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國中日前期中考試出現「精液豆漿」、「綠茶婊」等鹹濕命題,試題內容不當引發社會譁然。國教行動聯盟認為,此事件背後真正的問題是國內健康促進學校(HPS)計畫,長期邊緣化性健康促進教育,導致學生普遍欠缺正確且必要的性健康與安全知識,學校師資也欠缺相關培訓。
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近10年青少女梅毒感染率成長了53倍,青少年淋病感染數更在12年內暴增7倍,每十萬人中淋病通數已達約120例,梅毒通報數也達約35例,性病問題明顯低齡化且嚴重化,儼然已成為公共衛生危機。
國教行動聯盟今年初舉辦辯論賽時,現場100名參與討論「是否應將保險套相關衛生教育納入國小高年級課程」時,竟然沒有任何一位參與者知道保險套僅能降低性病與懷孕風險,而非百分之百保障。根據研究,即使全程使用保險套,對愛滋病的防護也只有80%;對淋病的防護效果僅51~62%;對皰疹病毒約25~50%。
國教盟青年部執行長李雨函表示,上述情況顯示,青少年普遍存在對保險套功能的錯誤認知,這突顯性健康教育斷層的嚴重性,青少年急需系統化且全面的性康教育,避免因無知陷入健康風險。
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理事同時也是桃園壽山高中健康護理教師蔡秉兼則強調,現行的健康教育多流於片段式教學,許多學生國中三年120節健教課程,真正完整上完的不到一半。希望健康教育能朝向情境式的性健康教育發展,透過體驗式的教學,例如電子寶寶教學活動,讓學生真實感受照顧嬰兒的辛苦與責任,從而建立正確的性健康與行為觀念。
杏陵基金會情感關係與性教育中心同時也是輔仁大學公共衛生系主任鄭其嘉副教授指出,強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已是社會共識,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過去透過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推動學校性健康促進,委託性教育專業組織輔導各縣市政府推動學校性健康促進,然而,這個計畫卻於2021年中止!
國教盟家長部鍾君偉補充,性健康教育必須課程透明、家校合作並分齡推進;否則性病升溫與數位性暴力只會更加失控。
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亦指出,金門試題事件為我們敲響警鐘,顯示出健康促進學校長期邊緣化性健康教育的現象已危及下一代。政府不能再忽視這一重大缺口。
賴清德總統日前主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4次委員會議」時強調:「健康教育是實現『健康台灣』的重要關鍵,政府必須從學校教育做起,協助學生從小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養成適合自身的健康行動習慣,並透過跨部會合作,完善校園健康促進政策,並與家庭、社區緊密連結,讓健康成為每個人生活的日常。」國教盟認為,這是政府應立即落實性健康教育的強力支持論述。
因此,國教盟提出三項緊急訴求: (相關報導: 新冠疫情再升溫 疾管署估至8月恐上看170萬人確診 | 更多文章 )
1、政策之健康促進學校必須立即將「性健康」列為核心評鑑指標,與青少年預防保健計畫深度整合,恢復專業的學校性健康促進輔導計畫,確保各縣市政府各級學校學生真正獲得系統化的性健康教育與活動。
2、中小學師資培育體系應全面納入性健康促進教育必修課程,內容須涵蓋性健康與健康行為科學,以確保未來所有教師皆具備充足的性健康教學能力。
3、政府必須立即補足健康教育師資缺口,確保國中三年內每位學生都能完整接受規定的健康教育課程,不再僅有片段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