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的老師那麼愛出選擇題?奧地利一張全非選考卷,讓她看見台灣教育最大盲點

2018-01-09 11:41

? 人氣

「許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想必是大家朗朗上口的一句口號,但是真的要落實在學校教育中,卻有其難度,畢竟老師總是努力想要把所謂的「正確答案」交給下一代。我的中學時期是在奧地利度過的; 我也發現奧地利的教育系統,也面對著一樣的挑戰。奧地利的老師也苦思在提供知識的同時,要如何讓學生發展,如何避免把學生擠到框框裡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以自己在奧地利成長的經驗來看,這裡的教育環境其實有令我覺得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說極早分流(小學四年畢業後,就必須選擇以升學或就業為重的中學),但是看教學層面,確實非常人性化。老師們擁有偌大的空間,老師很能夠自由發揮。

但這樣的制度也是有弊端的,怎麼說?我就遇過超打混等退休的老師,一整個學年教不到課程的十分之一,而正因為老師擁有極大的自由發展空間,老師能用「我就是慢慢教學,不想逼學生」的理由搪塞,而學校基本上很難施力。這也讓我理解到,教育體制是一回事,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老師的教學態度。奧地利政府在這幾年也不停的在進行教改,就是希望在給老師自由發展空間的同時,也能有更多的施力點,來檢查教師的工作態度。

非常幸運的是,我在奧地利遇過的絕大多數老師,不僅充滿教學熱忱,也把「尋找屬於個人的答案」看得比「該給什麼答案」更重要!

藉由閱讀詩詞來發展個人觀感

奧地利的官方語言是德文,所以「德文課」就相當於台灣的「國文課」。我的高中德文老師非常在乎學生的「個體性」,我們除了閱讀各個時代的文學作品之外,也看了大量的德文詩集,老師不要求我們背詩,但卻嚴格要求我們去思考詩中所深埋的意義。這是奧地利高中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叫做「Gedichtinterpretation」,意為「詩詞詮釋」。

我們練習分析詩的結構,剝洋蔥似的一層一層往裡面看,解析韻腳、格律、節奏、節拍、抑揚頓挫等等。我們也觀察作者運用什麼樣的寫作技巧,有隱喻嗎(「她嚇到從雲端摔落」,形容受到很大的驚嚇,而不是真的從雲上摔下來。)?有擬人法嗎(「雲在天空跑的喘吁吁」)?運用的是第一人稱(「我站在那千千萬萬次」),還是第三人稱(「他聽到自己的心敲打著」)?

分析結構中的基本特徵後,也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他/她生長在什麼時代?當時社會背景又是如何?當代的時事對作者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他/她在寫這首詩的時候,處於什麼樣的人生階段?

讀什麼詩?當然是纏綿悱惻的情詩!

我們讀遍了德語系國家(德國、奧地利、瑞士)各大文豪的詩集。情竇初開的孩子,面對憂心憂國的文人所留下的詩詞,興趣缺缺;德文課本也聰明的很,貼心的供上不少浪漫的情詩,老師甚至還找流行樂的歌詞給我們讀(理直氣壯的宣稱這是現代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