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家服飾店,看起來門檻不高,但其實是創業過程中最容易「踩雷」的類型之一。從店租、人力成本、庫存壓力,到快速變化的流行趨勢,服飾創業常常是一場熱情與現實的拉鋸戰。
其中,隨著韓國流行文化的興起,許多對服飾業抱有創業夢的年輕人,會選擇到韓國批貨,夢想邊玩邊工作、打造屬於自己的潮流品牌,但真的這麼容易賺到錢嗎?本文將爬梳服裝產業的現況,並帶你一探去韓國批貨創業的秘辛,這8大挑戰你不可不知。
服飾創業門檻低、失敗率卻高?市場現況你不可不知
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服飾相關的零售與批發業為創業者第二熱門選項,僅次於餐飲業。然而,根據該調查顯示,服飾類創業的平均經營年限僅為3.66年,遠低於其他行業平均值。這也意味著,儘管進入門檻低,但真正能長期經營者屈指可數。
國外的線上市場調查平台Statista 數據顯示,2024年台灣服飾零售市場規模達8.74億美元,預計至2029年將維持年均2.06%的成長速度。英國市場調查公司Kantar的研究也指出,台灣人年均購買服飾件數穩定增加,顯示市場潛力存在。然而,電商平台興起與國際品牌布局加劇競爭,使得新進業者更難在市場中突圍。
實體 or 電商創業?利潤與風險大不同
傳統實體店鋪需負擔高額租金與人力開銷,若選址不佳或品牌力不足,極易陷入虧損;而轉戰電商雖然門檻較低,但商品同質性高、價格競爭激烈,加上廣告投放、平台抽成、物流與售後服務成本,其實難以有效壓低整體費用。
越來越多創業者會選擇以蝦皮、Pinkoi 或是 Instagram 等電商平台當作創業捷徑,看似「零成本、高毛利」的電商平台,結果卻常在廣告支出與退貨率中耗損本金。缺乏品牌定位與社群經營策略的賣家,更容易被市場淘汰,僅成為短暫曝光的「一日品牌」。
為什麼韓國批貨創業難賺錢?8個現實挑戰全解析
近年來,隨著韓劇、K-POP 與韓國綜藝節目的全球風靡,韓國文化已不再只是潮流,而是影響亞洲年輕人穿著、妝容與消費選擇的主流力量。這股「韓風」不僅改變了大眾的穿搭習慣,也催生出一波波「韓貨創業潮」。
許多懷抱創業夢想的年輕人,選擇親赴首爾批貨,韓國批貨的主要基地是東大門市場,憑藉品項齊全、更新快速與價格彈性,成為台灣創業者最常前往的批貨據點。但實際進入韓國批貨市場後,許多人才發現,這場「潮流夢」並不如想像中容易。

EVA原先在百貨公司當櫃姐,因想要自己創業當老闆,2023年毅然辭職,帶著30萬元存款踏上創業之路,但因創業過程不如想像,在2025年黯然收場,Eva也告訴我們在韓國批貨的秘辛與困難,分別有以下七點:
一、文化及語言差異,需要時間累積人脈:
語言與文化差異是初期的第一道關卡。即使東大門部分商家能簡單溝通中文或英文,但要建立穩定供貨關係、談價格與數量,仍需投入時間累積人脈與信任,加上韓國人做生意很看感覺,甚至有業主遇到店家莫名看他不順眼,就不賣貨給他的狀況。 (相關報導: 旅客出國瘋自助行!為何旅行社數量不減反增?專家分析業者靠這2招賺飽飽 | 更多文章 )
二、商品成本高,毛利壓力大
許多人以為韓貨代表「高質感高利潤」,但事實是東大門的批價本就不低。一件上衣可能就要約台幣 450~500 元,加上運費、報關與追加手續費,成本輕鬆破600元。問題來了——同樣風格的淘寶款只賣 NT$300,價格戰根本打不贏,利潤自然也被大幅壓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