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廖俊智 文章列表
#
廖俊智
約 7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陳立誠觀點:前瞻能源仍不足期待─評中研院長廖俊智的能源新規劃
兩年前中研院動員上百位專家花了一年半時間出版了一本近500頁的報告「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個人曾為文評論其並不可行,詳「中研院能源建議書可行嗎?」
陳立誠
2025-01-17 06:40
評論
政治
國內
財經
風評
風評:談核電與淨零,中研院長醒了賴清德還裝睡
中研院長廖俊智本周在立法院來了一次「真心話大冒險」─對能源政策,他說不能排除核電;對2050年達淨零排放,他說「很困難」。
主筆室
2024-11-16 07:2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李遠哲的遺憾,童子賢的鑑戒
「政客關心的總是下一場選舉,政治家關懷的則是下一個世代。」台灣不缺政客,看不到政治家,不過,永遠有「國士」願意為政客背書,過去三十年,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是「國士」代表號,雖然也是失敗的代表號;民進黨第三次執政,「新興國士」登場,代表號是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李遠哲經驗」足可為借鏡。
主筆室
2024-06-20 07:20
新聞
國內
財經
經濟
AI
坦言對核電持開放態度!新任國發會主委劉鏡清3面向看核能 更期待這能源技術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台灣要達到2050淨零轉型,沒有核能,不可能達標,建議核二、核三廠延役,以確保電力供應。對此,新任國發會主委劉鏡清28日表示,如果立法院朝野對核二、三廠延役達共識,他持開放態度;他透露,國發會將投資中研院去碳燃氫計畫,總金額達12億元,把天然氣變藍綠氫,這將會是一大突破。
謝錦芳
2024-05-28 15:16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陳立誠觀點:能源政策考驗知識份子風骨
自從蔡總統宣布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要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後,全國各界是一片贊同頌揚之聲。一般民眾與環保團體也就罷了,個人驚懼者為台灣學術界領袖也同聲附和。
陳立誠
2022-09-12 14:30
VIP
國內
科技
重磅專訪
經濟
重磅專訪1》永不生病不是夢?郭沛恩團隊領先全球 靠基因「預測疾病」
國際巨星安潔莉娜.裘莉基於家族乳癌病史,多年前切除乳房,排除未來罹患乳癌的機率,成為「精準醫療」知名案例。中研院院士、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沛恩率領團隊專研華人基因,進行疾病預測,已跨越50萬人里程碑,領先全球。郭沛恩表示,「精準醫療可預測人們未來罹患癌症、心臟病的可能性,提供促進健康的方法,達到精準健康的目標。」
謝錦芳
2022-08-08 17:30
新聞
國內
中研院新科院士出爐!19人確定當選 5人國籍待確認
中央研究院新科院士7日出爐,共19名學者專家當選,另有5人票數通過門檻,但國籍待確認。這屆最年輕者為生命科學組51歲的吳慶明,最年長者為數理科學組76歲的陳騮。
中央社
2022-07-07 23:29
國內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風傳媒趨勢論壇》2050年的台灣該如何邁向零碳新經濟?產官學共同提解方
2022年,全球共通的關鍵字之一,是ESG。國發會日前已公佈我國的2050年淨零排碳路徑圖,除了大力發展再生能源,民眾的生活,為數眾多的製造業都需要配合轉型,同時還要引進新的氣候法制與科技研發做為基礎。換句話說,未來30年之內,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都將大幅翻轉,這是劇烈變革,也帶來全新的挑戰。台灣是一個高度仰賴外銷出口的經濟體,我們該如何跟上全球淨零碳排的倡議腳步,減少對環境帶來的壓力?風傳媒舉行「零碳新經濟」論壇,希望為下個世代的台灣人找到出路與解方。
周岐原
2022-05-31 01:37
國內
財經
科技
產業觀點
風傳媒趨勢論壇》廖俊智提三大零碳電力 工業用電和運輸是首要碳排大項
全球有超過130個國家,宣示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NetZero),台灣的零碳能源的前景如何?
周康玉
2022-05-28 17:20
財經
科技
重磅專訪
產業觀點
商業
VIP
「排碳大戶很有興趣!」專訪中研院長廖俊智,從一個小玻璃瓶,看台灣減碳技術創新
風傳媒2022趨勢論壇《零碳新經濟》5/27同步線上直播
周康玉
2022-05-10 17:0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十五萬元給廖俊智上的一堂課
中研院P3實驗再感染事件,經過調查確實並非社區感染,值得慶幸的是匡列四百八十三人採檢均為陰性,迄平安亦無新增個案,防疫指揮中心宣布結案,但仍因實驗室人員操作未依規定穿著C級防護裝備;並且在穿脫個人防護裝備以及使用生物安全櫃方面,皆未遵守該實驗室訂定之標準作業程序等疏失,裁罰中研院十五萬元。
主筆室
2021-12-27 07:2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請問范雲委員,你怎麼說?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范雲於去年3月在立法院質詢時,要求中央研究院更改外文名稱。因為中研院的外文名稱叫做「AcademiaSinica」。范雲指出,Sinica的意思是「中國的」。因此,中研院若不改名,會被外國人誤認為是中國大陸的學術機構。
王晨鐘
2021-10-20 06:10
新聞
國內
財經
科技
名人真心話
重磅專訪
商業
VIP
經濟
名家專欄
重磅專訪》中研院院長親揭「台灣絕佳好機會」 廖俊智:拚減碳就像研發抗癌藥
北極火災、沙漠淹水,種種不可思議的景象為極端氣候敲響警鐘,全球減碳的腳步被迫加快;近期,台灣官方也正式表態,行政院宣布,10月將預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屆時不只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還會明確納入「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
徐珍翔
2021-10-14 15:40
評論
國際
國內
專欄
謝錦芳專欄:登垃圾山而小天下
印度孟買東方的垃圾山(Deonar)為全印度最大的垃圾場,臭不可聞;另一邊是孟買繁榮的商業大樓,形成強烈的對比。面對滿坑滿谷的垃圾,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對賓州華頓商學院的三位學生,卻是人生中難得的挑戰,他們看到了問題,設法提出對策,他們創辦rePurpose社會企業,針對垃圾堆上討生活的拾荒者伸出援手,一方面改善他們的收入,另方面結合企業共同減塑。
謝錦芳
2021-05-09 06:40
新聞
國內
估新冠肺炎「明年恐持續延燒」 中研院長:國產疫苗最快明年中上市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全球全力投入疫苗研發工作。面對疫情發展,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分析,即便到明年初疫情恐還是會持續;在國內疫苗發展部分,最快在明年中旬可以上市。
陳韋彤
2020-10-22 12:45
新聞
國內
「新冠病毒持續突變!」中研院最新研究:已演化6大類型、致死率隨變異量提高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自爆發以來,病毒株不斷變異,中央研究院團隊領先全球,近來的初步研究顯示病毒已演化出6大類型,且致死率可能隨病毒的變異量而提升。目前資料大量且快速地累積,病毒仍然在不斷的變異當中,中研院表示將會持續地進行監測。
宋淯銓
2020-04-29 21:34
新聞
國內
新冠病毒瘋狂變異恐影響致死率? 張上淳曝真正關鍵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造成全球超過300萬人確診,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接受媒體採訪時也透露,根據中研院初步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病毒已演化成6大類型,病毒的變異程度也可能跟致死率相關。
盧逸峰
2020-04-29 14:39
新聞
國內
15分鐘快篩試劑進度超前 中研院:已轉交廠商、開始量產
日前中研院研發出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的15分鐘快篩試劑後,今(23)日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在立院關心研發與量產進度,中研院院長廖俊智透露,目前已將技術轉交給7至9家廠商,正在量產中,唯臨床試驗方面還要和衛福部溝通、認證。
李芯
2020-04-23 12:05
新聞
國際
國內
防疫外交》互惠採購酒精、不織布原料 外交部促成台灣、澳洲防疫合作案
隨著台灣對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防疫有成,各國陸續與台灣合作防疫,繼美國與台灣交換防疫物資後,澳洲也願意提供100萬公升酒精原料,與我國換購3噸不織布材料,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今(30)日表示,澳洲是台灣重要的理念相近夥伴,共同攜手防疫,讓雙方互惠受益。
簡恒宇
2020-03-30 23:31
新聞
國內
調查
武漢肺炎剋星何時可問世?疫苗恐得等18個月,藥物研發還遇到這些困難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病毒衍生全球大流行,更可怕的是,武漢肺炎至今無藥可醫,更無疫苗可預防。世人對武漢肺炎疫苗引頸期待,同一時間各國研究機構也「捷報頻傳」,其中以色列某機構更言之鑿鑿表示,他們研發的疫苗90天後就能問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強調,研發一支要打在人身上的疫苗,即使天時地利人和,外加研發國特許上市,至少也要18個月的時間,即最快也要明年底,才有可能出現真正的好消息。
黃天如
2020-03-14 09:10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