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風書房 文章列表
#
風書房
約 48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風書房
孔孔小說選摘:我見夕陽與朝陽無異
人世間是山的領地,山民們是不知何時搬來的寄居者,因為拋掉了過去的根,就模仿樹木、花草,建起一座座蘑菇似的房子,假裝與腳下的土地相連。房子越大,根就越牢,房子越小,就越容易在暴雨的清洗中被打回原貌。這樣尚且不夠,還得繼續模仿蘑菇,讓細白的棉毛在雨水中萌發,直到一根根孢絲落地生根長成新的蘑菇。寄居者的夢在山的腹腔中低低地轟鳴,祖先遷徙流離的記憶還藏在房間裡的木箱......
孔孔
2025-06-07 05:00
評論
風書房
政治
國際
你如何責備政客策略家善於謀略─「MAGA Plus」的起源:─《分身》選摘(4)
收聽班農幾個月後,我可以篤定地說:多數反對他的政治立場的我們,雖然選擇不看他,但他卻密切關注我們。我們放棄的議題、不進行的辯論,以及我們侮辱和拋棄的人,他全都看在眼裡,並將這些編進他的政治議程。他深信這份扭曲的鏡像計畫,就是下一波選舉勝利的門票—而在玻璃這邊的我們,極少有人嘗試理解這份計畫。班農稱之為「MAGA Plus」,在他眼中,這是川普最初「MAGA」......
娜歐蜜.克萊恩 Naomi Klein
2025-06-06 05:00
評論
風書房
國際
新冠肆虐下扭曲的世界─我們對立却相似,都宣布對方不配為人:《分身》選摘(3)
和多數人一樣,我不知道COVID-19的病毒從哪裡來—從武漢的傳統市場來,或從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來,或完全從別的地方來。但回想起來,我確實發現,我太快接受官方說法的表面意義—來自出售野生動物的傳統市場。老實說,我接受這種說法,因為符合我自己的動機推理,並強化我的世界觀:如果這是人類過度壓迫自然,結果被反咬一口的例子,那麼這個傳染病對我來說,就不......
娜歐蜜.克萊恩 Naomi Klein
2025-06-05 05:0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普京是「鏡像高手」,班農有更令人不安的伎倆:《分身》選摘(2)
我小的時候,對於分娩的內容,實際知道的可能比應該知道的要多。我的父親麥克接生過數百個嬰兒,他在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擔任研究科學家,在蒙特婁的醫院進行大型隨機對照實驗。這些研究測量各種干預措施對母親和嬰兒健康結果的影響,包括引產、硬膜外麻醉、產鉗、會陰切開術和剖腹產。當他得到的數據特別驚人時,他無法將結果保密,意謂我在青春期之前就知......
娜歐蜜.克萊恩 Naomi Klein
2025-06-04 05:00
評論
風書房
國際
希特勒不只是他們的敵人,而是他們的影子──內心的惡魔:《分身》選摘(1)
某天晚上,當卡車司機在國家的另一邊打雪仗時,我決定看一部影集,希望幫助我理解這些奇怪事件:HBO的四集迷你劇《白色殲滅》(Exterminate All the Brutes,片名直譯為「消滅所有野獸」),海地電影製片人拉烏爾・佩克(Raoul Peck)的作品。紀錄片娓娓道來,深思熟慮,留給觀眾很多時間思考。在某個時刻,身兼旁白的佩克說:「這部電影的存在本......
娜歐蜜.克萊恩 Naomi Klein
2025-06-03 05:00
評論
風書房
國際
歷史
輪船駛向亞洲,帆船駛向美洲:《無垠之海》選摘
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先後開鑿,以及輪船的使用增多,並未終結那些更傳統的跨洋方式。飛剪式帆船(Clippers)和大型鐵身帆船(Windjammer)繼續遠航,運送茶葉、穀物及其他基本貨物。畢竟風是免費的,煤是要花錢的。儘管如此,到了十九世紀晚期,船舶使用方面的巨大變化已經很明顯。跨越大西洋的客運越來越多由大型遠洋輪船承載。隨著逃離愛爾蘭饑荒、義大利貧困......
大衛.阿布拉菲雅
2025-06-02 05:01
評論
專欄
國際
風書房
兩岸
政治
軍事
裴凡強專文:南海很重要,考試一定考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在南海分分秒秒發生的事情,都將成為日後一切衝突的導火線與解決的契機。 「中國和菲律賓兩國為了爭奪南沙群島的島嶼主權,多次發生國際衝突。根據上文,該群島面積很小,為何周圍國家要積極爭取?」A. 獲得經濟海域B. 控制太平洋航線C. 島嶼蘊藏礦物D. 取得重要戰略位置朋友正為就讀國中的兒子複習地理,她覺得要得到這題的正確......
裴凡強
2025-05-29 05:35
評論
風書房
國內
歷史
政治
若林正丈專文:按下「台灣」這枚開關的關鍵時刻
最初我是為了什麼而開始臺灣研究?如果說人們是為了理解自身的「無知」而開始做學問,那麼我的臺灣研究也是如此。在還是東大教養學部教養學科的大學生時代,當時是亞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日後為立教大學教授)的已故戴國煇老師(一九三一~二〇〇一)給我們介紹了臺灣作家吳濁流(一九〇〇~七六)的作品《亞細亞的孤兒》,我閱讀後感到相當震撼。故事的主角彷彿作者的化身,講述著地主......
若林正丈
2025-05-25 07:00
評論
風書房
歷史
為那些消失的黃金歲月,唱一曲輓歌:《上海迷宮》選摘(5)
山東威海。我尋找一名打撈歷史記憶的前輩記者。楊繼繩每年夏天都會來此小住。為了逃離北京的霧霾天,楊繼繩退休後在風景宜人的海邊買了一所房子。走在這個社區裡,隨處可以聽見北京、天津、山西口音。
楊猛
2025-05-23 05:1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歷史
白修德之路─當時,國際新聞是一種冒險:《上海迷宮》選摘(3)
北方夏收季節,公路兩側滿是黃澄澄的麥田,麥浪起伏搖曳,乾燥的熱風吹在臉上,卻也令人心情愉悅。
楊猛
2025-05-22 05:1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歷史
重回嵖岈山─悲劇從這裡開始:《上海迷宮》選摘(4)
白修德憑藉信源寫了河南災區的第一篇報導之後,才有機會深入河南災區,經過實地調查得出饑荒源於人禍的結論。中國很多事情都跟人的因素有關。就像我在中巴車上被三次倒賣的經歷一樣,市場規則和契約信用,讓位於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隨機行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以及「制度也是人制定的」,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話。制度的彈性空間很大,留給人折騰的空間也很大。這使得中國發生的很多事情充滿了不可預見的風險。
楊猛
2025-05-22 05:1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書頁下戰場》當城市不再被信任,誰還在替我們與世界對話?—從六部著作看見香港,港口外交的未竟之路
你有沒有想過,在這個被國安語言、紅線與邊界重塑的年代,香港還剩下什麼能夠連結世界?我們失去了大學的自由講座、失去了不經審查的報紙社論、失去了可以公民身份出走的機場——但是否也失去了,曾經最值得驕傲的那道出口?
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
2025-05-21 05:40
評論
風書房
歷史
生不逢時的一代VS趕上改革的一代─:《上海迷宮》選摘(2)
二○一六年五月二日,我們一家三口人從北京來到倫敦,開啟一段新生活。我想起了一九五五年的那個夏天。在新中國成立不過五、六年光景的時候,那對帶著女兒的青年夫婦,為什麼從繁華的上海搬到了當時落後貧窮的山東?他們在尋找什麼?他們是否如我們遷來英國一樣,為獲得一份自由生活而充滿憧憬?
楊猛
2025-05-20 05:10
評論
風書房
歷史
尋親─被遺棄的「上海孤兒」:《上海迷宮》選摘(1)
我的記者生涯得益於一些充滿勇氣和善意的陌生人的教益,遠遠大於書本上的仁義道德。
楊猛
2025-05-19 05:1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鐵人聖地─夏威夷Kona 70.3:《我的孤獨旅程》選摘(5)
Lifeissimple,Swim,Bike,Run,Eat,Sleep……
陳春發
2025-05-09 05:1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Nothing is impossible 加拿大鐵人:《我的孤獨旅程》選摘(4)
大約二十年前吧!加拿大Penticton陽光毒辣的午後,更衣帳篷外歡聲雷動,帳篷內選手衝進更衣後隨即又衝出,繼續四十二公里的馬拉松跑步,我卻無法再移動一步。
陳春發
2025-05-08 05:1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全世界最美─印度一六○公里Everest馬拉松:《我的孤獨旅程》選摘(3)
在印度喜馬拉雅山舉辦的埃弗勒斯峰一六○公里馬拉松賽,號稱世界風景最美的比賽。跑在山巔,遠眺終年積雪的世界排名前四高峰,幸福小國不丹靜靜躺在在腳下山谷中。
陳春發
2025-05-07 05:1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世界最低海拔─以色列 Tiberius 馬拉松:《我的孤獨旅程》選摘(2)
以色列一直是我們的榜樣,國土狹小卻能擊敗數十倍大的鄰近強國,人民愛國、敢戰、能戰。好奇心驅使,加上去過常挨它揍的鄰國黎巴嫩,決定報名這場號稱最低海拔的馬拉松,理論上低海拔較高的含氧量可以帶來更佳的成績,何況賽道一路平坦,一月天氣寒冷,跑起來一定很輕鬆破PR(個人紀錄),結果落差很大。
陳春發
2025-05-06 05:1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美麗的小巴黎─貝魯特馬拉松:《我的孤獨旅程》選摘(1)
到貝魯特跑馬拉松?不會危險嗎?一定很有趣,但黎巴嫩跟台灣沒有邦交,沒有簽證怎麼進去?主辦單位要我不必擔心,「人來就好,抵達機場後就有人接你!」真的嗎?所有人都勸我不要去,這個國家給人的感覺就是槍戰!砲彈!火箭!沒錯,抵達後發現電視上看到的都是真的。
陳春發
2025-05-05 05:1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藍房間,圓鏡子:《小油燈書》選摘(2)
圓形鏡子裡住了兩個人。
楊藻
2025-04-25 05: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