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迷路的民進黨─噁心的文青體與走偏的覺青

2018-12-18 06:00

? 人氣

「雖然這些青年還是台灣進步的主力,但社會的成本,那些基層、底層生活的同胞,才是台灣的母親,他們前進了,台灣社會才是前進,只有台北,或是覺青的前進只會撕裂台灣的情感,讓溝通更加被阻隔⋯⋯」(圖/lyonpixel@ unsplash)

「雖然這些青年還是台灣進步的主力,但社會的成本,那些基層、底層生活的同胞,才是台灣的母親,他們前進了,台灣社會才是前進,只有台北,或是覺青的前進只會撕裂台灣的情感,讓溝通更加被阻隔⋯⋯」(圖/lyonpixel@ unsplash)

點評蔡政府最近的施政可以發現,從蔡政府主動出擊的蔡柯北門會面、黨主席補選,到中國豬瘟流行、蔡英文身邊的人默默佔據肥缺再默默離開,可以看出即使大選失敗後,政府心中仍然心心念念下一次選舉,雖然許多政治人物在新聞上振振有詞的說要深刻反省、虛心檢討,檢討的都是那些在外頭面對人民的基層黨員,而那些在總統府裡的高官,卻永遠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文青到覺青

文青這個詞在我們記憶中其實出現的早,也消失的早,記憶裡的文藝青年似乎還可以跟連勝文上次選舉時的聞腋青年搭上一點邊,那後來我們記憶中的文藝青年到哪裡了呢?文藝青年有許多內涵,字面上看起來似乎就是具有文學氣息,好像讀過不少書,也懂得不少,說話談吐與眾不同,甚至衍生的穿著品味也漸漸與大眾主流的有那麼一點不同,可以大致的說像是一種生活方式,從渾渾噩噩度三餐,到具有思考並融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代表著青年力量的提升,與時代潮流正由下而上快速的演進,話說到此看起來這還算是個積極正面的詞彙,且繼續往下說。

20181020-耿葳競選總部成立大會,前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出席。(甘岱民攝)
「文青這個詞在我們記憶中其實出現的早,也消失的早,記憶裡的文藝青年似乎還可以跟連勝文上次選舉時的聞腋青年搭上一點邊,那後來我們記憶中的文藝青年到哪裡了呢?」(資料照,甘岱民攝)

至於覺青-覺醒青年,青年一定是無庸置疑,只是覺醒在哪?覺醒青年總有一些共通的特質,他們在社會生活上面具有高度的興趣,從士農工商到食衣住行,他們樂於參與並了解其中事物,比起老一輩總有人云:「不要碰政治」之類的,他們勇於了解,也熱情參與,興起一股大家關心身邊事物,關心社會生活的氛圍,有種「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著實充滿古代讀書人風骨與對社會貢獻的道德與無私,至此也都是正面詞彙,代表著青年們漸漸主動的去了解並參與社會生活。

問題不在外邊,永遠在裡邊

覺青還是一群對公共事務有熱忱的人所組成,但他們其中也必定有一些害群之馬,當然他們可能未必像文青那樣可以讀萬卷書,或是看起來像讀萬卷書,至少他們可以看起來覺醒,並時時刻刻的覺醒著,不過,這麻煩可就大了。繼覺青之後,社會上出現一批人,是謂憤青,直翻就是憤怒青年,有多憤怒呢?恐怕對社會萬物都憤怒,上窮碧落下黃泉,沒一件事滿意,看到就想批評,他們批評時事、批評政府、批評學校,可以批評的全部批評一遍,看似義正嚴詞但是胡言亂語的多,上面這幾件事勾搭上一塊那可真就是湯圓炒大麵-疙疙黏。

覺青關心社會生活、憤青批評社會生活,若當下的生活真的很差,比如政府不照顧勞工、釣魚台、飛彈亂飛,那這些時候這兩股勢力幾乎難以分辨,我們真的難以辨認到底是覺青在批評還是憤青在批評,覺青或許可以在批評時給點建議,或至少那是有深度的建言,但憤青恐怕不會這麼客氣了,只是看在旁人眼裡那是一窩的烏鴉分不出黑白,久而久之,覺青也好、憤青也罷,通通看作是那群愛針對時事的青年朋友們,這可冤枉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