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好的黑數?荒謬絕倫的產官學合作大戲

2022-05-23 06:40

? 人氣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提出「好的黑數」引爆爭議後,赴民進黨就疫情提出專題報告。(資料照,顏麟宇攝)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提出「好的黑數」引爆爭議後,赴民進黨就疫情提出專題報告。(資料照,顏麟宇攝)

這波疫情海嘯來得莫名其妙,疫情指揮中心顯然措手不及,學者專家也似乎沒有做好準備,結果冒出許多不應該發生的衝突與爭議。這其中又以近期出現的「好的黑數」一說,最讓人憤怒卻無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疫情當中的「黑數」,是指隱藏在社會當中,並未出現在官方統計數字上的確診或死亡人數。有學者指出,黑數愈多愈好,感覺不舒服而宅在家裡,並且不去做PCR篩檢,就是好的黑數。多位專家也支持這種觀點,例如有區域防疫指揮官指出,目前疫情仍處於高原期,推測社區黑數可能是公布確診數的5到10倍,但「黑數越多越好」。至於防疫總指揮官陳時中則是淡漠的表示,「我們現在不在意這個黑數,在意把重症治療好」。

好的黑數=無知或無能的證據

我完全無法理解「好的黑數」一說是如何誕生的,但我完全確定,提出「好的黑數」這個荒謬的主張,絕對是出自於無知或無能。

從指揮中心官員到發表評論的學者專家,哪一個沒有接觸過「公共行政」或「醫務管理」的知識,而這兩個領域對於管理的主張大致與「企業管理」雷同。簡單的說,任何事務的管理都至少涉及三個彼此密切相關的步驟,如附圖1所示。

圖1,管理的步驟。(作者提供)
圖1,管理的步驟。(作者提供)

這其中,不論稱為「計畫」或「規劃」,其中都涉及制訂目標和關鍵績效指標(KPI)。以防疫而言,首要目標無疑是減少民眾的染疫與死亡,因此確診和死亡的絕對與相對人數,當然是不容忽略的關鍵指標。而實際的確診和死亡統計,就成為附圖1所示考核/控制/檢查階段所需的客觀依據。

實際上,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即台灣的CDC)的標準作業流程中,確實對各種傳染病訂出KPI標準,例如在新冠疫情初期就針對確診人數,訂出平均每星期15.6人的警戒值和64.5人的流行閥值,做為疫情嚴重性的研判依據。在死亡人數或死亡率方面雖然沒有制訂這類標準,但絕對會持續觀察其動向,例如陳時中就曾經公開表示希望把死亡率控制在千分之1以內。

如今,從防疫指揮中心官員到多位醫療專家,卻都鼓吹疫情黑數無關緊要,甚至愈多愈好!用常識與邏輯想想就知道不對勁。顯而易見的,偷竊和逃稅統計也都有黑數,哪位大人物敢說這些黑數愈多愈好,為何同屬施政缺失的疫情黑數卻有人極力護航…基於成本效率的考量可能選擇「抓大放小」,因此警政和稅捐單位可能心有戚戚焉,但絕對不會有人無知到公開宣稱偷竊或逃稅的黑數愈多愈好!

「好的黑數」檯面上的理由似乎只有兩點。其一是讓醫療資源得以集中在重症族群,其二是從「群體免疫」觀點出發,認為這些黑數已經感染過,有助於提高群體免疫力。

第一點的問題在於,醫療資源不足是整個醫療體系準備不足衍生的惡果,並不足以做為疫情黑數正當化的藉口…警力不足就可以鼓吹小規模竊盜除罪化,稽徵人力不足就可以主張小額逃漏稅愈多愈好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