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觀點:傳統政黨早已進入加護病房

2018-12-22 06:40

? 人氣

九合一選舉前,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曾堅持初選全民調,後來又破例改徵召,對2020總統大選提名是否採全民調,顯然又有不同見解。(盧逸峰攝)

九合一選舉前,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曾堅持初選全民調,後來又破例改徵召,對2020總統大選提名是否採全民調,顯然又有不同見解。(盧逸峰攝)

九合一選舉落幕,照例,各黨渾渾噩噩地檢討得失,免不了又展開新一波的內鬥。這會兒,內鬥的主題(或者是焦點)自然就是2020誰是總統候選人?如何產生?全民調?徵召?協調?議論紛紛,又免不了帶著些火藥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更深層看,其實,問題的焦點是政黨何處去?傳統的政黨組織在互聯網時代還能繼續生存?

傳統政黨的最主要功能有二:提出公共政策主張,以及提名候選人,以便爭取執政機會。民主政黨提名候選人的方式,基本上是依賴初選,各國各政黨的初選辦法不盡相同,但是,黨內初選幾乎是政黨政治的「普遍價值」,因為,唯有透過初選,黨員才能體現他們的「價值」。黨員繳納黨費,參與黨的組織和宣傳工作,如果連提名候選人都沒有置喙的餘地,試問,這黨員當的還有滋味嗎?

也就是說,如果政黨提名候選人改採全民調,那麼,黨員對提名人的意見和非黨員的意見等值,那麼,黨員的存在意義究竟為何?打個比方,上市公司股東和非股東都可以投票推舉董監事人選,那麼,又何必買該公司的股票呢?

林為洲呼籲國民黨中央應儘速辦理全民調,決定新竹縣長提名人選。(圖/新竹縣林姓宗親會提供)
立委林為洲為爭取縣長提名曾呼籲國民黨中央辦理全民調,但並未達成心願。(圖/新竹縣林姓宗親會提供)

然而,換個角度看,政黨黨員的總數,是小集合,全體公民總數的集合,則是大集合;決定選舉最終結果的永遠是大集合,所以,當小集合的喜好傾向,悖離大集合的喜好傾向時,政黨的提名人勢將敗選。也就是說,「全民調」往往更能反映選舉最終的勝負。以全民調來決定提名特定的候選人,理論上而言,的確有較大的機會來確保勝選。當然,前提是全民調的抽樣、問卷設計和執行過程都沒有太大的誤差。若是能在一段時間內持續進行序列的全民調,更能精確地掌握全民喜好的傾向。

接下來的問題是:甚麼樣的準候選人容易在全民調中脫穎而出?

不消說,當然是大眾傳媒曝光率高、知名度高、人氣旺的準候選人囉!此外,互聯網時代,準候選人的網路聲量也是民調脫穎而出的要件之一!不僅如此,進入4G時代,網路直播大行其道,光是社群網路,如FB、PTT聲量高,還不夠,準候選人還得在網路直播上取得「高收視率」和「高分貝」。

準確地說,在4G移動互聯網時代,要想在政黨全民調初選中獲勝,通關密碼便是---個人在媒體和網路眼球的覆蓋率!誰能覆蓋更多的媒體和網路眼球,誰就是政治網紅,誰就更有機會在全民調中脫穎而出。

韓國瑜在高雄的空戰,成為台灣選戰的新模式。(翻攝自韓國瑜臉書)
韓國瑜在高雄的空戰,成為台灣選戰的新模式。(翻攝自韓國瑜臉書)

行文至此,不禁要問:那傳統政黨要扮演甚麼腳色?

政黨不是民調專業,全民調的執行通常是外包的。政黨不過是在全民調出爐後,擺擺樣子,走個提名程式。至於各個準候選人的媒體和網路覆蓋率,與政黨似乎也沒啥關係,全靠個人能耐與造化。

說得更露骨一點。假如某無黨籍人士,有心從政,且媒體與網路覆蓋率極高,已然擠身政治網紅之列,無須依靠政黨提名,不也一樣可以「自行提名」嗎?再假如,好幾位無黨籍的政治網紅,組成聯合陣線,不也一樣可以在不同選區贏得勝選嗎?這樣的聯合陣線,其威力與影響力又豈低於政黨?

4G時代,人類溝通、組織、表達的方式都已大大改變,政黨制度卻還停留在20世紀初期的工業時代,您不覺得很奇怪嗎?傳統政黨究竟該何去何從?

我沒有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4G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政黨早已被送進了加護病房!等到5G來臨時,傳統政黨應該已經躺在墳墓裡了!

政黨如此,咱們的民主政治制度又何嘗不是如此?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朝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