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低收卻被質疑「看起來很好」、跟爸媽睡工地不上學 社工揭校園被隱形的「貧困家庭」真實困境

2020-11-03 09:50

? 人氣

做工家庭擔心孩子無人照顧就帶去一起睡工地、低收入戶的媽媽被其他家長質疑「看起來很好」而自卑、兼3份工作餬口的家長無力關心孩子課業──當這樣的孩子出狀況,人們往往只看見成績差、蹺課、中輟、怪罪家長沒把孩子教好,卻未必能知道背後各種無能為力...(示意圖,謝孟穎攝)

做工家庭擔心孩子無人照顧就帶去一起睡工地、低收入戶的媽媽被其他家長質疑「看起來很好」而自卑、兼3份工作餬口的家長無力關心孩子課業──當這樣的孩子出狀況,人們往往只看見成績差、蹺課、中輟、怪罪家長沒把孩子教好,卻未必能知道背後各種無能為力...(示意圖,謝孟穎攝)

「為什麼家長要把孩子帶去工地?好像很危險,但單獨放在家裡更危險,這是個兩難──但當他回到教育現場,老師們就會頭痛:小孩為什麼沒上課,怎麼了?為什麼肚子餓沒吃飯?為什麼每天8點都沒到校、中午才到、到校一下就走掉?這些是我們現場常發生的……」

做工家庭擔心孩子無人照顧就帶去一起睡工地、低收入戶的媽媽被其他家長質疑「看起來很好」而自卑、兼3份工作餬口的家長無力關心孩子課業──當這樣的孩子出狀況,人們往往只看見成績差、蹺課、中輟、怪罪家長沒把孩子教好,卻未必能知道背後各種無能為力,而10月底「貧窮人的台北」特展講座教育場次,社區社工馬明毅、楊佳賢、學校專任輔導老師蔡詠琳,便同台道出在充滿各種難處的教育現場,能如何接住各個貧困家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疲憊不已的家長、不被理解的孩子、被巨量工作壓垮的老師,三方有各自的難處、三方交集時也很難避免各種誤解與衝突,而社工馬明毅作為「橋樑」溝通的盼望之一便是:「我們可以停下來聽一點點,有時候多10分鐘,事情就會不太一樣。」

「有了工作就沒生活,無法照顧孩子」 一整天下班回家超過晚上10點、隔天清早又要出門 當疲憊不已的家長來到校園

關於「貧窮」是怎麼一回事,常人想像或許是衣衫破舊、潦倒路旁、三餐不繼,然而在號稱「台北最窮」地區之一的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社工馬明毅,看見的是貧窮如何一步步影響人的生活,風險隨時能侵蝕掉一個家庭。

馬明毅介紹,協會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新安里,此地充滿屋齡50年以上、坪數僅8–10坪、房價低廉的「整建住宅」,吸引許多經濟狀況不是很好的家庭入住,有些是中低收入戶、據2019年統計南萬華幾個里的中低收入戶人口是台北市5倍以上,有些是家境貧困、但因為先祖在此地置產而不被列入中低收的家庭。協會一開始的工作是陪伴孩子,但陪著陪著也發現孩子許多狀況都與家裡有關,因此步步走入家庭、一起陪伴家長。

這些家長通常從事勞力密集產業與服務業,雖然有工作,但可能工作不穩、今天有工程才有收入,可能長期吸入有毒物質職業傷害、身體不好還要養家,也可能一天必須兼許多份工才能維持家計;馬明毅碰過一個媽媽上午在菜市場幫工、下午在安親班洗便當盒煮菜、晚上擺夜市,一整天工作下來回到家已經超過10點、隔天清早就要出門,「他們工作時間要很長,才能撐起一個月3萬多薪水,很多家長有了工作就沒生活,無法照顧孩子、跟周邊人際是斷掉的。」

貧窮、底層、貧富差距、房價示意圖(謝孟穎攝)
「他們工作時間要很長,才能撐起一個月3萬多薪水,很多家長有了工作就沒生活,無法照顧孩子、跟周邊人際是斷掉的...」(示意圖,謝孟穎攝)

因此,台灣社區實踐協會成立據點歡迎孩子下課來待、減輕家長照顧壓力,同時也牽線提供經濟弱勢家長就業、找到一些可以兼顧照顧孩子與收入的彈性工作機會,例如數個在地團體成立的「大水溝二手屋」就轉介不少單親媽媽就業、讓孩子下課可以過來找媽媽──此外,協會重要的工作之一,也包括成為老師、輔導室、家長、孩子之間的「橋樑」。

本篇文章共 5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5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