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祖慰觀點:從企業合併觀點─看「中山」、「高大」合併案

2025-06-13 05:40
2025年3月5日國立中山大學(中山)決議重啟與國立高雄大學(高大)合併案後,同年高大6月6日也召開校務會議,表決 通過重啟合併校案,預計最快2028年完成合併。(圖/中山大學提供)
2025年3月5日國立中山大學(中山)決議重啟與國立高雄大學(高大)合併案後,同年高大6月6日也召開校務會議,表決 通過重啟合併校案,預計最快2028年完成合併。(圖/中山大學提供)

最近,高等教育體系發生一大盛事,2025年3月5日國立中山大學(中山)決議重啟與國立高雄大學(高大)合併案後,同年高大6月6日也召開校務會議,表決通過重啟合併校案,2校將組「合校工作委員會」,針對合併後發展方向、組織架構等關鍵議題展開實質討論,預計最快2028年完成合併。

事實上,早在2019年中山與高大一度就要通過合校案,最後卻在學校名稱問題上不了了之;2023年中山再度向高大提議,合併後校名統一命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但當時未獲高大校方正面回應。如今雙方皆有意重啟合校案談判,高大6月7日透露,希望合併後的校名能保留「高雄」2字,而中山則認為,校名部分還須再協商。

首先從企業合併的觀點來看所謂合併指的是 2家公司整併成一家新的公司,一般而言,企業的商品或服務類似,合併後可以擴大市場規模,同時節省管理銷售費用;或是商品與資源彼此互補,可以增加市場佔有率。合併分為 2種,非新創合(Merger)2家企業結合後只有一家公司繼續存在,稱為存續公司另一家則必須申請註銷稱為消滅公司。存續公司承受消滅公司的權利義務,往往多是較有優勢的企業留下來。新創合併(Consolidation),企業共同創立一間新的公司,承受消滅公司的權利義務。因為參與合併的公司皆消滅,雙方關係較為對等。

其次,從學校的發展來看,中山成立於1980年,除了在既有的基礎與發展系所特色之外,於2022年8月成立醫學院,同年亦成立國際金融研究學院與半導體及重點科技研究學院,以成為「臺灣南方的哈佛大學,提供大南方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和創意」為願景,經過四十餘年的經營與發展似乎儼然成為「中字輩」研究型大學的翹楚。由此觀之,就學校而言當然是希望合併後校名是「國立中山大學」,因為校名與招生入學分數其實關係緊密,而學生們則擔心合併後保留「高雄」校名,可能會影響原本「中字輩」招牌,同時也會影響到資源被稀釋;反觀,高大於千禧年成立以來,即將邁入而立之年,學校系所發展與中山重複性高,就學術品牌、學術資源、學生入學成績及校友影響力等因素與中山仍有一段距離。

台灣高等教育正受到少子化的嚴峻衝擊影響,部分大學因經營不善倒閉,部分大學也開始思考進行合併。合併本是「你情我願」之事,基於大環境改變,南台灣半導體S廊帶成形,周邊產業園區聚落人才需求量大,兩校合作甚至合併亦是趨勢。然而,必須在雙方有共識之下進行,尤其是學校合併後的新校名稱,組織架構的重組、人員的職掌分配、資源的整合及新品牌的建立,都必須以保障教職員工及學生各項權益為優先。近年教育部補助私立大學學雜費,欲將公、私立學雜費彼此差距縮小,影響學生傾向就讀都會區私校,地方型國立學校開始面臨招生壓力。尤其是中山與高大合併後,同類型的科系教師數量會變多,但少子化持續下,屆時招生人數有沒有辦法支撐這麼大批的教師、教師鐘點是否可能不足,都是要考量的問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與高大可算是強併弱的組合,師生的歸屬感、能否適應另外一方的組織文化,也需要關照,否則過程痛苦,結果也不會愉快,影響到未來學校的永續發展。

*作者為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副教授 (相關報導: 余祖慰觀點:「長照保險」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 更多文章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陳宏達觀點:總統先生,請率先捨棄含糖飲料!
徐宜生觀點:從全球供應鏈重塑,看台灣生技如何搶占未來藥品市場關鍵角色
夏珍專欄:陳世凱能當交通部長,史哲為什麼不能當高鐵董事長?
觀點投書:評斷外交政策豈能僅以「親中」作為標準?
觀點投書:徐巧芯一場說明會,戳破綠色名嘴百種醜態
楊渡觀點:告別的年代
觀點投書:邊界之外─當移民成為地緣博弈與價值對抗的槓桿
觀點投書:當下中國大陸需緩解矛盾的國民性
台灣銀行家》壽險避險反噬 恐釀匯率多殺多
觀點投書:中共航艦遠航第二島鏈,警鐘為誰而鳴?
宮廷記錄者紫式部,寫下一個時代的品味:《大和神威》選摘(4)
金管會公布壽險業暫行措施 兩大伏筆受矚目
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當選SEMI國際主席
「綠營訪中是交流 館長赴中是統戰」 民眾黨:賴清德忘了自己不是沈伯洋發言人
梁文傑要館長「久住才知真正中國」 謝寒冰酸:去過幾次澳門酒店就了解大陸?
稀土卡死美國脖子?郭正亮直言「川普沒學到教訓」:對中國束手無策
起飛30秒就出事!印度航空787客機墜毀,機上241人罹難、1名英國男乘客幸運生還
787首次墜機奪命!「夢幻客機」13年零死亡紀錄破局,印航事故重創波音聲譽和股價
扁案律師力挺法庭直播!鄭文龍:直播不是問題,黃國昌提案才變成問題
立委罷免案定在8月23日投票?中選會曝最新進度:1情況恐延後辦理
印度航空空難204人不幸罹難 外交部:初步排除台灣旅客
全程高規格桌邊服務「橋山壽喜燒」再現「關西」風味
全場笑翻!王世堅現身北科大畢典 讚柯文哲有貢獻:祝福他繼續密室逃脫
法庭直播侵害隱私?法律教授揭各國現況:全面公開判決書才最沒隱私
下屆聯準會主席是誰?阮慕驊點名「川普愛將」:機會不小
梵蒂岡會與台灣斷交嗎?教宗首任命中國主教 學者解讀「聖座外交」考量
台糖獲利超預算 每股配息0.9元 股東還能拿米和乘車券
全球手機市占率出爐:iPhone首季生產量縮減40%,三星重奪「世界第一」
百歲老翁挺過主動脈剝離!搶命8小時逆轉生死 創最年長手術成功案例
「中國再強也不願統一!」黃暐瀚談台海危機:是對岸無理,不是台灣過錯
民進黨團涉人格抹黑!花縣府引憲法與釋字反擊,痛批嚴重傷害民主與公共理性
威爾第必看傑作!善與惡交織歌劇《弄臣》6/20、22衛武營珍稀登場
沈伯洋父親赴中經商沒事?藍議員痛批民進黨「雙標」:自家人就可賺對岸錢
一檔ETF打包全球100強企業!保德信第二波上菜,009810有哪些特色?
福斯Tiguan登台!推4款車型、售價139.8萬起 6大亮點一次看
剛起飛就喊求救?印度航空787客機為何墜毀,專家推測疑與「牠」有關
赴日消費恐變貴?自民黨擬取消外國人購物免稅 年底列入稅改討論
搶攻北部暑假商機!高雄觀光交流會 吸引超過百名業界代表共襄盛舉
花蓮總質詢落幕!徐榛蔚感謝議會建言,強調「府會同心」共創未來
走跑高雄2.0掀運動熱潮 侯尊堯抽壓軸Gogoro電動機車大獎
Switch 2狂賣350萬台「有隱憂」?台鏈滿面紅光 專家曝任天堂保守看待原因
不是澳洲!台人打工度假新熱點是「這國」 打工趣創平台找海外職缺
投資人注意,期貨交易將有2大變革!這檔放寬漲跌幅限制,另有多檔縮短冷卻時間
呼應陳其邁期待! 台電:高雄供電韌性全面提升 地下電纜檢測與饋線監控效率
高市推動「垃圾焚化底渣資源化」有成 六度獲中央評鑑特優肯定
陸客今年人數腰斬!演員綁架案與地震嚇跑中國旅客,泰國擬砸7億「救觀光」
蝴蝶颱風西南氣流逼近 陳其邁視察防汛整備及側溝清疏
花蓮193縣道7月中起交管,吉安中山兩橋採單線雙向通車
麗星夢郵輪雙船聯手以高雄為母港 李昆澤:今年高雄郵輪預計成長至115艘次
議員關注國際教育、消防員健檢補助、擴大敬老愛心卡使用範圍 侯友宜:經費不足下,基礎建設先到位、路平燈亮水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