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亂倒垃圾卻能亂排二氧化碳」 中研院長廖俊智談減碳 籲應思考課徵碳稅

2018-01-18 07:30

? 人氣

中研院長廖俊智拋出碳稅議題,指社會應開始考慮是否課徵碳稅,「如果不能亂倒垃圾,為何可以亂倒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尹俞歡攝)

中研院長廖俊智拋出碳稅議題,指社會應開始考慮是否課徵碳稅,「如果不能亂倒垃圾,為何可以亂倒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尹俞歡攝)

減碳已是台灣、以至於全球的重要課題,中研院長廖俊智今(17)日出席富邦全球化講堂暨台灣風險社會論壇,以「台灣深度減碳的關鍵挑戰」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廖俊智認為,台灣短期除了可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及再生能源用量,中長期要減碳仍需引導產業轉型、完善智慧電網等。廖也再次拋出碳稅議題,指社會應開始考慮是否課徵碳稅,「如果不能亂倒垃圾,為何可以亂倒二氧化碳在大氣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巴黎協定後全球瘋減碳,廖俊智今日援引各種科學及氣候數據,說明減碳是實然、也是應然。廖俊智指出,工業革命後全球人口快速增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翻倍、「整個失控」,全球氣溫也因此比1900年高出1度,極端氣候發生頻率更快速增加。

2017-09-18-桶裝瓦斯-液化石油-瓦斯行。(取自坪林瓦斯行臉書)
工業革命後全球人口快速增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翻倍。(資料照,取自坪林瓦斯行臉書)

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 輔以生質能

廖俊智接著說明大氣中二氧化碳循環的方式,指每年會有1200億噸的二氧化碳被「抓」到陸地上,其中600億噸會進入土壤再慢慢回到大氣中,但由於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今每年至少多排放100億噸二氧化碳,對環境的碳平衡產生巨大影響。因此要降低碳排放量,最直接的辦法除了減少能源使用,另一項重點即是以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輔以生質能等方式,增加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

台灣GDP每增加1美元 就要排碳0.5公斤

地狹人稠的台灣,要解決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更是棘手。廖俊智指出,台灣的能源消耗仍以石油、煤碳及天然氣為大宗,耗能「大戶」則以工業及運輸為主,導致台灣GDP每增加1美元、就要排碳0.5公斤,比美國、日本都要高。此外,把全台碳排放除以人口數,每年人均碳排放量仍超過10公噸,同樣是全球前段班。

許厝分校/許厝國小專題,六輕。(盧逸峰攝)
耗能「大戶」則以工業及運輸為主,導致台灣GDP每增加1美元、就要排碳0.5公斤。圖為六輕。(資料照,盧逸峰攝)

化石燃料發電佔比高 努力從電力減少二氧化碳及汙染

廖俊智說,儘管電力使用佔台灣所有能源使用不到兩成,化石燃料發電佔比仍相當高,因此還是必須努力從電力部門減少二氧化碳及汙染排放,但同時再生能源佈建也不是簡單問題、需要非常努力。他也特別強調,由於台灣地處地震帶、人口密度又高,核安問題令人憂心,核廢料更「幾乎完全沒解法」,社會應討論各種情境、決定要承擔多少風險。

減碳短期應從提高能源效率下手

台灣要減碳究竟該怎麼做?廖俊智表示,短期應從提高能源效率下手,且不是單純少用電、而是把電用得更有效率,好比企業能從技術、製程上提升設備使用效率,或更新設備、使用人工智慧、回收廢熱等。一般住商則能透過大眾運輸或節能建築等項目下手,廖俊智也以中研院為例,指院內如今連機車棚都加裝高效能太陽能板,希望貫徹社會投資概念。

太陽能(圖/skeeze@pixabay)
廖俊智也以中研院為例,指院內如今連機車棚都加裝高效能太陽能板,希望貫徹社會投資概念。(資料照,取自skeeze@pixabay)

當初步節能、發展再生能源達一程度,中期仍需要讓產業轉型,發展設計導向、腦力密集、高品質的低耗能產業,讓每1美元產值排碳量能減至0.1公斤。廖俊智更特別提及學界討論多時的碳稅議題,指目前已有國家開始考慮要將二氧化碳污染成本反映在產品上,許多公司也在發展產品時納入碳稅成本,台灣也該開始思考相關議題,否則「大家都把二氧化碳排到大氣中,卻沒有任何後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