關係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尼克森訪華50周年:進入「新冷戰」的中美關係能否再「破冰」
1972年2月21日,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森應中國時任總理周恩來邀請,實現歷史性上首次訪華,期間與領導人毛澤東會面,結束兩國多年彼此孤立和敵對局面,亦為之後兩國建交以及中國加入國際外交舞台奠下基礎。
BBC News 中文
2022-02-22 22:33
新冷戰
中美關係
中美新冷戰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尼克森訪華50周年:美中關係跌宕起伏的親歷者,回放半世紀來的歷史性瞬間
「長城不再是將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分隔的牆。但它提醒人們,世界上仍有許多隔斷不同國家和人民的牆。」
BBC News 中文
2022-02-22 21:00
新冷戰
中美關係
尼克森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中美關係持續惡化,中國學者:無論情況多糟糕,北京都不可切斷與華府聯繫
中關係僵局破冰50週年之際,中國的國際關係專家敦促北京不要中斷與華盛頓的接觸與溝通。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說,未來某些不可控因素可能會加劇摩擦,也可能會有美中合作緩解緊張局勢的機會;但是美中關係已經遠比以往更加難以管理和維繫了。
美國之音
2022-02-19 05:00
中美關係
中美新冷戰
新冷戰
國際
財經
下班經濟學
中國根本沒有履行「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拜登是否會重啟中美貿易戰?
2月7日,美國統計局稱,去年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擴大450億美元,上漲14.5%,至3553億美元,是2018年以來最大逆差。
BBC News 中文
2022-02-18 19:00
中美貿易戰
中美關係
中美新冷戰
新聞
國際
拜登政府首份印太戰略報告: 「十大行動計畫」劍指中國
美國白宮近日公布最新印太戰略報告,是拜登任內首份針對該地區的戰略報告,針對中國意圖明顯。
BBC News 中文
2022-02-17 18:17
中美關係
中美新冷戰
新冷戰
國際
東南亞擔心要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最新民調:迫不得已,57%受訪者選擇美國
東南亞是中美爭霸的主要競技場之一,當地民眾如何看待這兩個國家?最新民調顯示,兩國在當地的好感度均有所上升,受訪者總體上依然更信任美國。值得一提的是,東南亞內部在對華議題上有著明顯的分歧。
德國之聲
2022-02-17 17:00
東南亞
中美關係
中美新冷戰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制裁中國出新招!美國商務部將33家中國實體列入「未經核實清單」
美國商務部周一(2月7日)表示,已將33家中國實體加列入其「未經核實清單」(UnverifiedList),無法核實這些實體如何使用從美國進口的商品。
BBC News 中文
2022-02-10 23:05
中美關係
中美貿易戰
中美科技戰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AI
巨額產業補貼已箭在弦上,美國政府或全面介入全球晶片戰
上周,美國眾議院通過《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AmericaCOMPETESActof2022),授權政府撥款近3000億美元用於半導體、汽車關鍵部件等行業的研發和補貼,以及解決日漸嚴重的供應鏈問題,以此提高對中國的競爭力。
BBC News 中文
2022-02-09 12:00
新冷戰
中美新冷戰
中美關係
國際
兩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美國華裔運動員為何動輒得咎?學者:美中關係從「接觸」轉向「對抗」,他們是地緣政治的受害者
三屆花樣滑冰世錦賽冠軍得主陳巍(NathanChen)去年10月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時,他的中國粉絲發布了一段影片,影片中陳巍告訴中國官媒,他對於在自己母親的家鄉參賽感到非常興奮。
Sha Hua
2022-02-09 18:00
北京冬奧
新冷戰
民族主義
國際
財經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美國預計不會重返TPP,但拜登政府將以「印太經濟架構」制衡中國
拜登(JoeBiden)政府正準備發布其首個亞太地區總體經濟戰略。在對中國日益擴大的亞太影響力感到不安之際,美國的盟友以及美商業團體對該戰略期盼已久。
Yuka Hayashi
2022-02-08 18:04
華爾街日報
TPP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TPP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北京大學公開承認:中國科技創新仍須「摸著美國過河」,「脫鉤戰略」嚴重衝擊人工智慧與晶片產業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1月30日發表《技術領域的中美戰略競爭:分析與展望》報告,公開承認中國科技創新仍須仰賴「摸著美國過河」,美國的「脫鉤戰略」嚴重衝擊中國科技產業。雖然拜登政府尚未確定「脫鉤」範圍,但晶片與人工智慧產業幾乎確定不再「掛鉤」,中國的科技尖端產業恐將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這也是中國頂級研究機構對美中科技戰的點評:效果確實卓越。
李忠謙
2022-02-04 05:53
中美關係
中美新冷戰
中美貿易戰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歷史
中國崛起與台灣安危》美國學者:看看一戰前德國與二戰前日本,陷入衰退的中國將更具侵略性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習近平上任以來不斷追求的「中國夢」,除了統一台灣也被認為是這個「中國夢」的一部分,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更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認為邁向全球霸權的中國難免與美國「注定一戰」。看來「中國崛起」不但台灣遭殃,連美國也很可能會被捲入戰火。反過來說,如果「中國不再崛起」、甚至「走向衰落」,是否台灣就會比較安全呢?有美國學者抱持悲觀看法,認為北京正在陷入「攀頂強權陷阱」,反倒更容易對外發動侵略。
李忠謙
2022-02-03 17:30
美中關係
修昔底德陷阱 Thucydides's trap
中美關係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到期,美國副貿易代表:中國未兌現承諾,我們將考慮一切施壓手段!
川普政府曾與中國簽訂為期兩年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換來如今白宮主人已經換人做,美中貿易協議也在去年底正式到期,如何處理美中貿易戰也成為拜登政府的難題。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1日坦言「中國未能履行第一階段協議中的承諾」,並稱目前正與中方討論此事。
李忠謙
2022-02-02 18:02
中美關係
中美貿易戰
中美新冷戰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東風-17飛彈研發人員叛逃!關鍵工程師不滿未獲升遷,在英國情報員協助下攜帶機密赴美
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甚至可在飛行末段改變方向,避免遭到反飛彈系統攔截的「超高音速武器」(hypersonicweapons),被視為這個世代的尖端軍武,而且中國與俄國(甚至是北韓)都號稱已完成實戰部署,美國在此領域卻仍落居人後。不過英國《每日快報》23日報導,一位參與研發東風-17飛彈的中國工程師已叛逃美國,他所提供的機密情資可能讓美國大幅縮短「超高音速武器」的研發時間。
李忠謙
2022-01-28 22:59
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高超音速飛彈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名家專欄
李忠謙專欄:地球當前最危險的兩個地方—台灣跟烏克蘭的處境有何異同?
「拜登過去一年的綏靖跟軟弱讓烏克蘭淪落至此,我們應該從中汲取教訓。因為對美國來說,中國是比俄羅斯更大的威脅,台灣則比烏克蘭更為重要。我們應該盡可能提供台灣比烏克蘭更多的軍事、外交與財政援助,這樣才能避免台灣發生類似危機。」
李忠謙
2022-01-28 03:00
新冷戰
中美新冷戰
習近平
新聞
國際
美國政治日益極化,兩黨相互仇視對立 專家:推升美中爆發危機風險
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美國正在經歷歷史上罕見兩極政治分化,而社會分裂加深、兩黨對立加劇正在成為超越國內政治範圍,成為一個緊迫的國家安全問題。在華政策議題上,面對美國目前最為強大的對手中國,激烈的黨派爭鬥使政治領導人很難拿出具有戰略價值但在政治上可能頗具爭議的戰略決策,加劇了美中緊張關係及爆發危機的風險。
美國之音
2022-01-27 03:00
新冷戰
中美新冷戰
中美關係
風影音
國際
軍事
F-35C首起降落事故!美軍雙航母在西太平洋威懾共軍,轉往南海演訓驚傳F-35C飛官彈射逃生
中國空軍23日出動39架次的軍機襲擾我國西南航空識別區後,美國國防部隨即宣布出動兩個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演訓,並強調此舉意在「安撫盟友」並展現「抗衡惡意影響力」的決心。不過美國海軍24日也發表聲明,表示麾下一架F-35C戰機當天在卡爾文森號航母的甲板上降落失敗。雖然飛官成功彈跳逃生,但也造成7名官兵受傷、其中3人更後送到馬尼拉進行救治。
李忠謙
2022-01-25 21:17
自衛隊
美軍
解放軍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貿易戰風頭已過?中國去年至少新建28座晶片製造廠,晶片銷售量再度超越台灣
晶片作為此輪中美大國角力中的一個重要籌碼,已經成為全球製造業的命脈。美國行業機構最新發布的調查顯示,曾經在晶片供應上被「卡脖子」的中國,如今已經超過台灣,虎視全球第二。
德國之聲
2022-01-21 23:00
晶片
半導體
半導體供應鏈
新聞
國際
兩岸
下班經濟學
熱議華爾街
期貨
國際熱議》放棄大豆20年,中國為何改口:「飯碗應裝中國糧?」因為,這次真的不一樣…
中國的經濟相關機構,最近把「安全」列為2022年的一項優先事項,尤其是將確保糧食、能源及原材料等各方面供應,列為第一要項。
金牛幫幫忙
2022-01-18 21:30
華爾街日報導讀
中國經濟
大豆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下班經濟學
商業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因應對外關係緊張,中國經濟加速「向內轉」:設法「自給自足」,確保糧食、能源、原材料供應安全
中國政府正試圖強化國內經濟,以應對與美國等國的關係長期緊張的局面,同時正儲備必要物資,並計劃提高國內產出,加速採取行動降低對世界的依賴。
Lingling Wei
2022-01-17 17:58
華爾街日報
貿易戰
科技戰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大舉投資打造中國晶片供應鏈,華為試圖突破美國阻撓困境
受美國阻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TechnologiesCo.)難以購買所需的很多晶片,因而正加緊投資於競相打造中國半導體供應鏈的企業。
Dan Strumpf
2022-01-12 18:00
華爾街日報
華為
中美貿易戰
國際
兩岸
美國智庫警告「2022年全球三大風險」:中國清零政策失敗、科技巨頭與政府爭奪主權、美國期中選舉
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Group)3日公佈2022年世界十大風險預測,中國的新冠「清零」政策的可能失敗被認為是全球最大風險,因為這有可能加劇全球供應鏈的中斷和通貨膨脹的壓力。與外界想像的不一樣,歐亞集團認為,2022年,美中關係會相對平穩發展,台灣不會構成潛在風險。報告還說,由於美國和中國都會將重心轉向國內,世界進一步進入全球領導力真空的「零國」(G-Zero)時代。
美國之音
2022-01-05 04:00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中國疫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