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上任美國總統三周以各項新政分散全球注意力,台灣則關注自己是否成為關稅戰目標國之一。專家則示警,北京當局正積極強化「不戰而勝」,加速破壞海底電纜將是戰略之一,一旦中方對此展開全面攻擊,台灣網路通訊將被切斷、經濟更加脆弱,市場將會劇烈動盪。
俄烏戰爭開打迄今,俄羅斯被質疑與數起海底電纜遭破壞事件有關,但由於許多事發地點偏僻,船隻又沒有懸掛俄羅斯國旗,北約(NATO)很難追究責任。
去年12月,芬蘭與愛沙尼亞海底電纜被破壞,芬蘭當局以俄國影子油輪(實際船籍是庫克群島)「Eagel S號」船錨切斷該電纜為由進行扣押船隻,但卻沒辦法對切斷電纜一事提告,之後則考慮以違反海關規定為由,扣留船上的俄國原油。
近10年來,俄羅斯間諜船「琥珀號」(Yantar)更成為西方各國緊盯的焦點,因為被質疑常在海底電纜周圍打轉,其企圖是收集更多海底電纜資訊,並繪製全球海底電纜地圖。「琥珀號」1月航行英國水域,英國政府立刻派出軍艦近距離追蹤,要讓俄羅斯政府收到警惕。
目前,兩岸之間的海底電纜遭破壞事件多發生在馬祖地區,而不論是疑似中方船隻破壞,或是自然劣化,都導致島上居民通訊一度中斷造成生活不便。對此,彭博專欄作家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在10日的評論中指出,目前,中方對台灣破壞海底電纜的攻擊行動仍小,但若不加以控制,規模無疑會擴大,也會加速進行,危及到台灣本島居民生活與經濟發展。
瓦斯瓦尼引述不具名我政府人士指出,網路中斷有助於假訊息散播,中共可以輕易傳播訊息,讓台灣民眾相信已控制台灣,這消除真正戰爭的必要性,達到中國只要靠恐懼就能完成入侵台灣的任務。
前國防部副部長、前華府喬治城大學講座教授林中斌去年11月初在台大社科院,以題為「美國大選與台海兩岸關係」演講也提過,北京大戰略是不戰而主東亞,「北京真正目的要達到不戰而勝」。
史丹佛大學海事透明計畫SeaLight總監鮑威爾(Ray Powell)認同上述觀點,他指出,中國已把破壞海底電纜視為其中重要戰略,「北京不想台灣或美國發生實質戰爭,破壞海底電纜的目的是恐嚇」。
辛里奇基金會( Hinrich Foundation)報告估算,2023年全球每日金融交易規模10兆美元都仰賴海底電纜服務完成。瓦斯瓦尼表示,台灣是海島,海底電纜連結全球網路通訊的主要方式,一旦全面被破壞、中斷,經濟與生活將受到影響,市場可以預期將大舉動盪,這是惡夢般的場景!
瓦斯瓦尼呼籲,台灣當局擴大海巡隊規模,與日本、菲律賓等鄰國合作將有助於保護海底電纜等重要基礎設施,同時可學習澳洲、紐西蘭設立海底電纜保護區,並鋪設智慧電纜、擴大電纜修理船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