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孤獨的NGO工作者

2021-01-02 06:30

? 人氣

疫情當下,NGO工作者格外辛苦。(作者提供)

疫情當下,NGO工作者格外辛苦。(作者提供)

小捲是個「閱讀苦難」的人,專門協助職業災害受害者的NGO工作者。她是埋頭默默做事的人,5年前在一個朋友的中秋烤肉趴上認識她。當別人在天南地北地高談闊論時,她在旁邊安靜地喝啤酒,而且好像酒量驚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小捲曾經當過8年的國會助理,有機會為職業災害受害者提供選民服務,當時只是助理工作的一小部分。看到底層勞工在職場中傷病,身體失能、經濟困窘,往往求助無門的悽慘一幕,於是8年前她辭掉原有的工作,與一些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創辦了《臺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非政府組織NGO)。

説是「連線」,連結了許多職災個案需求與勞動議題,其實前面3年,整個「連線」只有她一個專職的工作人員,孤獨的處理著各式各樣職災個案的需求,其他成員都是來自各方的熱心義工。

常常在臉書上看到她因為個案的各種問題發「崩潰文」,舉凡雇主無良、個案苦難、甚至還有因協助個案與雇主協調,但因雇主提出的和解方案無法達到個案的期待,竟反遭受個案辱罵,公親變事主等光怪陸離的事。不過,小捲的心臟很強,只是發發牢騷而已,自有調適之道。她三不五時會花上2、3天時間,去爬大山。在高山景行,風雨晦明之間,不改其志。

20190813-登山,爬山。(junko@Pixabay)
她三不五時會花上2、3天時間,去爬大山。在高山景行,風雨晦明之間,不改其志。(junko@Pixabay)

8年下來,她還是有小小的成就感。依據勞保統計,臺灣每年勞工職業災害案件約發生5萬件,其中2千人失能,5百人死亡。小捲的《臺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是關注職災的NGO協會,每年服務個案數量約30件左右,透過協會的倡議,與其他NGO夥伴、工會、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甚至是國會議員的合作,發揮了倡導和遊說作用,催生職災保險單獨立法的專法。去年聖誕節勞動部正式向行政院送交臺灣首部「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專法草案。

「職災保險專法」的重點,一是只要能證明雇傭關係,一旦發生職災,勞保局都先行賠付勞方的保險。若顧主沒有投保,由政府向雇主進行相關求償程序,而不是由弱勢的勞方進行。營建業、中高齡、原住民族群,和工讀生,常會遇到這種問題。而且即使勞方告贏資方,也會曠日持久,資方或已脫產。

二是提高職災相關給付的水準,例如失能者每月勞工保險給付,現在年輕、工作不久的勞工,如果因勞災導致終身失能無工作能力,每個月只有4千元的保險給付,希望立法後可以提高到1萬5千到2萬元(罹災勞工投保薪資的50%)。

可惜由於今年的疫情和其他因素,已經過了一年,這個法案還沒有從行政院送出到立法院。

唯一讓小捲擔憂,是協會的財務狀況。2015年,協會出了一本關於勞災的書,在各方支持下,買出6千本,募得100萬臺幣。讓小捲有底氣,幚協會請了一名專職研究員。

幾年下來,由於人事成本的增加(1個人變2個人),財務都在「吃老本」。銀行戶頭結餘慢慢從60萬變成不到30萬。小捲協會的「金主」,大多是小捲的舊識和大學同學。70%的募款,來自300、500、1000的小額捐款。

對於未來,小捲抱著能撐一天是一天的心態。反正自己已經盡力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韋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