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用心,為何卻帶不動下屬?新手主管必知2件事,別再不小心打擊團隊士氣了

2022-07-10 09:30

? 人氣

追求完美不僅無法創造偉大成就,反而往往成為阻礙成功的絆腳石。(示意圖/取自pakutaso)

追求完美不僅無法創造偉大成就,反而往往成為阻礙成功的絆腳石。(示意圖/取自pakutaso)

在我早期的職業生涯中,往往完全不理會別人對我的意見,尤其是那些告訴我還有哪些地方待加強的意見。相反的,我會把時間花在調查這些意見是誰提出來的,看看他們是有什麼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讓人困擾的意見回饋

我第一次獲得來自團隊成員的回饋意見,是在麥肯錫顧問公司的時候。在我看來,就各方面來看,我都是個相當成功的顧問:我三十歲就當上合夥人,比其他人年輕許多。那次是由我的團隊評估我,指出我有哪些表現高於平均、哪些低於平均。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有低於平均的地方,但結果卻真的有!對我而言,這有如晴天霹靂,我怎麼可能會有未達標準或必須改進的地方呢?當時的我不知道該如何回應這些意見,所以我置之不理。這麼做顯然無法幫助我進步。即便日後我協助威望迪成功轉型,又於二○○四年當上卡爾森嘉信力旅遊執行長,依舊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別人對我的意見。在我看來,每件事都進展得十分順利,公司規模成長三倍,獲利能力提高五倍,新客戶源源不絕。當時商務旅遊業正經歷顛覆性變革,從機票代理的家庭手工產業,變得更複雜、更科技導向,客戶也多半轉為企業。我擔任管理顧問多年,又有任職於電資系統法國分公司的經驗,自然覺得我對卡爾森嘉信力的業務瞭若指掌。我熟悉B2B服務、熟悉資訊科技服務、熟悉人力資源與績效管理,因此我理所當然能讓公司業務蒸蒸日上!

然而這正是問題所在。我以為我知道一切的答案,於是往往只看得見別人的不完美,將他們視為障礙,而非最佳夥伴。我相信我的能力比他們更好,所以每當有人與我分享提案或商業計畫時,我一定要好好的教導他們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後來才知道,葛史密斯將這種行為稱為「添加太多價值」。我毫無自覺的告訴我的團隊成員應該怎麼做。多年來,我以為自己一直努力的幫他們解決問題,但現在回想起來,我的行為卻是在一直深深的打擊他們的士氣。

當時我並不這麼覺得,不過卻有跡可循:有次在卡爾森嘉信力旅遊的公司聚會上,人力資源部門的主任發揮他慣有的幽默感,做了一張表,表上每個欄位都有我的名字。大家笑得很開心,但我感到很生氣。過了沒多久,員工意見調查提供更直接的訊息,調查結果顯示,我的部屬覺得他們在工作上並不投入,這讓我相當受傷,尤其從相對比較來看,全公司的員工投入程度相當高。

我陷入心理學家所謂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我認為自己的表現很棒,但數據卻顯示我還有改進空間。認知失調是如此令人難受,因此人們通常會努力調和認知上的矛盾。當時我的解決之道就是告訴自己:問題並非出在我身上,既然我沒問題,那麼問題肯定出在別人身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