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信號發揮的市場協調作用,令人嘆為觀止:《弗雷德里希‧海耶克》選摘

2018-12-22 05:10

? 人氣

弗雷德里希‧海耶克。(取自網路)

弗雷德里希‧海耶克。(取自網路)

學界巨人的養成

西方的政治思想概括來說,從古希臘至今約可分成兩大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哲人柏拉圖以降,至十五、十六世紀的「古典時期」:此期間主導的政治理念是「善治」,也就是認為,透過理性思辨和道德追尋,人類社群的理想應當是去實現至善的秩序。第二個階段則是從《君主論》撰述者馬基維利、《利維坦》作者霍布斯活躍的年代算起至今的「現代時期」:其主導的理念是包含尊重個體性和自由的和平共存,認為政治社群的存在,就是要公正地建構起社會通則(共同規則)和程序,使個人及其意志在不侵犯他人權利的前提下得以各自發揮。待到十七、十八世紀科學理性大行其道之後,更出現了某些看法, 認為人類經由科學知識增長和理性引導歷程,可以打破傳統中諸多迷信禁忌,並能透過不斷加強對自然界的人為控制,來造福社群、更充分的實現自由。後來便在這樣的大傳統下,伴隨近現代民族國家興起所帶來錯綜複雜的歷史牽引,一步步地鋪造出西方的政治思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899-1992)正是二十世紀西方古典自由主義的代表思想家之一,他一生從事跨學科的探索,整合經濟學、方法學、理論心理學、政治學、思想史、法哲學等學理,建構出一套發人深省的社會哲學。此外,他更為個人自由、自由市場法則等主張尋找理論根據強化辯護,論證何以中央規畫、高度集權、迷信科學理性萬能的社會主義非僅是通往奴役之路,尤且在理論上得以論證出是不可能成立的。

儘管海耶克於一九三○年代經濟學界早已享有盛名,其思想主張在他人生中頭七十多年卻一直不為西方主流學派所接受。然而他擇善固執、不隨波逐流,直到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被推倒,東歐社會主義集團崩潰以至蘇聯解體,人們才驚歎海耶克終身堅持的學說蘊含了一番深邃洞見,而這套思想理論至今仍非常具有啟發性。

市場供需,靠什麼協調?

面對市場上千千萬萬分散而互動的「特定情境和時空下的知識」, 加上缺乏全知角度或完全知識的情況,「市場的供需」是怎樣得以協調的呢?海耶克認為,自由市場中像電子通訊網那樣發揮作用的價格信號,於此起著關鍵效用。因為它們能夠把瞬息萬變的市場訊息以簡明方式公開呈現,讓每名參與者可依據價格信號作出個人的反應和決定。下面將引用海耶克在〈散在社會的知識之利用〉一文中論述價格信號的相關章節,來說明這一重點。

首先,海耶克提出價格信號如何提點市場參與者商機的所在,以及如何更符合經濟效益地去運用資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