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中國半導體產業還有三座大山要跨越

2020-07-02 11:00

? 人氣

中國半導體人才缺乏,主要原因是中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翻攝自中芯國際官網)

中國半導體人才缺乏,主要原因是中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翻攝自中芯國際官網)

資金、人才、技術,任何企業或國家有意發展半導體事業,都必須克服這三座「大山」考驗,無一例外。中國在中美貿易戰與科技冷戰帶來的種種不利因素下,試圖積極擴張國內半導體業,同樣要面臨相關挑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府供銀彈,設大基金推科創板

先談資金面。半導體業是高度資本密集的行業,想要站穩腳跟,必須備妥充足銀彈。為達成這個目的,早在二○一四年底,中國政府就已著手成立「大基金」,希望集中火力解決半導體製造業的財源問題。猛砸銀彈之餘,中國政府另一手還順勢加強改革證券市場;針對高科技、網路企業籌資不易的沉痾,在上海推出傳聞已久的「科創板」。種種政策配套的變革為時數年,總算略為半導體業紓解資金問題。

以中芯國際(以下簡稱中芯)為例,它是中國唯一有量產能力及經濟規模的晶圓代工廠,戰略重要性不言可喻。一九年中,中芯先是宣布在美下市,接著宣布轉戰上海證交所科創板(香港上市則不變)。改變上市地點,意味著中芯已降低對美金融市場的依賴,配合中國政府的技術自主格局,正式把發展重心移回香港及大陸。

從中芯股價變化可以看出,中國政府一系列金融變革,讓市場非常埋單:今年上半年,中芯在香港股市暴漲一.四倍,創歷史新高,對照全球股市今年被疫情衝擊的慘淡,中芯表現實在一鳴驚人。

有老大哥全力排解,資金對中國半導體業固然不成問題,相形之下,技術難以突破,可就是真正難題了。研究機構IC Insights數據顯示,儘管中國規畫在二○二五年時將半導體自製率提升至七成,但截至一九年,半導體自製率仍僅有一五.七%,僅比前年的一五.一%微微提升而已。另一數據是,去年價值一九五億美元的中國製半導體裡頭,只有七十六億美元是中國廠商生產,其餘都是英特爾、三星、台積電等晶圓廠的貢獻。

中芯國際股價今年水漲船高
中芯國際股價今年水漲船高

此外,中國學者也對「中國製造二○二五」推動的產業改革成果,抱持著憂喜參半的態度。北京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對《電子工程專輯》(EE Times)指出,近年外界估計,全中國有超過一三○○家IC業者,但因其中超過半數業者年營收還不到一五○萬美元,屬於小型公司,這數字有嚴重高估的疑慮。可見雖有近乎無限的政府資金奧援,技術難以突破、達到經濟規模,仍是中國自製半導體路上的大石頭。

中芯研發進度落後台積電逾四年

再以中芯為例,中芯十四奈米製程於一九年量產,距離台積電於一五年、聯電於一七年量產,中芯與台積電的研發進度落差應在四年以上。依據中芯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公司準備投資三十三.二億人民幣至十四奈米FinFET第二代製程,這個數字相當於去年淨利兩倍之多!重金前進十四奈米,顯示這才是中芯的當務之急,短期內中芯應無必要、也無實力,與站穩先進製程的台積電、三星、英特爾一較短長。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周岐原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