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後有罪惡感?專家揭「無所事事過一天」好處:別再像倉鼠一樣動個不停

2023-04-04 11:30

? 人氣

什麼都不做、無所事事,是非常好的「充電」時機。(示意圖/取自Pakutaso)

什麼都不做、無所事事,是非常好的「充電」時機。(示意圖/取自Pakutaso)

「緩急適宜地工作」是什麼意思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白天全力以赴,傍晚好好放鬆,夜晚睡個好覺,這就是緩急適宜的一天。或者是,工作沒辦法一天完成,星期一到星期五全力以赴,星期六日(周末)好好休息,這樣也算是取得平衡。

假設有一把弓,把弦拉緊再放開,就會彈回原位。但如果將弦越拉越緊,最後就會拉斷;或若是一直保持緊繃,弦也會失去張力、變得鬆垮,無法恢復原狀。

正常的物理現象,用在人的神經也一樣,緊張完就要鬆弛,只要能好好地「鬆弛」(放鬆),就可以應付接下來的「高度緊張」「高度壓力」。

如果我們一直緊張,毫不鬆懈,精神的線就一定會在某個時候無預警拉斷。

很多人推說「因為很忙,沒時間放鬆」,睡前2小時也好,好好地放鬆,睡眠可以更深沉,消除疲勞的效果也會完全不同。

緩急適宜的習慣1:把休息當作「充電」

日本人喜歡「忙碌」。很多人沒事可忙就坐立難安。

「昨天一整天什麼都沒做,無所事事。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不要無所事事?」常常有人來問我。我認為「無所事事過一天」是很棒的時間利用。根本是終極的放鬆。有什麼不好?有的時候,這樣過也很好啊。

然而,許多人對於「無所事事」會有罪惡感。非得像倉鼠那樣動個不停才能安心。

那麼,把「休息」想做是「充電」怎麼樣呢?手機電量低於一半時,我們都會急著「充電」。能量變少了,當然要充電。不只是手機,人也一樣。

如果不充電,手機滑著滑著,很快就會沒電。人也是一樣,想要長時間高強度地工作就一定要「充電」。

自造幸福(圖/今周刊提供)
放鬆的方法。(圖/今周刊提供)

放鬆、放空、什麼都不做、無所事事,都是非常好的「充電」時機。

緩急適宜的習慣2:動態性幸福與靜態性幸福要平衡

血清素幸福、催產素幸福指的是「安心」「內心平靜」「放鬆與療癒」等感受,也可以說是「靜態性幸福」「放鬆型的幸福感」。

多巴胺幸福是令人想高喊「太棒了!」,帶著激昂感的幸福,也可以說是「動態性幸福」「興奮型的幸福感」。雲霄飛車等帶有緊張的腎上腺素性幸福也是「興奮型的幸福」。

自造幸福(圖/今周刊提供)
幸福必須平衡。(圖/今周刊提供)

「靜態性幸福」與「動態性幸福」的平衡很重要,所謂緩急適宜就是「靜態」與「動態」的均衡。

一整天緊湊地工作(多巴胺幸福),下班回家和家人在一起、泡澡放鬆、睡個好覺(血清素幸福、催產素幸福),如此緩急適宜地生活,「三種幸福」自然會取得平衡。

常有人問我:「只要擁有健康和親愛的家人,即使貧窮也會幸福嗎?」

答案是「Yes」,不過,「如果可以的話,有錢就更幸福了」。

很多人以為「親愛的家人」與「財富」只能擇一,事實上是可以兩全其美的。

得到「靜態性幸福」的狀態,就像是汽車加滿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