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能源政策考驗知識份子風骨

2022-09-12 06:30

? 人氣

2050年浄零碳排難度高。(美聯社)

2050年浄零碳排難度高。(美聯社)

自從蔡總統宣布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要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後,全國各界是一片贊同頌揚之聲。一般民眾與環保團體也就罷了,個人驚懼者為台灣學術界領袖也同聲附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日中央研究院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兩院院長都大力鼓吹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中研院為台灣最高學術機構,工研院為台灣國家實驗室,兩院在台灣都極受敬重,對台灣社會都有巨大影響力。但拜讀兩位院長意見後,個人不敢苟同,並為兩位院長深感不值。

中研院廖院長在演講時提出五個減碳技術:綠電裂解天然氣製氫、增加太陽能效率、地熱能、黑潮發電及生質碳滙。

工研院劉院長受媒體專訪時表示:1. 加州再生能源發展成功,台灣應學習並加緊能源轉型;2. 台灣應聰明用電,降低夏季尖峰,缺電問題可迎刃而解。

針對兩位院長的高見,個人在「淨零排放五支箭,請教中研院廖院長」與「加州經驗與聰明用電是台灣能源問題解方嗎?」有全面性的討論,在此不擬重複。本人文章重點在於指出兩位院長提出的技術與方法都遠遠不足以使台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

不要説淨零排放,即使降低碳排都極為困難。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簽定以來,全球各國都信誓旦旦減碳,但25年後的今日,全球碳排為1997年之兩倍。減碳都做不到,還奢談什麼淨零排放?

國際能源總署(IEA)在2021年出版了一本報告「2050淨零排放———全球能源界之減碳途徑」。該報告主要討論10年後2030年階段性任務。2050年距今不過30年,真要達到淨零排放,未來10年極為重要,如果2030年目標無法達成,2050年就根本免談。

目前全球仍有8億人無電可用,不能說為了減碳不管這8億人,所以目標為2030年這8億人都用上了電,同時預估2030年全球GDP增長40%,但全球能源使用必須降低7%。IEA並不是說這目標可以達成,而是說如果要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這是2030年必須達成的階段性目標。

20220527-中研院長廖俊智27日出席風傳媒「零碳新經濟」趨勢論壇。(顏麟宇攝)
中研院長廖俊智出席「零碳新經濟」趨勢論壇。(顏麟宇攝)

IEA報告並坦言,2030年之後的減碳技術「目前尚未成熟」。9月《科學人》雜誌有篇文章「氣候科學家減碳一廂情願」就痛批妄圖依賴「目前尚未成熟」的減碳技術(如碳捕捉與封存等)達到淨零排放根本就是不負責任。IEA報告說穿了就是暗示2050年淨零目標決無可能達成。

美國學術界對拜登政府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有許多極為嚴厲的批評。指標性人物為曾任歐巴馬政府能源部副部長及加州理工學院副校長的名科學家康寧教授(Koonin)與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有氣候經濟學之父之稱的耶魯大學諾德豪斯教授(Nordhaus)。兩位學者分別依科學及經濟數據嚴正指出2050年淨零碳排是癡心妄想。美國質疑此一目標的學者極多,上述兩位較具代表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立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