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體內濕氣太重,容易頭暈、手腳紅癢!中醫師教4招祛濕小撇步,3種NG食物一定要少吃

2022-05-23 19:32
下雨天,環境變得潮濕,人體濕氣增多,容易誘發疾病或小毛病發作。(示意圖/取自flickr)
下雨天,環境變得潮濕,人體濕氣增多,容易誘發疾病或小毛病發作。(示意圖/取自flickr)

夏天雨季報到,在中醫角度而言人體的濕氣亦會隨之增多,濕熱的情況除了有機會導致風濕關節痛外,亦可誘發消化道、呼吸道等不同的疾病。而要在雨季下為身體祛濕,到底應從何入手?

脾氣虛弱和濕重人士,雨天容易生病

有些人在雨天特別多愁善感,有些人則會有關節痛。中醫師李翠妍博士指出,「人的健康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天氣轉變也可以引起身體的各種問題。」下雨天,環境變得潮濕,人體濕氣增多,容易誘發疾病或小毛病發作。

脾胃有排走濕氣功能,當濕氣增加,會加重脾胃工作量,容易造成脾胃功能失調,導致體內水濕泛濫。

脾氣虛弱體質又或濕氣重人士,下雨天特別容易生病。由於體內濕氣過多,影響脾胃功能,或本身脾虛,水液代謝偏慢,導致各種「脾虛濕困」的症狀,包括:頭暈頭重、胃脹、腹脹、作嘔、四肢關節重墜、疲倦乏力等。

4招揮別夏日濕氣

1.調整飲食,少喝冰涼甜飲

飲食建議除了注意營養均衡,食材應該以高纖與蛋白質為多,碳水化合物與高脂肪則較少。口味清淡,食用過程中宜細嚼慢嚥,飯後應該靜慮。因此不管坐或行,都要放空,減少接觸影音或電子產品,避免干擾氣血在脾胃的運作。或是可以每天煮點紅豆薏米湯喝,盡量少碰冷飲。

如果想見效更快,推薦可以喝些用芡實、薏仁、紅小豆、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等食材煮成的芡實薏仁茶,不但可以祛濕消腫,還能健脾美白。

2.用中醫「五苓散」趕走濕氣

伍崇弘表示,以豬苓、茯苓、澤瀉、白术與桂枝等五種藥材組合的「五苓散」,有健脾利濕功效,也可以經中醫診斷後服用;此外,足三里、三陰交等穴道按摩,也可以健脾益氣除濕。

3.控制冷氣濕度,洗完頭馬上吹頭髮

建議根據室外溫度來調節室內的冷氣溫度,讓兩者的溫度反差不要太大,必要時可以開電風扇輔助增加室內冷空氣的對流。

另外,夏天洗完頭之後會面臨吹頭髮很熱的問題,伍崇弘指出,如果沒有做到盡快吹頭髮,又一邊吹冷氣,也容易讓濕氣鎖在體內。

4.下半身肌肉訓練運動也有益於除濕氣

運動也是一個主要的除濕方式,運動發汗,讓水從毛孔排除即是排濕的良好管道。現代人如果不能避免冷氣房,可以多運動。

應看重早上7點到11點這段期間,就中醫理論上是脾胃經絡運行的時候,因此早餐是三餐的重點,應該質要好、量要夠。

運動上建議多鍛鍊下半身肌群,加強肌肉收縮,促進氣血循環。由外影響臟腑,來強健脾胃功能,如進行慢跑、單車、游泳等。

由於現在社會工作繁忙,多數上班族下班後沒有足夠時間進行較大的活動,建議可以進行健身運動如深蹲、橋式、棒式等。如果想柔性活動身體,可以選擇瑜伽來進行經絡的展延。

但不管什麼運動或活動,希望都是至少一週三次以上,每次30分鐘,長期實施才能獲得健康效益。

下雨天易胃脹、 手腳紅癢?

消化道疾病:胃口欠佳、口渴但不欲飲、胃脹、嘔吐、腹瀉、大便濕黏 (相關報導: 梅雨季越睡越累,小心體內累積過多濕氣!中醫師教10招自我檢測,多吃4種食物去濕消腫 更多文章

脾胃既是負責水分代謝的系統,同時又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當大自然濕度增加,導致體內濕氣積聚,有機會影響功能,無法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的水分而形成濕濁,影響食物的消化速度,造成消化道疾病。

更多文章
新冠肺炎》兒童確診要隔多久打疫苗?專家曝最佳施打時機:能防二度感染
澳洲大選「強硬反中總理」落敗!矢板明夫:中國移民恐獲「左右政局能力」
50 歲矯正牙齒會太晚嗎?隱適美專家:「健康牙齒是樂齡快樂秘訣!」
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如何吃?常見副作用有哪些?4大重點懶人包一次看懂
降雨機率30%不是3成機會會下雨?教育部公布正確意思,網友全大讚「長知識了」
1、2月統一發票千萬獎還有3張沒領!財政部公布消費地點,快檢查家中紙本發票
「大立光股價跌掉70%,這一定有事啊!」立委呼籲經濟部關注這些產業
南加州教會政治槍擊案 林飛帆:訴諸屠殺暴力者必不受支持
蔡其昌戰盧秀燕毫無勝算?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正面聲量、網路好感蔡領先
「菸防法」修法再推進 健康風險評估與加味菸等爭議待本週續審
拜登訪日》抗衡中國崛起,啟動「印太經濟架構」、召開「四方安全對話」峰會
Netflix發圖酸「買不到快篩」慘遭出征!官方臉書緊急道歉了
0+7上路,想拿居隔單需要什麼資格?6大QA看懂最新隔離制度怎麼選,3種人不能申請防疫補償金
確診喉嚨痛、發燒怎麼吃才能快速痊癒?營養師曝補充5大營養素,3種水果抗發炎提升免疫力
西南季風助攻!梅雨旺盛期這天起報到,致災性降雨恐連炸5天
砸錢救缺水》產業配置未考量水資源供給能力 再生水、海淡廠成本誰買單?(2之2)
神鷹三號案因美對台軍售限縮折翼?MH-60R汰換我老舊反潛直升機希望落空
開徵救缺水》耗水大戶不痛不癢?台塑石化單季獲利136.6億,六輕耗水費不到5000萬(2之1)
人口負成長,為何房價不跌反飆?專家揭關鍵數據:10年內看不到利空
分析》美國將擴大禁令,關鍵設備等一年,讓中資晶圓廠掃貨更兇!它們如何夾縫求生?
獨家》為何少出40萬反能買到法拍屋?一探士林地院「最高價淪廢標」爭議
驗屋發現沒馬桶、窗戶玻璃悄悄變薄?防止建材被調包,請善用這項秘密武器
華爾街日報》目睹西方制裁俄羅斯,中共禁止黨內精英及其家人擁有海外資產
YouTuber教授自製3000支蔡英文「論文門」影片 願代國民黨出戰嘉義縣長
快篩陽不等於可拿口服藥!羅一鈞提醒「14類民眾」才適用
永遠等不到的邀請函》專家:結構性障礙難克服,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前景黯淡
特稿》民進黨黨職選舉落幕 權鬥大戲才要登場?
風評:福島核廢水排入大海,台灣「沒有意見」!
趙春山觀點:面對中美競合:臺灣「求遠」勿「捨近」
孫慶餘專欄:讓中華民國就叫「台灣」!
童行觀點:拿不到錢的防疫保單,下一步該怎麼辦?
葉日武觀點:好的黑數?荒謬絕倫的產官學合作大戲
林洸耀觀點:菲律賓馬可仕家族的第二次機會─韌性、東山再起與和解
李忠謙專欄》台海戰爭最新兵推:關島恐成當代珍珠港,美中甚至可能引爆核戰
觀點投書:顏寬恒感慨,羅智強無奈
觀點投書:可以遠距教學,但是難保學習成效
點教育》「歡樂」兒童節?這還不夠!
王建煊專文:留一點給別人吃
觀點投書:藍營桃園選戰的「囚徒困境」
觀點投書:法律與專業俱不足,經濟部應為礦業法修法道歉
當代,也是反當代:《胰臟癌探戈》選摘(5)
閻紀宇專欄:兩位改變歐洲地緣政治的女力領導人
APEC貿易部長會議 經貿辦:呼籲各國重新恢復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台灣未納入「印太經濟架構」首輪名單 外交部:繼續積極爭取,白宮國安顧問:尋求和台灣深化經濟夥伴關係
英系主委選舉搶回台北市 正國會成功守下宜蘭
通勤族注意!北捷宣布明起調整班距,板南線最長9.5分鐘
幕後》正國會分裂 英系張茂楠大勝「非英聯盟」顏聖冠
中央「快篩陽=確診」還在拖什麼?侯友宜嘆搞不懂:我還是一句話
澳洲政壇變天》專家:工黨新政府延續親美方針,但也尋求與中國對話
長平觀察: 「祖國強大了,就沒人敢來幫我們了」為什麼國際社會對北韓伸出援手,對中國人道災難反應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