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啤酒大量輸入台灣,十年內市占率成長四倍,如今台灣人每喝三罐啤酒就有一罐來自中國,對本土啤酒產業釀成重大困境。對此,民進黨立委徐富癸、郭國文今(28)日受訪時指出,中國啤酒低價傾銷不僅衝擊台灣本土產業,更可能暗藏政治意圖,企圖「內地化」台灣市場。呼籲政府立即採取反制措施,並強調需提升產地標示透明度,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徐富癸指出,在屏東很多熱炒店、小吃店、檳榔攤最常看到的就是百威和麒麟BAR,他們的價格也都比台灣啤酒或是其他的啤酒更加便宜,光是市場常見的330ml罐裝啤酒,每罐中國製啤酒的平均售價,就比台製啤酒便宜5、6塊,甚至常常舉辦促銷活動,但很多鄉親都不知道,包含百威、麒麟Bar、雪山、可樂娜啤酒在內,他們都是中國製造。郭國文則表示,他在中南部跑攤,很常看到紅色的罐裝啤酒(百威),尤其是宮廟相關的活動,過去都是綠色瓶子,現在則比較多紅色。後來跑攤的時候,我都會跟鄉親說百威是中國製啤酒,很多人都不知道,只知道價格比較便宜。
郭國文提到,自己看了今年第一季的資料,中國啤酒占比已經來到36%,比去年調查又多了4%。從中國自己的海關統計資料可以看到,臺灣是中國啤酒的第一大出口國,以金額來看的話,在去年已經達到第二名出口國緬甸的2.4倍,這是非常嚴重的狀況。其實中國不管是中央、地方政府,都有大規模的補助計畫,中央的部分,包括中國酒類「十三五」(2015-2020)、「十四五」(2020-2025)的大規模計劃,目標就是提高啤酒的產量、銷售收入跟利潤。
郭國文表示,透過補助製造過程的設備、提高生產力、鼓勵外商投資等措施,扶植中國啤酒,根據百威、青島的公開財報,光政府補助就領了將近20億台幣,2018年福建省莆田市就以技術改造設備補助等名義,提供百威雪津啤酒廠超過300萬人民幣的補助金額;2024年漢陽區工業投資和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就針對百威(武漢)啤酒有限公司,以啤酒生產線多樣化和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提供將近435萬人民幣的補助金額,占該項目投資金額約8%。
徐富癸提到,最近鋼鐵業也有針對中國大陸的特定熱軋扁軋鋼品提出反傾銷稅申請,過去成功課徵反傾銷稅的中國製產品,在工業用品像去年的平面印刷用版材、各類鋼品等,民生用品像是毛巾、鞋靴等,都是中國傾銷低價產品到台灣的案例。從財政部公開的現行課徵反傾銷稅的共 10 項商品來看,就有 8 項是包含中國生產的商品,現在還有很多產品都有中國傾銷的疑慮,目前太陽能產業也有相關疑慮,可見中國對我國傾銷的情況是遍及很多產業的。
郭國文指出,最近也接到鋁模板業者的陳情,中國因為不動產危機不斷,導致鋁模板產量過剩,所以不斷想拚外銷。不過,依照目前台灣法規,中國鋁模板應該無法進口,所以不少業者就用「違法繞道」的行為,把鋁模板假冒成「鋁模具」進口,但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雖然不算傾銷,但「違法低價進口」這也是中國面對產量過剩的另一種手法。
(相關報導:
朱立倫並非真的想交棒?黃暐瀚6點看出「心中鬥志」:逼得盧秀燕進退兩難
|
更多文章
)