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手機養小孩了!心理師揭「3C保母」對孩子造成的2大隱形傷害

2020-11-21 09:30

? 人氣

隨著科技進步,「3C褓母」成為部分家長打發小孩的方式,但同時也帶來許多隱患。(示意圖,取自pakutaso)

隨著科技進步,「3C褓母」成為部分家長打發小孩的方式,但同時也帶來許多隱患。(示意圖,取自pakutaso)

手機、平板電腦、電視與電腦……使用3C已是現代人很難脫離的生活習慣,但爸媽們一定聽說了不少要限制小孩使用    的相關報導與資訊,因為會帶來包含生理、心理等各層面的影響。接下來將為大家整理參考國內外兒科醫學會的資料與我們臨床經驗後的建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C與睡眠

談3C與睡眠之前,要先了解睡眠、褪黑激素與光線三者之間的關係。根據睡眠研究指出,人們的「內在生理時鐘」大約以二十四個小時又十分鐘不等為一個周期,與外在環境的一天二十四個小時為一個周期並不同步,意味著若將兩個時鐘並排,「內在生理時鐘」的睡覺與清醒周期會規律且持續地向後延遲,因此多數人都有「晚睡晚起比早睡早起容易」的生活經驗。

雖然如此,人體仍可透過外在環境線索的協助,將節律固定在二十四小時週期。這些線索包含:代表晝夜節律的太陽光線、環境溫度、社交活動、日常作息、運動、進食及喝水等,其中以太陽光線的影響最大。太陽光線經由眼睛的瞳孔,再到眼睛後方的視網膜,再傳送光線訊息到大腦的視叉上核,再經由神經傳至松果體(負責分泌褪黑激素),並啟動大腦後續連鎖反應,像是透過光線提醒大腦及個體:「已經天亮囉,該起來囉!」接下來就會抑制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結束睡眠,啟動一天的開始。

簡單來說,我們的眼睛一接觸到太陽光,就會抑制體內的褪黑激素而不想睡。大家一定想問,雖然太陽光與褪黑激素有這種連動關係,但是3C產品的螢幕光線又不是太陽光,為什麼會影響睡眠?

原因出在3C產品的螢幕光線富含藍光,而我們的視網膜對於藍光(波長介於440-470nm)十分敏感,藍光抑制褪黑激素的邏輯和太陽光完全一樣。藍光進入視網膜後,會被轉換成神經訊號傳至腦中的視叉上核,松果體進而被錯誤通知「天還沒暗」的訊息,因此抑制了褪黑激素的分泌,促使人們處於清醒狀態。

(時報出版提供)
(時報出版提供)

有學者指出,LED螢幕所含的藍光是一般螢幕的三倍之多。這是有些人整晚使用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腦後,上床睡不著的其中一個原因。

還有研究發現,讓參與者在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之間,持續兩小時使用平板電腦iPad閱讀、玩遊戲或看電影,參與者的褪黑激素明顯抑制了約20%。

這說明了兒童與青少年族群睡前持續使用3C產品,隔天為什麼會起不來,或是醒來後仍覺得疲倦的原因。除了睡眠不足,當他們被迫醒來時,褪黑激素仍然因為生理時鐘延後而持續分泌著,導致起床時倍感疲累。

(時報出版提供)
(時報出版提供)

3C與心理

許多爸媽的育兒路上,「3C褓母」一詞再熟悉不過,尤其是雙薪家庭。爸媽匆匆忙忙接到孩子時大約是傍晚,光忙完孩子的吃飯、洗澡等事務就已累癱,想陪孩子玩卻力不從心。再加上高樓林立,沒有足夠寬闊的空間可以陪孩子跑跑跳跳。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於是成為最方便的褓母,讓爸媽得以喘口氣,或是抓緊時間整理家務。另一方面,孩子使用3C產品時通常不再尋求爸媽的陪伴,讓全家人對於3C產品的依賴度變得更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