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短短三個月內順利減重十餘公斤,健檢報告顯示過去經常出現的紅字已全數消失,適時逆轉走向糖尿病的不歸路。
過往,由於偏好甜食、喜喝飲料、久坐不動,體重居高不下。近期親身投入減重計畫及相關研究後,才驚覺往昔對於健康、營養及醫學的認識竟是如此貧乏與輕忽,遑論普羅大眾深受食品廣告宣傳影響,普遍存在錯誤觀念與不良飲食習慣,亟待徹底翻轉。
總統府雖於一年前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皆一時之選,立意良善,卻只是坐而言,未見有震撼力的具體改革作為,殊少議題引起社會關注,政策落實仍然停留在表相,慢郎中未能切中時弊,即時對症下藥。
令人遺憾的是,具有醫師專業的賴總統甚至曾說「都喝全糖珍奶」,後來出席健康論壇,已表示改喝「低糖」,仍然引來前總統蔡英文女士留言叮嚀:「喝奶茶是不能加糖的」,喝一杯珍奶的飲食習慣,意外點燃元首級的戰火,網友也加入戰局,認為「台灣人很多病都是喝含糖飲料來的,希望賴總統別再帶頭喝了,健保支出很大。」
作為國家領導人自曝喝含糖珍奶習慣,實具有高度示範效應,無形中合理化錯誤飲食習慣,可能導致青少年與民眾誤以為「小確幸」無傷大雅,而引發「蝴蝶效應」,實有辨正之必要。
目前糖尿病罹病人數急遽攀升,根據2025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報告,全球約有 5.89 億(約每9人中有1人)成年人罹患糖尿病,且預估2050年將增至8.53 億人,其中約4成患者尚未被診斷出來; 而2022年來自WHO的統計指出,全球成年人糖尿病盛行率從1990年的7%倍增至14%。
在台灣,糖尿病更已成為中壯年與高齡族群的「新國病」。根據健保署統計,2022年就醫糖尿病人口已達 256 萬人,相當於台灣成年人口約11%;且在2022至2023年間明顯年輕化,三分之一患者為60歲以下。
糖尿病對全民健保的壓力亦不容小覷。2022年,台灣糖尿病相關醫療直接支出高達新台幣402 億元,為健保支出第三大項。歷年資料顯示,健保於2002年已支出約317億元,至今持續攀升,成長幅度顯著。除此之外,若計入糖尿病引發的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病變等併發症,其累積醫療成本將更龐大。
WHO建議成人游離糖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10%,理想是在5%以下;然而每杯全糖飲料含糖量動輒50克以上,足以超出每日安全上限。根據營養師及衞生單位的調查分析,坊間手搖珍奶最甜的竟含24包糖,一杯全糖的珍奶就有700多大卡,相當於吃1個排骨便當,非常驚人。許多人雖然改挑無糖或半糖珍奶,然而實際上珍奶主要成分包含奶精,而奶精由棕櫚油、椰子油、氫化植物油、甘油酯、糖等製成,油脂含量相當高,熱量也高,且珍珠是澱粉,飲料店又會加糖漿去煮,1份珍珠大約是1碗飯的熱量,如果1杯以700cc計算,全糖珍奶熱量約710大卡、少糖650大卡、半糖610大卡、微糖570大卡、無糖也要510大卡,即使無糖熱量也是極高。
(相關報導: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登場 貿協董座黃志芳:健康照護不只侷限於醫院
|
更多文章
)
英國已於2018年實施「糖飲稅」,有效促使業者及民眾減量或改喝無糖選項;法國、匈牙利、墨西哥、南非等國亦採取類似措施,阻止高糖產品氾濫;新加坡更強化產品標示並禁止高糖廣告,以提升資訊透明度與減少孩童受影響機會。在這些國家,糖飲稅立法與廣告規範的成績卓越,逐漸有效降低糖癮、糖消費及改善國民健康,值得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