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Nvidia)其實一切安好。但要讓大家相信這個簡單的事實,最近似乎越來越難了。
自從輝達上一次舉辦GTC大會以來,過去一年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美國國內和全球的政治與經濟不穩定狀態讓投資者侷促不安,對風險較高的科技股的興趣尤其受到影響。在輝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上周二發表GTC主題演講前,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今年累計下跌近8%,而2024年全年該指數累計上漲逾一倍。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上周二,也就是黃仁勳發表主題演講的當天,輝達股價在大盤普跌背景下又下滑超過3%。雖然上周三收復部分失地,但今年仍累計下挫12.5%,這與上年同期81%的驚人漲幅形成鮮明對比。市值超過1兆美元的另外五家科技巨頭今年以來平均下跌9%。
就自身業務來說,輝達也面臨壓力,其中包括對競爭不斷加劇的擔憂,也包括對中國公司DeepSeek橫空出世等一些新動向的不安。DeepSeek宣稱取得的成就似乎降低了企業為打造先進AI模型和工具而花費巨資購買輝達GPU晶片的必要性。
黃仁勳在今年GTC大會上對這兩個問題都做出了回應,他在主題演講中花了很大篇幅論證DeepSeek宣傳的那種AI推理實際上需要更強大的算力。上周三,在談到DeepSeek開發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時,他對金融分析師表示:「很多人對R-1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
至於競爭,分析師普遍認為輝達仍遙遙領先。Bernstein的Stacy Rasgon上周三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路線圖看起來非常可靠,而且從龐大的業務組合來看,(輝達)相對於競爭對手的能力優勢還在繼續擴大。」Evercore ISI的Mark Lipacis在其報告中稱,一些大型數據中心的營運商告訴他,輝達比競爭對手領先八年。
AI數據中心提供商CoreWeave在本月早些時候提交的IPO文件中表示,該公司只使用輝達的GPU晶片,因為「我們的現有客戶在合約中指定我們使用輝達GPU」。
競爭對手很難縮小這種差距。輝達的財務實力在晶片行業內無與倫比,其往績12個月自由現金流接近610億美元,是博通(Broadcom)的三倍,是Advanced Micro Devices (簡稱AMD)的25倍。輝達似乎也有足夠的空間加大投資;該公司每年的研發支出與收入之比僅為10%,而標普全球市場財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數據顯示,費城半導體指數所含晶片公司的研發支出平均佔比為18%。
對輝達來說,最難纏的對手可能反倒是自己過去的表現,以及這些表現所催生出來的,對於未來的高預期。多位分析師指出,在今年的GTC大會上宣布的一些重大消息,包括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推出Blackwell Ultra晶片,以及將於明年下半年推出新的Vera Rubin晶片,基本都在預料之內。
華爾街預計,輝達本財年收入將成長57%,至略高於2050億美元。對於一家規模如此之大的公司來說,這種成長速度已令人印象深刻,但也只有輝達前一財年增速的一半。
強大的晶片公司經常挑戰物理定律,但即使是其中的佼佼者,也無法始終與地心引力抗衡。
責任編輯:李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