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歐洲》德語媒體:「中國龍」低聲喘息尋求穩定,歐中投資協定蘊含三大風險

2021-01-02 12:30

? 人氣

德語媒體:面對中國,白紙黑字都是算計(DW)

德語媒體:面對中國,白紙黑字都是算計(DW)

新年第一天的德語報刊繼續關注歐中投資協定。《柏林報》指出,經濟成長能治百病,因此尋求穩定的成長環境的北京也同樣有求於西方國家,這就是中國簽署協定的動機。《商報》的一篇客席評論則認為,歐盟並非太天真,而是精心算計了風險和利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柏林報》以「中國龍低聲喘息」為題,刊發評論指出,雖然中國快速復蘇的經濟、低迷不振的西方經濟讓不少人感嘆「中國正甩下我們絕塵而去」,但是中國其實同樣也離不開世界各國。

北京需要西方國家的市場

「一方面,中國正在尋求擴張。很顯然,這是不可忽視的現實。另一方面,這並不代表中國就能夠拋棄世界其他國家。北京需要西方國家的市場,而且三分之二的中國出口產品其實是來自在華外資企業,後者在中國生產商品,而這些商品又是在其他國家設計的。中國的金融體係也是泥足巨人。這就是中國擴張的代價。」

「最近,這條所謂的巨龍不再噴出烈焰,而是低聲喘息。就像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現在也在尋求穩定。」

文章接著指出,對於北京而言,既有的國際秩序縱有千般不是,也總歸好過混亂,後者會阻擋中國的擴張野心。「經濟成長不僅僅是西方的萬能靈藥,中國政府同樣清楚這一點:金錢是這個世界的社交潤滑劑,也是歷史最悠久的社會契約。因此,中國人和歐盟現在完成投資協定談判,並不是什麼憑空出現的產物。」

歐中投資協定既是機遇,也蘊含三大風險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歐中投資協定既是機遇,也蘊含三大風險」為題,刊登了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胡謐空(Mikko Huotari)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指出,德國、歐盟努力達成協定,並不是因為太天真,而是精心算計的結果;協定為歐洲企業爭取到了更好的在華地位,同時也帶來了三個主要風險。

「首先,中國就市場准入、公平對待歐洲企業的承諾很有可能在今後實際操作中被淡化。中國經濟政策如今更強調的是自主以及『泛安全化』。相比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那些將會衝擊歐洲經濟競爭力的政治目標對北京而言更為重要。對於中國而言,歐洲企業被看作是現代化進程的催化劑。協定中軟綿無力的監督執行機制,以及中國對待國際條約的不良記錄,都讓人對整部協定有所懷疑。」

作者擔憂地指出,進一步深化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中長期而言就是一場戰略賭博,一旦中國屆時採取霸凌行徑,歐洲的長期戰略利益就會因歐洲的未來創新能力與中國高度捆綁而嚴重受損,目前澳洲的遭遇就是一個警示。

「其次,對北京而言,這份協定也具有政治和戰略意義。中國就更良好的生意往來做出承諾,而代價則是歐盟默許一黨專政政權的對內及對外行徑,這也包括了北京的香港、台灣政策。但是,協定對這方面的約束極少,只是提及了極其有限的勞工權益保護。」

文章認為,協定的第三大風險在於,這份歐盟與中國簽署的協定,實際上是由德法兩國力推的,這會讓歐盟的「外圍國家」感到在重大問題上被邊緣化。而且,隨著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在對華政策上的分歧越來越明顯,歐洲的共同對華政策儼然一張空頭支票。此外,協定也對歐盟修復對美關係造成了不小的挑戰。

「而最大的風險可能是政治以及心理上的自我辯護機制:為了促成協定的最終簽字、為了辯護這份協定,歐洲人有可能對中國的現實和今後趨勢視而不見。」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