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聲中,前文化部長史哲,將以航發會董事身份出任高鐵董事長,從文化跨界到運輸,賴清德總統的用人邏輯果然不講邏輯,與賴政府討論「用人專業」反倒成了不夠「專業」,尤其是讓「不具交通專業」的交通部長陳世凱,為之辯解他的「交通專業背景」,牽強中總透著黑色幽默的喜感,因為史哲,或許網路世界又多一個隨時可以調劑生活的笑料。
交通部唯一不必強求專業的就是部長
交通部主管運輸、郵政、氣象、觀光四大領域,天上飛的地上走的,天有不測風雲(氣象)歸他管,人有旦夕禍福(交通事故)也歸他管,交通部聘用招考列舉的專業科目多到數不完,唯一不必強求專業的就是部長,畢竟部長是政治任命,只要政治上不惹事,值此爭議多如牛毛的時代,就算基本稱職。
這不是玩笑話,卓內閣一周年,「網路溫度計DailyView」盤點內閣聲量排行榜,網路好感度前三名分別是:第一名交通部長陳世凱,第二名外交部長林佳龍,第三名國防部長顧立雄,這三人巧不巧正是內閣成軍之時的「三大不專業部長」,林佳龍和顧立雄政治資歷相對較深,後者還是國安會秘書長「降級改敘」,如何解釋他們的網路「好感度」?如果民意觀感與「專業」可以脫勾,總統用人哪裏還需要在意所謂「專業」?
但高鐵董事長畢竟不是政治任命的政務官,事業單位成為政治酬庸,並不稀奇,賴政府更是擴而廣之,非政治酬庸就上不了位,貿協、糖協、資策會…,賴友友擺好坐滿,高鐵董事長鄭光遠轉任台鐵董事長,史哲出任高鐵董事長,陳世凱第一時間以「尊重雙鐵公司治理」帶過,「公司治理」講究的不正是「專業」嗎?高鐵公司成立以來,歷任董總都有堅強的專業背景,史哲的人事安排為政治酬庸之手伸進高鐵創下先例,此例於史哲而言,是個人生涯轉換跑道,於高鐵而言,却可能是禍福難料的轉捩點。
鄭光遠今年二月才真除,四個月不到就轉換新職,理由是「他對軌道運輸有使命感」,因此同意接下振興台鐵的挑戰;至於高鐵目前的運量、運能、安全和精準度,讓各種非常有信心,下一階段需要提升的是旅客體驗、運輸文化、整體行銷,「各界對史哲的行銷經歷、為高雄打造的演唱會經濟是有目共睹。」言下之意,台鐵需要整頓故而要專業,高鐵已經是上軌道的好公司,資深副總陳惠裕升任總經理負責「專業」,史哲則是高鐵行銷的「活招牌」,並藉重他曾參與高捷與輕軌的經驗,為未來高鐵延伸到宜蘭和南延到屏東的「高雄方案」,進行土地徵收的「政治溝通」,這個「政治任務」可能比「運輸專業」更艱鉅。 (相關報導: 風評:果然魔法部─賴清德欠林昶佐江雅綺多大人情?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