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乖乖吃飯,就把你送去孤兒院!」專家感嘆台灣父母「邏輯不通」的責罵才會害慘孩子…

2018-07-04 11:39

? 人氣

對很多父母來說,讓小孩好好吃飯真是件苦差事。怕小孩餓肚子,媽媽在後面追著跑:「拜託你再吃兩口就好,」偏偏小孩不領情,爸媽於是生氣、威脅小孩:「你再不吃飯,我就把你送去孤兒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阿德勒心理學很重要的核心概念為:「溫和且堅定的態度,自然而合理的結果。」只要掌握這個大原則,父母最頭痛的吃飯、收拾玩具和上學遲到等困擾,都能迎刃而解,讓孩子從行為後果中學會負責任。

自然後果讓孩子學會負責

「自然後果」是指,在大人不干涉的情況下,行為本身所導致的自然結果,例如:不吃飯會肚子餓、不穿外套會冷。

寶血幼兒園園長何翩翩認為:「教養不該是叫孩子感到害怕,而是讓孩子經歷自然的後果。」比方孩子不收玩具,你叫他去罰站10分鐘,下次他還是不會收玩具。何翩翩的做法是,如果你不收,玩具就會「消失」一星期、沒有得玩,讓孩子承受自然的後果。

何翩翩建議家長,多練習直述句和肯定句。例如:孩子不吃飯,家長不用生氣,直接告訴孩子「不吃晚餐的後果就是,晚餐會被收走、要等到明天早上才有早餐吃」。溫和的指出行為的後果,並且堅持到底,不因一時心軟而屈服。

運用自然後果之前,爸媽必須先確認自己的底限在哪裡,因為有些後果是由父母和孩子一起承擔。像天冷孩子堅決不穿外套,因此生病的話,上班族爸媽還得請假照顧小孩。因此,爸媽必須告訴孩子底限在哪,而不是全權交給孩子做決定。

哪些情況不適用自然後果?

《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一書提到,自然後果雖然是協助孩子學會負責的一種方式,但也有不適用的情況:

1. 孩子有危險:像是讓孩子在馬路上玩耍,沒有人承擔得起自然後果。

2. 要花時間訓練:以過馬路來說,大人需要教導孩子馬路的危險,過馬路之前要看左右有無來車。這些都需要時間訓練,讓孩子可以理解因果關係。

3. 自然後果會影響別人的權益時:例如不能容許孩子體驗對別人扔石頭的自然後果。4歲以下的孩子特別需要大人的監督照顧,就是這個道理,以便及時介入,避免危險。

4. 孩子不覺得行為的結果是個問題的話,自然後果就無法發揮效果。例如:有些孩子覺得不洗澡、不刷牙、不做功課、吃太多垃圾食物,並不會造成什麼大問題。

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吳毓瑩認為,以不刷牙為例,蛀牙對孩子來說太遙遠,大人可以提出這件事對他生活的意義,例如嘴巴臭會被笑。如果連這個他也不在乎,大人要小心的是,為什麼他不在乎和團體的連結及歸屬感。

何翩翩提醒,3~6歲的孩子無法體會自然後果的事。例如看電視太近對視力不好,父母就要幫忙,光叫孩子往後坐沒有用,直接把孩子抱到後面或是關掉電視,爸媽清楚表達堅定的態度,孩子就會知道大人的原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