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人生,應該是什麼樣子?給困在世俗框架的你,2個真心建議

2022-10-10 09:30

? 人氣

30 歲後該是什麼樣子?所謂的「階段性人生」,我們要迎合,還是選擇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圖/取自pakutaso)

30 歲後該是什麼樣子?所謂的「階段性人生」,我們要迎合,還是選擇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圖/取自pakutaso)

20 歲的我們,有種不顧一切的勇敢,對於任何沒有嘗試過的事物,皆抱持著新鮮、好奇的態度,即便吃了點虧、在過程中摔了一跤,也不會澆熄那份熱情的心,隨時隨地精力充沛、準備迎接挑戰;30 歲的我們,比從前的自己多了一份韌性,逐漸理解某些人情事故和「眉眉角角」,在面對不同人、不同事時,清楚明白怎麼做才不會傷害到自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隨著年紀漸漸增長,驀然發現:「人生彷彿被冠上了『階段性』的迷思。」以事業面而論,一定要有一份穩定的薪水收入,最好能當上主管職,有著獨當一面處理事情的能力;以感情面來說,年紀到了就是要結婚、生子,打造屬於自己的家庭;以生活面提及,就應該更多豐富充實,閒暇時刻比起放鬆,更應該好好栽培自己。

那麼多的「應該」,到底是誰規定的?所謂的「階段性人生」,我們要迎合,還是選擇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

不需拿世人的典範,與自己相提並論

有太多的應該,其實根本不應該。

社會分別給了每個年齡層一個框架,幾十年來,人們理所當然地在裡面轉圈圈、營造自己的小世界,偶爾有人突破框架跳脫傳統思維,在多數人的眼中仍是魯莽勝過勇敢。於是,出現了一些「成功人士」做為典範,我們以他們為模型,試著將自己套進那個在世人眼中「正確」又「無害」的人生規畫裡,逼著自己要按照劇本走。

事實上,這些典範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就像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一樣,你喜歡的我不見得喜歡,適合你的也不見得適合我,兩者理當無法相提並論,那又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受到世俗的框架所侷限呢?

階段性是參考,重點在於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或許,站在許多「過來人」的立場,會認為只要按照「階段性」的劇本規畫,人生就不會出什麼太大的差錯,也能少走一點冤枉路。例如,30 歲後大家都認為是成家立業的年紀,如果此時拋開工作,只為一圓夢想出國留學,身邊的人會說什麼?「也太輕率了吧,他有想過嗎?」、「這把年紀了不適合這樣吧?」、「怎麼這麼不切實際?」種種負面的評論,不免當事人皺起眉頭,省思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換個角度來看,有沒有可能是我們一直將參考當成目標?參考是一種途徑,根據前人的經驗累積,告訴你可以怎麼做;目標則關係著個人的喜好和方向,兩者相互融合並從中做取捨,便能勾勒出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千萬別將參考和目標混為一談,那會錯失許多機會、也容易做錯選擇。

人生沒有什麼是絕對的,也不會有任何一個人,有辦法跟著所設定好的完美劇本走。我們應學著多一點體諒、多一點接納,可以選擇走入「階段性」,但不能任意批評其他沒有跟著世俗標準走的人;努力為人生負責,揮別年齡的局限、走出自己的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女子學(原標題:30 歲後「應該」是什麼樣子?每個人觀點、目標不同,「階段性人生」是參考不是絕對!)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