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16年看盡「精神病人」真實樣貌 道破最無助根源:有時候失控的不是「病」,是「人生」

2020-10-22 09:40

? 人氣

年過60因為生病被老闆拒絕無數次、只能舉牌糊口,拚了命想好好與人相處、渴望證明自己不是所謂「社會負擔」,16年來他們看盡無數所謂「精神病人」處境,道破最無助的根本原因...(謝孟穎攝)

年過60因為生病被老闆拒絕無數次、只能舉牌糊口,拚了命想好好與人相處、渴望證明自己不是所謂「社會負擔」,16年來他們看盡無數所謂「精神病人」處境,道破最無助的根本原因...(謝孟穎攝)

「我拚了命想好好與人相處、讀更多更多的書籍,對別人生了氣或被別人嘲笑,就反思是不是其實我過度敏感──剛剛是不是沒有察覺到什麼呢?今天也認真過了嗎?努力了嗎?有體貼別人也有好好微笑了嗎?為什麼又咬指甲為什麼要那樣?不要發抖、不要出汗、不要無預警哭出來,這樣人家看起來很有病,知道嗎?」-阿毛,於「精神病人的房間」特展心聲

微涼10月份,一場讓剝皮寮歷史街區破天荒「排爆」的展覽震驚萬華老城。僅僅為期5天的特展湧入超過4000名觀展民眾,儘管排隊讓一個展覽可能要耗上2小時才能看完,直到閉展前的夜間8時人潮依然滿滿──這是10月14日至18日「精神病人的房間」特展,策展團隊來自長期陪伴精神病人(心理社會障礙者)的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社會不理解的人們,他們已一路陪伴16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談起精神病人,社會大眾各種標籤總會隨之而來,「殺人免死」、「裝病」、「不定時炸彈」甚至會主張「全部關起來」,即便稍能理解者,恐怕也是投以憐憫目光嘆息「可憐」。然而真實的精神病人如何拚了命生活、如何在失控與日常間掙扎,第一線工作人員看得很清晰,活泉之家主任廖福源於20日夜間「貧窮人的台北」活動內部講座,便說:「有時候失控的不是病,是人生。」

社會譏精神病人「不定時炸彈」 他卻在一人翻桌、一人掄鐵條驚險場面意識到真正問題所在

近期最受社會囑目的精神疾病者,或許正是2019年於台鐵嘉義站犯下殺警案、被診斷有思覺失調症、因此法官依《刑法》19條「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罰」獲判「無罪」的鄭嫌。無罪判決一出輿情嘩然,多數怒吼「殺人償命」,也有人嘲諷精神疾病是「免死金牌」、「殺人執照」、該通通預防性羈押,然而在沒有犯罪的精神疾病者看來,這些評論句句是割在心上。

「我們沒有做錯事,為什麼一個人做錯事,就覺得全部的精神病人都有錯?過去有很多一般的殺人犯,為什麼你都不講?」一位活泉之家會員於「精神病人的房間」特展寫到。這般只因「精神病人」身份就面臨的無奈、疼痛、苦楚,活泉之家主任廖福源看過太多。

貧窮、底層、貧富差距、房價示意圖(謝孟穎攝)
「為什麼一個人做錯事,就覺得全部的精神病人都有錯?」或許就在你我身邊、備受污名的精神病人,每一次大眾看著社會新聞輕蔑嘲諷「神經病是免死金牌」,都割在他們心上(資料照,謝孟穎攝)

講座上,廖福源受邀談精神病人與第一線工作狀況,也試著溝通許多大眾常見迷思。對於「精神病人」一語,廖福源說明,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用詞對「精神障礙者」已轉為「心理社會障礙者」,意即當事人處在當今社會環境時可能產生障礙,但障礙是有機會移除的,就像如果公共場所有了「無障礙空間」,坐輪椅的人們也可以順利通行。不過,基於當今多數社會大眾理解的詞彙仍是「精神病人」,廖福源與會員在策展時也決定以「精神病人」一語進行溝通。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