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6月9日),中國和美國高階官員的貿易談判即將在英國倫敦登場。中國外交部稱此為「中美經貿磋商機制」的首場會議,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團參加;美方則派出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和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等人。
中美官員聚集英國談判之際,中國官方公布最新統計數據。據法新社報導,中國今年5月的對美出口跟前一個月相比下滑12.7%;彭博社則指,若以年來計算,中國對美出口跌了34.4%,這是2020年2月以來最大跌幅。
中美談判討論哪些主題?
《南華早報》引述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者龔炯的觀點指,盧特尼克一直支持以徵收高關稅降低美國聯邦政府赤字,葛里爾也可能對關稅持強硬立場,因此美方派這三位談判代表出馬,「對中國不是好消息」。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長吳心伯則告訴台灣中央社,倫敦的中美會談除了涉及關稅,還包含其他兩國關心的經貿議題:中方關注美國對中國的科技限制及制裁,美方更關注恢復稀土出口、要求中國增加對美採購等議題。
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Kevin Hassett)週日(8日)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訪問時說,美方的目標是恢復關鍵礦物的貿易往來。「這些關鍵礦物出口恢復的速度雖比以前高,卻不如我們在日內瓦會談達成協議所預期的那麼高。」
5月中旬,中美雙方在瑞士日內瓦談判之後,貿易戰「休兵」90天,暫時調降關稅。據彭博社等媒體報導,美國的認知是北京會全面取消對稀土的出口管制,但中方卻稱未曾同意此事。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指控中國沒有遵守協議內容,繼續在限制稀土出口。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四(5日)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週五(6日)聲稱對方已同意恢復對美國的關鍵稀土出口。中國商務部7日表示,「已依法批准一定數量的合規申請……願就此進一步加強與相關國家的出口管制溝通對話,並促進便利合規貿易」。不過,北京並未說明批准的合規申請是對哪個國家。
白宮警告英國勿通過中國新使館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新一輪貿易談判選在國際金融中心倫敦,有中國專家認為這具有象徵意義。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接受《明報》訪談時稱,「貿易戰長遠來說是金融戰……英國人肯定也在出主意」。
路透社週日(8日)消息指,何立峰訪英期間,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也將與他舉行雙邊會談,但具體日期尚未確定。
今年1月,裡夫斯和何立峰曾在北京見面,外界解讀這是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的工黨政府上任後英國欲改善與中國關係的政策努力之一。然而,許多英國議員對中國仍抱持懷疑態度,尤其因為近年傳出多起「中國間諜」滲透英國的指控。此外,中國打算在倫敦興建巨型大使館一案,也是爭議焦點。 (相關報導: 貝森特再會何立峰!美中6月9日倫敦談判,中國稀土牌能打破雙方僵局? | 更多文章 )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GB新聞等英媒報導,美國資深官員透露美方對中國使館案「非常憂慮」,因為預計新建的中國大使館靠近倫敦的金融中心和3座重要的數據中心;美國擔心,中國可能得以獲取美國親近盟友的敏感通訊數據。據悉,英美之間的貿易協商已討論過此事;而如果英國讓此案過關,美國可能重新考慮跟英國的情報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