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新冠封鎖隔離的新反思:方法不對,代價昂貴—佩戴口罩才是更好解方

2020-09-04 10:44

? 人氣

儘管如此,由於疫情與經濟活動之間聯繫緊密,許多流行病學家和經濟學家表示,不控制病毒,經濟就無法復甦。「病毒將決定我們何時可以安全重啟經濟。」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所長安東尼·佛奇(Anthony Fauci)於4月表示。7月下旬,美聯儲表示「經濟的方向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病毒的情況走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怎樣才算是可接受的感染水平,這類說法留有相當大的餘地,而感染水平又反過來決定要施行何種程度的限制。如果我們只能接受零感染,那麼必須嚴格實行隔離,並且有可能要反覆隔離,或者至少要等有效的疫苗或治療方案出現再解禁。大多數國家都拒絕了這種做法。

新冠之前,封鎖隔離並非流行病防治措施中的標配,以前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針對流感設計的。

1918-1919年流感大流行期間,美國一些城市關閉了學校、教堂和劇院,禁止大型集會和葬禮,並限制了商店營業時間。但當時政府沒有下令要求民眾居家隔離,或是關停非必要產業。而之後最致命的1957年流感大流行期間,政府也沒有採取任何此類措施,甚至學校也照常開放。

封鎖隔離也不是一種現代的方式。加拿大的疫情指南得出的結論是,限制行動「即便不是不可能,也至少是不切實際的」。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17年全球性流感的社區緩解指南也沒有建議居家隔離,或關停非必需產業,即便是對一場和百年前嚴重程度相當的流感,亦是如此。

因此,當中國1月封鎖武漢及其所在的湖北省,當義大利3月實施全面居家隔離政策時,其他地方的許多流行病學家都認為這些措施沒必要,反而會有壞處,且有可能無效。

到了3月底,他們改變了這個想法。義大利的醫院裡擠滿了垂死的病人,他國民眾觀之心驚。新冠比流感致命得多,能夠無症狀傳播,也還沒有疫苗或有效療法。

台灣、韓國和香港是大流行早期的優秀典範,展示了如何在不全面封鎖隔離的情況下阻止疫情蔓延。其反應能力經受過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後來的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和禽流感的歷練,他們迅速要求民眾停止前往中國大陸,並進行廣泛檢測,隔離感染者和追蹤到的接觸者。這三個地區的民眾很快開始佩戴口罩。

瑞典採取了另一種做法。政府沒有採取封鎖隔離措施,只是施加了一些適度限制,將患者數量控制在醫院能夠處理的水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