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四天的大陸全國高考正在進行,不過高考作文題目卻早已出爐。不少兩岸學子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自己的對今年高考作文題目的解讀,同時也和今年台灣學測的試題題目做對比。
不過,這場事關重大的「選材」考試因其變通性較低,加之官方答案的範圍並不靈活,被不少人稱之為「八股」考試,而考試在命題的時候也充分考慮了當前中國政治現實的考量。
其中,覆蓋省份和考生人數最多的就是「全國一卷」,也是今年所有高考作文題目中討論最多且最為集中的試題。考題要求的是從以下三則材料中展現其關聯性為題作答:老舍《鼓書藝人》:他想要為孩子們唱上一段,可是心裡直翻騰,開不了口;艾青《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穆旦《讚美》:我要以帶血的手和你們一一擁抱,因為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文革還是抗戰勝利,解讀各有不同
上述三人都是中國文學界知名人物,又恰逢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出此題目讓不少大陸民眾不足為奇。也有海外華人指出,上述三人也是中共發動文革鬥爭中死的最為悲慘的典型人物,包括艾青的兒子艾未未至今被迫流亡海外,成為一名異議畫家。該作文題目也引發中國民間另外一個爭議,在高考試卷上出這類題目,解讀的爭議過大,未免有些難度太大。
中國高考試卷上的每道題目都有官方標準答案,連作文也不例外,官方會給評卷老師提供一個參考標準,如果偏離這個標準,作文題目則會分數極低,通常作文總分在60分。
對此,黨媒《人民日報》解讀稱是「材料一反映抗戰,材料二、三寫於抗戰期間。材料雖然沒有直接提及時代背景,但通過文本的關聯性暗示,自然引出對民族精神傳承的思考。考生可以從三則材料中找到感觸最深的點展開議論、記敘或抒情。在立意上並未設置門檻,民族苦難與民族復興、對祖國與人民的熱愛、普通人的堅守、民族脊樑等等都在可寫範圍之內。」
值得注意的是,老舍筆下《鼓書藝人》方寶成是舊時北京天橋說書廠的常客,而《鼓書藝人》則是老舍展現抗戰遊說團體說書的淒慘景象。
高考作文則是反映了當前中國社會的一種情緒氛圍的發展情勢,同時也預示著官方在未來將開展哪些政治活動。
紀念抗戰勝利成當前中國社會的主旋律
從高考作文題目到中國政府此前早已發佈了相關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活動標誌和圖章來看,中國已經進入了紀念抗戰勝利的時期。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是著名的「七七事變」紀念日,位於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修繕,位於河北保定市的保定陸軍軍校紀念館也在修繕之中,這些場館除作為抗戰紀念活動中的主要場所外,也是今後中國政府開展有關「抗戰史觀」教育的重要場所。
有中國學者分析認為,中國紀念抗戰勝利也彰顯了當前在政治與民族利益考量上對於『以史為鑑』的呼聲回應,尤其是在改善兩岸關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紀念抗戰勝利則也是中國在維護大國形象上一次新鬥爭。在北京周邊,有關今年抗戰閱兵的各種彩排活動正在進行,天安門城樓也處於修繕狀態。
未來圍繞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將成為中國社會短暫且重要的「政治活動」。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中國新高考全面啟動!從毛坦廠到AI學院,能打破教育階級壁壘?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