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5月18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就職彌撒,在執掌教廷近1個月後,他在6月5日依據梵蒂岡與中國於2018年簽署的主教任命協議,任命中國福州教區的林雲團為輔理主教,被視為是延續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的外交政策。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今(12)日在臉書分析,良十四世此次的任命,再次突顯了「聖座外交」在全球秩序中的獨特地位,而台灣對這一動向的關注不難理解。
翁履中指出,教宗此次對中國主教的任命,表面上雖是對方濟各外交遺產的延續,但這並非單純的主權外交,更是「價值觀外交」與「靈性外交」的具體體現,對天主教來說,任命重點不在政治,梵蒂岡能與中國保持對話,讓更多信徒能在國內合法地信仰天主教,是聖座普世傳教使命的延伸。因此,即便該協議被質疑妥協、模糊,但教廷仍認為這是當前條件下「能做的最好的選擇」。
就台灣角度來看,翁履中指出,畢竟梵蒂岡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與台灣有正式邦交的歐洲主權體系,也是最具道德與精神象徵意義的國際關係之一,台灣社會自然擔心,梵中關係若持續進展,是否意味著聖座會為了「信徒的數量」而犧牲與台灣的邦誼?然而梵蒂岡的聖座外交不是基於地緣政治利益,強調的是「和平」、「正義」、「尊嚴」與「對話」的價值,與中國展開主教任命合作,同時保持與台灣的正式外交關係,並不矛盾,目的是與所有政權保持溝通的可能,而非選邊站隊。
翁履中進一步說,聖座外交的根本在於超越國界與政權,不是在討好中國、也不是在忽略台灣,而是在用一種靈性的方式,讓信仰有更多空間呼吸,台灣真正應該思考的不是阻止梵中走近,而是如何讓聖座更看見台灣在民主、信仰自由與人道價值上的堅持,這才是維持關係的真正基礎。他總結,若教宗能繼續堅持「凌駕於現世考量之上」的聖座精神,那即使與中國展開實質合作,也未必會拋棄與台灣之間的特殊情誼,「台灣的擔心是正常的,因為我們畢竟是凡人。」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