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硬蓋三接」惹上環團為哪樁?柯文哲:2018為蘇貞昌選新北深澳才喊卡

2021-10-31 16:05
5,231人氣
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圖中)直指台灣能源政策混亂,而公投又淪為藍綠意識形態對決,當時深澳電廠環評突然停下,也是因為民進黨力推蘇貞昌選新北市長。(資料照,蔡親傑攝)
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圖中)直指台灣能源政策混亂,而公投又淪為藍綠意識形態對決,當時深澳電廠環評突然停下,也是因為民進黨力推蘇貞昌選新北市長。(資料照,蔡親傑攝)

萊豬、藻礁等議題公投案將於12月18日舉行投票,民眾黨原先定調為「2好2壞」,但近期改調為「2好」。民眾黨主席柯文哲31日受訪時表示,此次公投最大問題是讓公投變成藍綠意識形態對決,民進黨2018年為了讓行政院長蘇貞昌選新北市長,停掉深澳電廠,現在被迫蓋第3天然氣接收站。

受疫情影響,原訂於8月進行四大公投案延期至年底。民眾黨過去主張同意護藻礁、反萊豬2案,反對重啟核四、公投綁大選2案的「2好2壞」。然而在投票進入最後倒數階段時,態度與立場趨軟,僅呼籲支持者在反萊豬與護藻礁公投案投贊成票,對另外2項則不再強力呼籲。

不再強力反對重啟核四、公投綁大選 「更重要的是討論」

柯文哲31日赴苗栗縣黨部開幕活動時,被問到民眾黨內對於公投的「2好」論調,他表示,此次公投最大的問題就是變成藍綠意識形態的對決,其實更重要的應該是討論。柯文哲以外科舉例,若要幫癌症病人做治療,並不是只有開刀或化療或標靶治療,而是採混合方式。

柯文哲透露,自己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表態反對核四;可是核四不蓋,能源問題又該如何解決?他又提到藻礁的事件,稱當時就是把深澳電廠停掉,改蓋第3天然氣接收站,而當時深澳電廠喊卡的理由,柯表示就是2018年為了讓蘇貞昌選新北市長,才將深澳的環境評估停掉的,「為了這個政治上的理由」,所以現在被迫蓋第3天然氣接收站。

至於是否支持「護藻礁」公投、反對重啟核四?柯文哲表示,保護藻礁是一種環保態度,他認為現今台灣的能源政策混亂、搞不清楚,立法院的杯葛也亂七八糟,無法實際解決問題。柯文哲說:「剛剛聽到一句話很有趣,你要就『解決問題』,不然就『解釋問題』,不能『不解決也不解釋問題』,這樣就會變成執政的傲慢。」 (相關報導: 民調68%同意反萊豬 郭正亮曝民進黨盲點:國民黨哪有這麼多人支持 更多文章

柯文哲認為,這個社會需要討論、對話與解決問題的理性,但不幸看到仇恨動員,「這不是我們喜歡的。」

風傳媒 VIP電子報
每週一封,閱讀更多獨家報導
請輸入e-mail
免費訂閱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臥底風暴》自白奉命監控施明德哥哥 江鵬堅當年如何與施明正搭上線?
高山生態危機將來襲?環保團體最新研究:嘉明湖水塑膠微粒檢出率達100%
臥底風暴》自承是調查員 揭密黨外資歷不深的江鵬堅何以成為民進黨創黨主席
COVID-19究竟起源於何處?美國公布最新報告:可以確定這件事
教召1次14天也無法彌補戰力?學者點出國軍關鍵缺陷:追求帳面上的數字會讓問題更嚴重
中國手機將不能使用LINE PAY?公告曝有9種狀況受影響
陳柏惟遭罷免 蔡其昌:民進黨將提最強人選參與補選
下雨天洗完衣服曬不乾、飄霉味該怎麼辦?日本家事達人傳授10個快乾小秘訣,原來掛窗邊超NG
坐擁無敵海景!產業踴躍洽詢進駐高流 王文翠:招商後勢可期
為「清零」關緊國門!從今冬到明春,中國大幅削減進出的國際航班
被周玉蔻控「神棍」 顏清標反擊:選前故意把我打成「黑五類」
不愛地球就搗蛋!專家教你如何過一個更綠色環保的萬聖節
同志大遊行線上線下百花齊放 盼全民共同打造「友善日常」
淨土淪陷了!撐了快兩年,這個南太平洋島國終於出現第一個新冠肺炎病例
全台公告地價減不到1%,台中卻大降20%!監察院批:獨厚大地主,有違社會公平
德媒:無論經濟利益還是維護和平,德國新政府都應大力改善與台灣關係
COP26》廢核與減碳的兩難:25位能源專家呼籲德國「留下核電廠」!
台灣曾有戶外滑雪場!「60年珍稀照片」曝光 彭啟明憶父往事
我們在學校學的物理、化學等知識,竟只占整個宇宙的5%!天文所教授帶你探索宇宙奧祕
民調68%同意反萊豬 郭正亮曝民進黨盲點:國民黨哪有這麼多人支持
只要變優秀了,才會被別人喜歡?心理師破解人際社交的迷思,許多人根本搞錯了
果然是巴菲特最愛的公司啊!吉列刮鬍刀用了這招,印度市占率從0飆破5成
高端入選WHO團體試驗股價飆升 郭正亮揭時程:現在漲停毫無道理
中國犯台先奪東沙試水溫?郭正亮曝「不一定划算」:搞不好獨派會很高興
通膨再燒,大麥克漲價!美國星巴克、麥當勞先後調高薪資,老闆仍苦喊招不到人手
4大公投藍綠全力開戰 沈富雄提醒國民黨「小心一件事」
萊豬是CPTPP門票?游淑慧批蘇貞昌「邏輯撞牆」:美國不是會員國
許劍虹觀點:美軍駐華的「屁孩」飛行員—紀念唐納德·羅培茲
地主將打通40年的便道封起,居民可以要求重新開放嗎?得看它是否為「既成道路」
葛兆光專文:怎樣評價岡田英弘《日本史的誕生》?
鍾喬觀點:民眾音樂,一種倡議或抗議的聲音
為何台北市人口平均年齡越來越老?房市專家胡偉良點出背後成因,年輕人集中在這2區
幕後》公投說明會桃園首發做球鄭文燦?民進黨順序安排嗅出2024端倪
謝錦芳專欄:比爾.蓋茲的憂慮
鄧鴻源觀點:4個不同意讓台灣更有力
楊岡儒觀點:總統一開口,檢方立刻神速辦案從重量刑?
許詠翔觀點:為什麼吃辨善惡的果實是原罪
觀點投書:四個不同意,民主「鞏固力」?「孔固力」?
觀點投書:拉抬民眾黨是綠營陰謀?民調「藍下白上」欲挫國民黨
李怡專文:大時代浪潮下那些隱晦不明的個人與悲劇
林懷民VS.簡靜惠:圓一個世代青年的藝術之夢─戴上耳機,世界從此打開了
觀點投書:拜登打台灣牌的戰略意圖
觀點投書:如何有效提升國軍對外形象塑造
王瀚興觀點:疫苗打不完,怪人民多要BNT?焦糖謬矣
觀點投書:笨蛋,釋迦問題在於外銷
觀點投書:寧靜與擾動,新舊之間的交界—華夏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