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事追求精緻與獨特的年代,即便是零碎的「邊角料」,在巧手創客眼中也能點石成金!來自台南的「創客媽媽」徐晨琳,與先生共同創立皮件品牌「DUAL」。她憑藉著不浪費任何材料的堅持與源源不絕的創意思維,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助攻下,不僅讓皮革工藝注入創新能量,更成功為DUAL皮件開創出一條充滿活力的品牌特色之路。
徐晨琳與先生原先任職於傳統皮鞋公司,為了追求更具彈性的生活並實踐皮件創作夢,夫婦倆於2015年毅然創立了皮件品牌DUAL。然而,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初期真的很苦!」徐晨琳回憶道,「覺得東西不錯,但顧客就是不買單。」市場的嚴峻考驗讓她深感自身技藝的不足。
不願放棄的她,開始積極尋找進修資源,最終在「台灣就業通」網站上,發現了勞發署雲嘉南分署辦理的「產業人才投資方案」,這對當時的她而言,簡直是「迷霧中的一盞明燈」。她首先報名了「皮革裁切雕刻藝術創作班」,課程中不僅溫故知新,更深化了她對皮革知識及製作流程的全面理解。而她「就算是邊角料也不輕易捨棄!」的惜物之心,更是在此時迸發出驚人火花。她笑說,將那些看似無奇的皮革廢料,巧手轉化為別具風格的皮飾品,沒想到深受女性消費者青睞,意外引發市場熱烈迴響,這條皮飾副牌甚至帶動了DUAL皮件主線的銷量,讓她初嚐成功的甜美果實。
初嚐成果的徐晨琳並未停下學習的腳步,她選擇「精益求精」,再次運用「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資源,報名了「流行銀飾工藝班」。這次,她將冰冷的金屬工藝與溫潤的皮革巧妙結合,讓飾品與皮件更具設計感與精緻質感,也讓DUAL的品牌風格更臻專業。「專業師資的指導,豐富了我的設計語彙,更為品牌注入了嶄新的活力!」徐晨琳表示。十年磨一劍,這條「皮革混搭金工」的特色之路,讓DUAL成功收服了不少老主顧的心。
此外,徐晨琳也分享,參與產投課程的同學們來自各行各業,彼此交流學習,無形中也拓展了人脈,甚至能相互合作,成為創業路上的「意想不到的收穫」。
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指出,「產業人才投資方案」旨在協助在職勞工掌握產業發展趨勢,提升專業技能。計畫提供參訓勞工八成訓練費用補助,符合中高齡、身心障礙等特定對象身分者,更能獲得全額補助。114年度雲嘉南地區預計開辦約140門課程,更推出如「AI輔助專案管理」、「智慧農業與無人機飛手訓練班」等符合產業趨勢的新興課程,全力支援在地職能提升。
「中年創業不是夢!」徐晨琳以自身經驗勉勵有心人,「要踴躍利用政府資源來精進自我、堅實基礎,踏實築夢,深得其樂。」正是這份對創作的熱愛、對材料的珍惜,以及善用政府資源不斷學習的精神,讓這位台南創客媽媽的故事,更顯動人與充滿啟發。
想和徐晨琳一樣,為自己的人生與事業「添活力」嗎?歡迎至「台灣就業通」網站(https://www.taiwanjobs.gov.tw)查詢「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相關課程並報名。
或洽詢雲嘉南分署專線:(06)6985945轉分機1526。 (相關報導: 勞動力發展署培訓產業新尖兵 育青年科技人才、迎人工智慧世代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