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叫我「素食」了!美國餐飲業力推「蔬食」正名 盼以正面觀感吸引肉食者

2018-08-25 12:30

? 人氣

Impossible Foods公司的全素起司漢堡,從外觀上全然無法分別。(美聯社)

Impossible Foods公司的全素起司漢堡,從外觀上全然無法分別。(美聯社)

為了符合消費者對飲食健康的考量,近年世界各地的餐飲業者紛紛推出蔬食餐點,不過其中有些餐點的標籤悄悄從素食換成「蔬食」,正當消費者還在釐清這兩者有何不同,美國餐飲業者早已注意到素食可能引發消費者反感,有業者開始推動「蔬食取代素食」,希望透過更改標示,讓無肉不歡的消費者更願意走進餐廳,大口咬下滿滿蔬菜的漢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談「素食」易有剝奪感 「蔬食」比較正面

在台灣,我們也許不容易察覺蔬食與素食存在差異,但《美聯社》23日報導,美國市場的「蔬食」(plant-based food)遠比「素食」(vegan)吃得開。美國食品業蔬食協會(Plant Based Food Association)執行主任西蒙(Michele Simon)分析,「素食」標籤傳遞出產品不含哪些成分的訊息,消費者容易有被剝奪感;「蔬食」則正面說明產品成分,消費者通常不會感到排斥。不過她也注意到,目前市面上仍並行使用這兩種標籤,估計它們在市場上各有發展空間。

《Impossible Foods》執行長帕特布朗8月7日接受美聯社採訪,談素食標籤對消費者的聯想。
Impossible Foods執行長布朗8月7日接受美聯社採訪,談素食標籤對消費者的聯想。(美聯社)

不過每天供應3000家速食店蔬食漢堡排的Impossible Foods公司,執行長布朗(Pat Brown)接受《美聯社》採訪時,對蔬食議題表態更強烈,甚至建議餐廳最好別使用「素食」標示。他坦言:「儘管我自己是純素食主義者,但對大多數人來說,『素食主義』有如一種狂熱信仰。他們覺得吃素的人就是指著別人,不准他們吃肉。」不過他也補充,範圍較限縮的純素主義和素食主義可能排擠非素食者,蔬食食品雖然涵蓋較廣,卻也可能遭素食者敬而遠之。

素食和蔬食間沒有明確的界線,不過素食主義(vegetarian)一般指攝取少量或不攝取肉類,更嚴格的純素主義(vegan)則是完全排除包含奶、蛋在內的動物製品,這兩個名詞又被包含在更廣泛的「蔬食」(plant-based food)概念底下。

儘管三種名詞各據光譜一端,但食品的「蔬食」標示使人聯想到成分完全無肉;人們在討論飲食習慣時提起蔬食,卻又是指含有大量蔬菜,但未必排除肉類製品的料理方式。市面上不同說法的混用,導致消費者常搞混這三個名詞,為了整頓這番亂象,美國蔬食協會計畫為「蔬食」正名,不少食品業者也決定跟進,更改自家產品標示。

「蔬食產品聽起來比較好吃」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投資的蔬食肉餅供應商「超越肉類」(Beyond Meat),則避免為旗下蔬食肉餅標上素食字樣,因為他們正積極遊說賣場,讓這些「肉餅」從他們戲稱為「禁區」(penalty box)的冷凍蔬食櫃,轉放在肉食主義者最常經過的肉製品區。另一間蔬食製造商JUST則將在未來幾週,於量販店上架瓶裝植物性蛋白「Just Egg」,他們的產品看起來跟普通蛋液沒有太大差別,但JUST執行長特里克(Josh Tetrick)強調,「蔬食產品聽起來比較好吃」,因此他們也移除了產品的素食標示,僅在瓶身強調「植物製造」。

儘管許多公司都已投入蔬食懷抱,但也有不少業者還抱持觀望態度。家樂氏(Kellogg)的行銷部長波迪亞克(Dick Podiak)就表示,其旗下素食品牌晨星農場(MorningStar Farms)會繼續使用「素食」(Veggie)、(vegan)標示,因為目前大多數人仍相對熟悉這個用法,這也幫助消費者辨識含有蛋成份的產品;另一方面,晨星農場也計劃透過行銷策略推廣「蔬食」概念,讓消費者從雜誌上或他人口中,都能得知這些符合蔬食原則的產品。

在品牌命名公司PS212工作的孔提斯(Nik Contis),認同蔬食標籤確實有利於品牌行銷,但也擔心有些消費者會覺得,這些名詞轉換只是舊瓶裝新酒。對於更改標示對於肉食主義者的吸引力,他更直言:「對那些從來不吃素的人,就算你把蔬食漢堡端到他們面前,他們也不會突然決定吃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