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悲歌2》一天只賺50元!疫情下的玉蘭花阿嬤最無助日常:路人對眼就逃跑、「好像我身上有病毒」

2020-06-04 09:10
「有個客人過來,我問他說要買花嗎,他看都不看我一眼、趕快揮揮手跑掉,好像我身上有病毒!」疫情期間,街友團體社工意識到「很多人打電話來說沒地方住」、台北車站發便當更是多出數十個「生面孔」,而一位在街頭賣玉蘭花、業績跌到一天最慘只能賺50元的阿嬤,也說出這段日子的貧窮人們,日子是如何像被海嘯掃過一般......。(簡必丞攝)
「有個客人過來,我問他說要買花嗎,他看都不看我一眼、趕快揮揮手跑掉,好像我身上有病毒!」疫情期間,街友團體社工意識到「很多人打電話來說沒地方住」、台北車站發便當更是多出數十個「生面孔」,而一位在街頭賣玉蘭花、業績跌到一天最慘只能賺50元的阿嬤,也說出這段日子的貧窮人們,日子是如何像被海嘯掃過一般......。(簡必丞攝)

「整個社會被海嘯打過,脆弱的地方,就會破掉……他本來可以勉強維持生活收支,但一個狀況,就會破碎……」

自中國擴散的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在2020年橫掃全球,台灣雖以「防疫奇蹟」成為最後一塊淨土之一,卻也敵不過經濟蕭條、底層勞工大量失業的風暴。而在成立5年、致力為貧窮者發聲的「人生百味」創辦人之一巫彥德看來,這一切就像海嘯,打過去,生活近貧狀態的人們就會掉下那條線,甚至出現在街頭。

疫情期間巫彥德看到的現象之一,是友團芒草心社工說「很多人打電話來說沒地方住」,當疫情致使台北車站發給街友「善心便當」的民眾變少,人生百味出動發便當,也發現發得比往常多──以前一次發60–100個、4月底已發到170個,車站還出現很多「生面孔」。生面孔從哪來還無法確知,只能猜測這些人或許過去打零工為主、收支剛好打平,卻因疫情衝擊收入,沒地方住了。

「流落街頭」一語看似慘到不能再慘,現實的街頭卻接住了沒錢的、失意的人們,而疫情期間,街頭販賣玉蘭花的美花姐、賣彩券的小明、長期看著各種貧窮者的巫彥德,紛紛說出當疫情這場「海嘯」掃過街頭,是哪些脆弱的地方破了,又,該如何補起?

玉蘭花阿嬤的疫情記帳本:有時候1天只賣1個客人,連本錢都賺不回

「有時候一天連本錢都沒起來、250都沒有,有時候只賣1個客人,我想說回家算了,不然花會壞掉啊!」問起在台北市中山商圈賣玉蘭花、年近70的美花姐最近業績如何,她馬上掏出一張小紙片,上面寫的是每天賣出的錢──價格是1串20、3串50元,一周業績為290、270、200、230、180、160,最低只賣50元,採訪當天是70元,但玉蘭花一天批貨的成本就要250元,再加上來回的公車票,不出來可能真的比較輕鬆。

20200428-風傳媒專題,疫情下的貧窮人:賣玉蘭花的美花姐。(簡必丞攝)
問起美花姐最近業績如何,她馬上掏出一張小紙片,上面寫的是每天賣出的錢──最低只賣50元,但玉蘭花一天批貨的成本就要250元。(簡必丞攝)

採訪開始前美花姐請記者幫忙顧攤、她要去捷運站上廁所,在美花姐返回前的近30分鐘裡,記者就這麼坐在承德路天橋下美花姐自備的小椅子上,看著行人來來去去,視線一交會,對方便火速別過頭、跑得遠遠裝沒事等紅燈──這狀況循環了這漫長的30分鐘,令人難堪,卻是美花姐的日常。

「有個客人過來,我問他說要買花嗎,他看都不看我一眼、趕快揮揮手跑掉,好像我身上有病毒!」明明是讓人生氣的一幕,美花姐卻是笑著說的。

大眾對玉蘭花的想像很多,集團操控、暴利、擁豪宅、開名車,或許是謠言造就人們對玉蘭花的恐懼,但這一切在美花姐身上都沒有──美花姐的一天通常是黑蒙蒙的凌晨1點起床、2點多收貨,接著開始忙剪花、綁花,「夜來香要剪很多,要兩個小時,哪有你現在看的這麼漂亮!」弄完花也差不多天亮了,煮稀飯配菜當早餐,就坐5點45分的首班車出發往商圈,早上6點賣到下午1點,日復一日。 (相關報導: 疫情悲歌3》窮到只剩銅板、連口罩都不敢買!社工道盡貧困家庭「疫情絕境」:孩子說,好怕媽媽死掉 更多文章

20200428-風傳媒專題,疫情下的貧窮人:賣玉蘭花的美花姐。(簡必丞攝)
美花姐業績最好的時候也只賺1萬多,當疫情來襲時數字更是雪崩式滑落、少了6–7000元,她只能靠低收補助與數千元收入養活自己與年邁丈夫。(簡必丞攝)

美花姐從前也不是賣玉蘭花的,做過很多生意,藝術品、青草茶、愛國獎券、羊肉爐都做過,後來年紀大了無法繼續、家裡卻還是缺錢,她想想,就賣起了玉蘭花。一開始在西門町城隍廟,因為生意較佳,頻遭其他攤販檢舉,警察下令「兩個都不要賣」,後來她到了行天宮,卻碰上2014年全面禁香禁攤商,她不知道還能去哪、被迫放假半個月,低收入戶身份也是那時候去申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幕後》民進黨中央地方力度難拿捏 蔡英文定調罷韓「尊重公民權行使」
「吳斯懷會把韓國瑜搞死為止!」他分析:現在挺韓只能出這招
六四31週年》永誌不忘!全球線上公祭今晚登場 林飛帆、黃之鋒受邀發言
新新聞》罷韓:六月六,趙天麟掌市黨部第一仗,怎麼解菊派海派矛盾?
疫情悲歌3》窮到只剩銅板、連口罩都不敢買!社工道盡貧困家庭「疫情絕境」:孩子說,好怕媽媽死掉
防曬擦起來!全台變「夯番薯」高溫狂飆,這地區熱到36度
疫情一趨緩、醫護馬上就被人們遺忘…義大利護理師嘆: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想再當護士
疫情悲歌1》「防疫奇蹟」背後被遺忘的酒店小姐:被迫提早出社會,貧困女子道出「一技之長」最大諷刺
歷史上的今天》6月4日──六四事件解放軍「清場」,天安門廣場化為屠宰場
蔡英文裁示通過「罷韓聲明」 林濁水質疑「有需要蔡英文親自處理嗎?」
王瑞瑜一聲令下,台塑生醫迅速完成新冠快篩試劑開發
三倍券是傑出的設計?李艷秋「神解析」狠酸:老百姓沒搞懂政府用意
陳時中「內心傾向」居家檢疫隔離者可投罷韓票 趙少康:誰管你內心傾不傾向
迎戰韓國瑜蓋牌策略 前綠委曝罷免成功關鍵!
挺商家 PChome商店街開店補助再升級
從「等一個人咖啡」到「等一筆訂單」談聯發科的投資價值
自己都承認消費券失敗?黃光芹提「馬政府報告」狠酸:馬英九們之亂!
疫情過後會有「嬰兒潮」? 感情升溫卻「性致」缺缺 性學專家:原因出在這
美道瓊大漲逾527點 台股多方氣勢增溫
日批准唾液採樣PCR檢測 台大公衛專家:增加出入境採檢旅客的可能性
風評:從「罷韓國家隊」看「民進黨式民主」
存款無用時代來臨?聯準會抵死不認負利率,但美國能拒絕多久?
中醫、中藥罵不得?北京擬立法懲罰「汙衊中醫藥」 網友:何不規定權貴只能吃中藥?
趙春山觀點:《港版國安法》搞定,看川普全面出招
美國國防部前官員:中美已進入「戰略性對抗」,台海五年內必有一戰
顧爾德專欄:我們大家可以和平共處嗎?
劉正山觀點:罷韓,一場道德之戰
汪葛雷觀點:寫於六四─永不放棄中國民主夢
吳典蓉專欄:民進黨要為罷免韓國瑜付出多少代價?
觀點投書:恐被威權政治耽誤的言論自由
觀點投書:監獄關得住人,却不能讓破碎的婚姻苟延殘喘
陳文茜VS.張小嫻:病了老了,還是有一塊摘不走青春之花的地方
觀點投書:「恐怖情人」與「渣男」?
觀點投書:勿忘六四─臺灣要繼續守護民主自由
觀點投書:「糧票」如何好用好領好刺激
觀點投書:李克強不提九二共識,是警告還是示軟?
跟意見不合的人共事:《走出一條不平凡的領導之路》選摘(3)
動動手指頭,就有幾千元可賺!股市常有的「公開收購」,散戶們該如何輕鬆撿錢?
中美新冷戰升溫》斷航!美國運輸部:本月16日起禁止中國民航班機入境
吳思瑤指藍委高雄考察是作秀 國民黨團:高雄子弟不能接受雙語教育?
「舒琪大戰」神展開!陳佩琪突然感謝簡舒培祝福:佩琪和文哲永遠在一起
離岸風電產業熱 沃旭今年再開50職缺
中國6億人月均收入千元!?李克強一席話引熱議 學者:這不過是「去掉濾鏡後的現實」
網購口罩太難搶 3大電商平台秒殺賣完
北都下架國家地理頻道與衛視電影台 NCC拍板通過
批藍營側翼鼓吹「中美一樣爛」 苗博雅:1989的國民黨還會譴責六四暴行
防疫鬆綁》周日起大眾運輸「有條件」脫口罩 台鐵站票恢復發售
白宮動用催淚彈驅離群眾,好讓總統上教堂!川普高舉聖經拍照 美國宗教領袖同聲譴責
新冠肺炎》稱台灣進入社區感染被法辦 黃智賢獲「不起訴」原因曝光了
祖克柏有麻煩!推特認證川普散布假消息、臉書卻對總統煽動貼文坐視不管 FB員工發動「線上罷工」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