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Omicron確診拿不到藥,為什麼不能申請賠償?

2022-05-13 06:20

? 人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每日金句」總能激起更多民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每日金句」總能激起更多民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Omicron確診拿不到藥,為什麼不能申請國家賠償?」這是一個笨問題,因為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已經說了,「感冒沒吃抗生素,國家要不要賠?這樣講法不對!」直言白目的陳時中,一句話又惹怒國人,問題不在國家不賠償,而在:一、為什麼拿不到藥?二、為什麼陳時中無法理解民眾會有這個「笨問題」的根本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確診者連醫生都未必看得到,如何「遵醫囑」?

首先,Omicron症狀可能像感冒,但不等於是感冒,新冠治療用藥是需要處方的新藥而非藥局隨手可買的成藥,而且照指揮中心的規範,適用對象有其限制,比方說,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只適用於發病五天內,具有「重症風險因子」者(如六十五歲以上,糖尿病、包括高血壓在內的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疾、肥胖、及其他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等),兒童、青少年、孕婦或哺乳中的母親都要避免;Paxlovid則可適用於十二歲以上且體重至少40公斤的青少年。

其次,對多數民眾而言,既沒有也不必有上述「醫藥常識」,「遵醫囑」就是一般民眾生病的唯一教戰守則,遺憾的是,這一波疫情來得又快又猛,一個月過去,篩陽者僅僅是PCR都排隊排到抓狂,醫生都未必得看得到,遑論「遵醫囑」,這兩天才擴大線上問診,同樣塞車塞到醫護人員都抓狂,簡單講,過去一個多月時間中,順利在發病五日內順利取得抗病毒藥物者比例者微乎其微,指揮中心號稱口服特效藥已到貨三十五萬份,但迄五月上旬只開出三千多份,民眾能不焦慮嗎?

台大公衛學院陳秀煕教授團隊的研究推估,四月到五月上旬的三十九天,就有三十八人因為未能順利投藥轉為重症並不幸過世,對比累計三十多萬確診人數,萬分之一因為領藥流程不順致死,只是一個極微小的數字,但對三十八個家庭而言,卻是難以承受的巨大悲劇。而致死案例還在每天以兩位數墊高中,轉中重症的案例亦不斷加,台北市長柯文哲甚至說,中央若仍堅持要PCR後才給抗病毒藥物,「我直接告訴你,一定會死很多人」,這不是危言聳聽,對每一家個有確診病例的家庭而言,這是真實的危機。

Omicron多數是無症狀或輕症,應該是事實,抱怨拿不到藥的應該也屬相對少數,但所謂「醫者仁心」,一個都不能放棄,才應該是他們的信念,豈能因為可能是「少數」視而不見?

20220511-台北市長柯文哲11日赴台北市議會國民黨團報告。(顏麟宇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呼籲減化確診者領藥流程。(顏麟宇攝)

共存非「躺平」,病床與抗病毒藥要備多寬才夠?

舉一個比極端的例子,名主持人陳文茜臉書發文表示,Omicron並不溫和,也沒有所謂的「群體免疫」,而她朋友九歲大的孩子,確診高燒四十度上吐下瀉卻求醫無著,只拿到一個感冒藥包;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孔(孔祥琪)以「公開信」回應,指責陳文茜對新冠用藥完全誤解(Paxlovid十二歲以上且有適應症狀才能投藥),而「抒情搧動的文茜體」只會讓前線抗疫的醫護雪上加霜,文末還加一句,「散播恐懼這件事,我們這兩年多來從貴節目看的還不夠多嗎?」前國健署長邱淑媞加入戰局指責林氏璧為執政者護航,強調「躺平式的共存,形同社會謀殺,尤其是對無法打疫苗的兒童,是無情而不負責任的殘酷做法 (他們是無法打,而不是不願打)」。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