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淞山觀點:總統大選「兩岸牌」直球對決,不是上策

2019-10-19 07:00

? 人氣

作者指出,「兩岸因素」現在成為藍綠選戰對決的政治主軸,十分不妥。圖左為總統蔡英文,圖右為國民黨參選人韓國瑜。(資料照,郭晉瑋攝/風傳媒合成)

作者指出,「兩岸因素」現在成為藍綠選戰對決的政治主軸,十分不妥。圖左為總統蔡英文,圖右為國民黨參選人韓國瑜。(資料照,郭晉瑋攝/風傳媒合成)

往年歷屆總統大選,台灣總是在藍綠對決的氛圍當中積極面對「兩岸關係與政策」議題,稍一操作不慎,就可能引火燒身影響選情變化,尤其對岸的中國當局也常常因為「反獨促統」的政治需要而「不小心」或是「或明或暗」地大打統獨牌或兩岸經濟交流牌來影響台灣民心的走向。因此,所謂的「中共介入台灣的總統大選」問題也一直似有若無地成為台灣朝野政黨選戰攻防的政治焦點,但是真正的影響程度到底多大或多深?迄今一直難有明確且具體的政治定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台灣近幾年各種民調的結果觀察,「兩岸因素」不僅是影響執政者的執政信任度與滿意度的相當重要政治指標,也常常左右著每次大選的選戰主軸變化,以去年九合一選舉前夕美麗島電子報的國政民調結果觀察,有59.9%的受訪者認為「縣市長候選人重點是要說明政見,和統獨或兩岸沒有什麼關連」,而21.8%則認為「縣市長候選人對統獨和兩岸關係的立場很重要」。因此,當時在選前民進黨於高雄舉辦的「反併吞台灣遊行」,在民調數據的觀察中,認為這場遊行是為了選舉考量的有53.7%,僅13.8%認為是為了推動台獨。最後的選舉結果是民進黨慘敗,輸到剩下6個縣市的執政,這顯然是因為蔡英文政府執政的不得民心而造成一敗塗地的結果,與統獨或兩岸問題沒有直接的關連。

可是,去年九合一選舉是地方選舉,台灣民眾自然比較不會太在意兩岸問題的影響或作用,而明年1月11日的選舉則是總統與立委大選,「兩岸因素」當然是重點聚焦的所在,按照道理應該會是朝野政治攻防的焦點。

然而,或許因為國民黨從7月中黨內總統初選過後,郭台銘與韓國瑜的整合出現問題,再加上其內部的政爭風暴不斷上演,而其總統提名人選韓國瑜又深陷高雄市政的牽絆及黨內人緣不佳的問題,導致韓國瑜與國民黨的選情低迷,難以發揮政治打擊火力,讓民進黨在此期間拿下選戰脈動與議題的主導權,配合香港「反送中」抗爭的政治氛圍,「亡國感」或者俗稱的「芒果乾」議題成為政治主流思潮,取代或轉化了原來對執政者較為不利的「兩岸因素」議題,導致比較採取傾中政治立場的韓國瑜與國民黨連連失分且處處被挨打的局面,蔡英文的民調聲勢衝破了天花板,幾乎都是遙遙領先韓國瑜10到20%的局面,就連10月15日蘋果日報公布的週週民調結果,蔡英文都還以41.5%的總統大選支持度領先韓國瑜的25.1%有16.4%的情況,這是該民調韓連續11週落後蔡,且連續7週落後達10個百分點以上。

香港「反送中」示威場合中,有抗爭者手舉中華民國國旗。(AP)
香港「反送中」示威場合中,有抗爭者手舉中華民國國旗。(AP)

韓國瑜陣營於10月10日國慶日公布了史上總統大選最短的「兩岸政策白皮書」,主張「堅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兩岸恢復互信重建對話架構、建立朝野對話機制並形成內部共識、讓台灣成為大陸民主化的借鑑」,並反對台獨,大打所謂的「安全感」來對付蔡英文的「亡國感」,13日又提出要與蔡英文盡快進行兩岸議題大辯論,緊接著又在16日開始請假參選,並批評蔡英文不能一再利用香港反送中事件,讓「香港人流血,民進黨補血」。然而,韓國瑜這種「了無新意」且「病急亂投醫」的「兩岸議題牌」打法,其實正嚴重暴露了韓國瑜自己的政治弱點,就像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一樣,只會用天馬行空的選舉話術,來掩蓋自己不學無術、肚子沒料的「大草包」政治性格與習性,不僅讓「兩岸因素」的真正根本問題加以失焦,也對韓國瑜的選戰情勢難有挽救翻轉的政治餘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