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憂鬱、注意力難集中,問題原來出在飲食上!中研院專家揭開「不能吃的秘密」…

2017-10-27 11:40
飲食跟情緒之間,究竟有多密切的關聯?(圖/bigheadmogi@Flickr)
飲食跟情緒之間,究竟有多密切的關聯?(圖/bigheadmogi@Flickr)

看醫生前,先想想吃的食物是否營養足夠。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的潘文涵研究員,帶領團隊以「資料採礦」方式,探討飲食與疾病的關聯。透過本文專訪,一起了解自己的飲食健康盲點。

吃什麼真的可以改變健康嗎?

潘文涵團隊以實證研究驗證「含鉀低鈉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效果,也推廣舒緩高血壓的「得舒飲食」。(圖/Body 雜誌拍攝,潘文涵實驗室、研之有物提供)
潘文涵團隊以實證研究驗證「含鉀低鈉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效果,也推廣舒緩高血壓的「得舒飲食」。(圖/Body 雜誌拍攝,潘文涵實驗室、研之有物提供)

我在西北大學社區健康與預防醫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時,注意到全球有一個長期受矚目的飲食問題:食鹽吃太多,大家的鈉攝取量過高;有許多短期研究顯示減鈉可略降血壓,但是並沒有一個長期的「實證醫學」研究,顯現對心臟血管疾病風險的改善。

深究其原因,是因為飲食口味難以改變,如何讓好幾千人吃好幾年低鈉飲食是一挑戰,這個困難使得全球缺乏這類長期研究。

其實鈉(對人體有害)攝取過多,對應的問題是鉀(對人體有益)攝取不足。

在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工作初期,我想到可以用鉀鹽代替鈉鹽,好處是不但減少鈉攝取,同時補充人體缺乏的鉀,鉀鹽也是鹹的。我們和台鹽合作,將合適比例的含鉀低鈉鹽供給當時板橋榮民之家的廚房,代替日常的烹飪調味。

為了研究鈉減少和鉀增加的飲食的健康效應,我們串連了健保資料,發現吃含鉀低鈉鹽的長輩們心臟血管疾病死亡率較吃一般鹽的為低,同時健保花費也較低。為期 3 年、超過千名板橋榮民之家的長輩參與,這是全世界唯一的長期實證醫學研究,成為美國心臟學會生活型態療法,減鈉增鉀建議的重要參考(註一)。

潘文涵設計的低鈉鉀比值飲食療法,成為台鹽推出低鈉鹽的配方參考,透過飲食降低高血壓及腦中風的風險。 (圖說設計/林婷嫻、張語辰,研之有物提供)
潘文涵設計的低鈉鉀比值飲食療法,成為台鹽推出低鈉鹽的配方參考,透過飲食降低高血壓及腦中風的風險。 (圖說設計/林婷嫻、張語辰,研之有物提供)

高血壓民眾看醫生時,醫生多半會直接開藥治療,但其實多提醒病人採用得舒飲食來降血壓,更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我們和董氏基金會、嘉南藥理大學教授合作,推廣降血壓的「得舒飲食」 (dietary approach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 。得舒飲食每天需要食用 10 份蔬果,蛋白質攝取偏向白肉(魚和雞)、豆腐和低脂奶類,也強調核果和五穀飯的重要性。關鍵在於多攝取蔬菜、水果、奶類、核果這些植物性食物,蔬果與深海魚都具有抗發炎的作用,而「少紅肉」能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

憂鬱症、專注力不集中,和飲食也有關係?

我們研究飲食和各種流行病之間的關聯,發現雖然是不同的疾病,但都同樣起因於不當的飲食型態,其實這是一個時代性的問題。

現代有很多美味的高熱量加工食品,主要是油炸食物和甜飲料,含有很少的營養素,剝奪了人們攝入健康食物的機會,這會因為個人營養缺乏的差異性,引發不同的疾病。

大部分的健康狀況都受到多種因子影響,不會是單一因子,不能依賴只吃特定食物,就希望足夠維持健康。

魚油不足的人容易產生憂鬱,這是過去大家就知道的。而我們研究(註二)注意到的是,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需要一個甲基路徑,而甲基路徑得以順利運作需要來自植物和動物的維生素,包含維生素 B2, B6, B12 和葉酸,缺一不可,這是一個普遍引發憂鬱的路徑。現代外食族吃飯只求果腹,吃碗陽春麵、炒飯就應付了,容易導致這類問題。 (相關報導: 蛤蜊冷凍保存營養價值多8倍!學會日本專家這些料理鐵則,身體不再隱性營養失調! 更多文章

無論是老年人、年輕人、孕婦的憂鬱症,都可能是因為營養的「邊界缺乏」,也就是各種營養素都缺一點點。雖然人的代謝還是可以運作,但營養的邊界缺乏會影響神經傳導物質製造不夠,進而造成憂鬱症。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挺同婚恐遭罷免 黃國昌:對台灣公民智慧有信心
人人痛罵淫穢下流,最後竟成芬蘭國寶!他細筆勾勒激凸男體,宣揚同性情慾並不可恥!
真實版「奇幻漂流」:美國兩女海上漂流半年,被台灣漁船發現獲救!
慶富案「調查沒上限」!賴清德給施俊吉3個指示
初次見面問人家「你結婚了嗎」可是嚴重踩雷啊!溝通專家教你這樣開口,得體又討喜
吃豬腳可補充膠原蛋白、皮膚變漂亮?別把商人話術以訛傳訛!5個絕對要知道的營養大騙局
北韓將在太平洋上空試爆氫彈?北韓高官對CNN強調:金正恩言出必行
公平會罰高通影響亞洲矽谷?龔明鑫:不會放棄溝通
將母愛直送到寶寶身邊,陪伴職場媽媽堅持下去
金正恩和戰兩手?北韓外交官:美國撤回敵對政策,我們自然願意對話
說「你是同志」竟被判公然侮辱?律師:法條用錯啦!應該用「這條」才能保障同志權益
七八年級的自我風格!配上J&V錶散發最輕奢的時尚
台灣竟然有這麼美的花海!5處最強賞花秘境大公開,一大片又粉又黃真的不輸國外啊
回溯初心觸碰生命的原味,天空創意節打破創作疆界讓想像力奔馳
被打槍又怎樣,對的人在下一段!平台牽起身心障礙佳偶,20歲唐氏女孩追愛路超感動
戀愛、結婚都好好的,生完小孩老公就變「豬隊友」!美國記者耗數年發現這8點是婚姻殺手
想加前任當臉書好友,苦等多年換不到「確認」…她寫出愛情最痛結局,讓人不勝唏噓
不只開車不能看手機,走路也不行!檀香山過馬路看手機要罰錢
【ITI三十而立系列報導】李芃君:忠於自我,擁抱挑戰,才能面對變局,把握機會
嚴禁小孩戀愛也沒用!怎麼開口跟孩子討論感情話題?心理師5招護住你的親子關係
台灣政府怎麼了?新制上路10個月,租屋族更慘!被惡房東剝兩層皮,成弱勢中的弱勢
跨域資源豐富 義大培育國際移動人才
總被你忘掉的,其實才是最髒的地方!5個家中最噁心的角落,定期清掃保健康…
你知道有一群人絕不用臉書嗎?抗拒臉書的他做實驗,發現臉書依賴者連話都說不完整…
「再不聽話就看著辦!」她一席話打臉家長:為什麼孩子該聽你的?說這種話的父母才失格
你知道沼氣發電至少養2000頭豬才夠嗎?政策、資源難分配 公民電廠前途崎嶇
一個實踐農電共生、一個導致農地荒廢 同樣太陽能,日本跟台灣差在哪?
「愛一個人時只能偷偷摸摸」他用畫筆揮灑出台灣之美,卻也道盡了一生的愛與傷…
秘境就是秘境,連入口都充滿驚奇!你不知道的「台版薩哈拉沙漠」竟在這兒啊…
英國脫歐沒在怕!彭博社斥資350億打造倫敦新總部 前紐約市長:樂觀看待倫敦前景
同性婚姻合法化》為什麼這裡不行?英國攝影師透過鏡頭 凸顯香港婚姻平權困境
風評:2050年禁燃煤發電─因為現世太糟,所以許你來世
羅智強觀點:131比108,任內貪官數陳菊完勝朱立倫
令狐台觀點:從反共教育進化到知共教育的迫切性
陳厚銘觀點:台灣高教國際競爭力衰退之困境與省思
何容君觀點:輻射屋發現二十五周年祭—輻射受害者健康照護的挑戰
楊建銘專欄:惦惦呷三碗公的PayPal
夏珍專欄:曾為兩岸交流推手的民進黨,而今安在哉?
蛤蜊冷凍保存營養價值多8倍!學會日本專家這些料理鐵則,身體不再隱性營養失調!
觀點投書:「育兒百寶箱」無罪,但要看清托育政策問題的本源
觀點投書:給習主席的一封公開信——請傾聽台灣人民的心聲
李明璁專欄:新聞人權爭議不曾發生
觀點投書:公股銀行系統30年未更新,我們的錢安全嗎?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對話之後》選摘(2)
每天有6個女生因乳癌病喪命!尤其這些人要注意,除了年年做檢查,還要有這習慣
賴清德開缺電會議,備轉容量108年達10%
高通被重罰234億元怒斷5G合作 沈榮津繼續努力「盼合作迎商機」
泰王蒲美蓬國葬》拉瑪十世時代 開啟泰國軍政府與王室新關係
研發高附加價值商品 義美買60公噸香蕉救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